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的内涵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全球化的内涵一、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带来和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不均,带来了环境污染扩散,还带来了国家地区之间为争夺经济利益而发生的冲突。生产全球化能够使跨国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

第一节 全球化的内涵

一、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凌志车与橄榄树》中将全球化定义为资本、技术和信息通过形成单一全球市场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地球村的方式,实现跨越国家疆界的一体化。他在随后的另一本著作《世界是平的》中将全球化这个概念演绎为1.0、2.0、3.0三个阶段。

1492年到1800年是全球化1.0阶段,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全球化1.0阶段是在国家层面上发生的全球化行为,西班牙发现美洲、英国殖民印度是全球化1.0的代表事件。全球化1.0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世界从一个庞大的尺寸变成了中等的尺寸。在1.0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走出国门,利用国家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这个阶段世界的规模从中等尺寸“缩水”为小尺寸。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从早期的蒸汽船和铁路到后来的电话和大型计算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的目的就是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荷兰和英国股份公司的扩张和随后的工业革命带动了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全球化2.0版本的前半阶段,铁路和蒸汽机降低了运输成本并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后半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则得益于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初期互联网等带来的通讯成本下降。全球化2.0版本的特点是全球化经济的形成和成熟。在技术进步下,各国之间实现了充足的商品和信息的流动,全球市场因而形成。在2.0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公司怎样与他人合作?

全球化3.0阶段世界变成“迷你型”的了。在全球化3.0时代,整个世界的竞技场被夷平了。如果说全球化1.0版本的这一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2.0版本的主要动力是公司,那么3.0版本的核心技术基础是互联网,其主要动力则是个人。全球化3.0的互联网环境下,全世界每个角落、各种肤色、各个人种都可以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可以作为一个个人走向全球。在全球化3.0版本下,主要的问题是:在全球竞争机会中个人究竟处在什么位置?个人可以如何与他人进行全球合作?

经济全球化(Econom ic Globalization)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全球化概念之一,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和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不均,带来了环境污染扩散,还带来了国家地区之间为争夺经济利益而发生的冲突。尤其对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全球性趋势和激烈的全球竞争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将更加严峻。

二、市场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在于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市场的边界逐渐模糊,各国市场慢慢融为一体。

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市场逐渐融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发展,增加了对西方国家消费品和技术的需求。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1893—1904年,可口可乐只在美国销售;1905—1918年,已扩展到8个国家;1941—1959年,这一数字跃升为120个;进入21世纪后的可口可乐进入到200多个国家销售。可口可乐从美国走向世界,以无差异的标准化商品进入了有差异的各国市场,充分体现了市场全球化的历程。

不同于航海时代中国的茶叶、丝绸出口,当今的市场全球化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并且在科技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大规模同质产品深入全球市场。全球市场融合导致经济活动呈现全球联动的趋势,各个国家的繁荣与萧条相互影响。例如,1857年源于英国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英国经济受到冲击,对世界其他国家影响相对较小。到了2008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则迅速在全世界范围扩散,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指企业利用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能源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间的差异,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物流,进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全球化能够使跨国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各国的比较优势条件进行生产的全球配置,获取廉价劳动力、获取更优秀的专业技能和获取生产投入品,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举例而言,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 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科技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最终组装而已。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福特汽车的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全球化的典型案例。福特汽车是美国品牌,然而其生产及装配却关系到20多个国家。图2-1说明了这一过程。

随着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和以微电脑技术、核能、塑料和精细化工、航天工业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的分工,发展成为以现代生产技术、工艺为基础的产品内部分工,从垂直型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分工。国际分工的深化分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发展中国家旧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继续维持的同时,技术水平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和渗透日益加强。而且,在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出现,并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化经营中。

图2-1 福特汽车的生产全球化

四、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迅速扩展的跨国银行,遍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使巨额的资本和丰富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金融全球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心正在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金融市场,使得资金在国际间的调拨和融通变得空前便捷,大大提高了资本流动的速度和效率。

世界各国的金融政策趋向一体化。由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一国的货币、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因而,各国的中央银行通常会进行跨国界的思考,站在全球的角度制定金融政策,于是各国的金融政策越来越呈现出互动化的趋势。

银行国际化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银行是国际金融的主要载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资本流动数量大、地区范围广,需要相应银行业务的支持。同时,企业跨越国界发行债券和股票,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廉价、自有资金的过程有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全球化使得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一是出现了各种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金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加强;二是形成融资证券化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三是降低了融资成本,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同时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开放本国金融市场,这给巨大的国际投机资金以可乘之机,逐利性国际游资在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无疑会给各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增大了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