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暂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但是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前的任务是结合气候变化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碳税开征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与认证。因此,可以通过对上述这些参数的估计分析碳税对我国经济、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碳税对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蔡丽英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利用1995—2010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资源税等样本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规模、减少能源消耗,但扩大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关键词:碳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收入分配

从2001年开始,我国碳排放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虽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暂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但是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稀缺性逐渐显现,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在国际与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使得我国碳税的开征势在必行。碳税开征不仅能够缓解我国面对国际政治压力,而且能够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甚至使我国的产品不被西方的绿色贸易壁垒所阻挡,对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利大于弊。

随着碳税概念在我国的普及,相关立法理念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碳税立法的基本条件已初步形成。当前的任务是结合气候变化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碳税开征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与认证。

一、碳税对收入、经济和能源的理论影响

(一)碳税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影响

征收碳税会使纳税人产生额外的经济压力,对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并且如果没有优惠措施或者激励机制的话,可能对能源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后果,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开征碳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经济减缓增长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开征碳税将使非能源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提高生产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对于各个地区不同的主导效应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正效应大于负效应的地区,可直接征收碳税;对负效应占主导的地区,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可适当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其他扭曲性税收,以维持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变。

(二)碳税对能源消费的理论影响

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开征碳税后,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减弱,企业必将会减少相关产品的生产,导致能源产品供给曲线左移。同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左移,将导致总的能源消费减少,抑制能源产品的消费。再者征收碳税,一方面企业会自觉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来节约成本,寻找替代能源;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将由碳税增加的财政收入投资到高科技低能耗服务型的产业中,所以碳税会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而增加其他绿色能源的开发。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燃料储备不足,因此,适时开征碳税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的重大影响。

(三)碳税对收入分配的理论影响

目前,社会各阶层对碳税的开征大多数是持肯定意见的,但也有人持否定意见。如有人认为征收碳税会扩大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其主要依据在于碳税一般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化石燃料实行普遍征收,生产者完全能够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将税收转移给消费者。而低收入的消费者用于能源消费的支出占其收入中的比例较高,高收入者少,一旦开征碳税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影响将比高收入群体来的更大。同时,征收碳税最终会使企业员工工资成本提高,使雇主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导致企业裁员,因此征收碳税必然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碳税对收入、经济和能源的实证影响

(一)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由于我国还未开征碳税,缺少对化石能源征收碳税的数据,因此,在这里我们用资源税和车船使用税替代碳税来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这是因为(1)从本质上讲,征收碳税的三大税目为煤炭、石油、天然气,而目前我国已经对这三大类征收了资源税,但是税额过低,所以可以将资源税的税收收入当作碳税的一部分。(2)车船税是具有生态意义的税,其出台目的在于促进节能减排以及调节社会财富分配,这是符合开征碳税的目的。并且在欧盟的许多国家用机动车税也就是近似于我们说的车船使用税来作为碳税的代名词,如法国、德国、西班牙、卢森堡等国家。因此用上述税种数据来代替碳税虽然可能降低模型的说服力和估计结果的科学性,但这些税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碳税的替代品,通过替换可以说明模型所要阐述的问题。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以下四个计量经济学模型:

Y=β0+β1(K)+β2(L)+β3(E)+β4(T)+δ    (1)

K=β0+β1(Y)+β2(L)+β3(E)+β4(T)+δ    (2)

L=β0+β1(Y)+β2(K)+β3(E)+β4(T)+δ    (3)

E=β0+β1(Y)+β2(K)+β3(L)+β4(T)+δ    (4)

在四个式子中:变量Y、K、L、E、T分别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总数、能源消费总量和资源税与车船使用税的合计。参数β1、β2、β3、β4分别代表它们各自的产出弹性,如在式子(1)中的β4表示剔除固定资本、就业人数和能源对经济的贡献后,碳税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β4为正值,说明提高资源税和车船使用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征收碳税对经济有拉动作用,如果β4为负值,说明提高资源税和车船使用税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可以通过对上述这些参数的估计分析碳税对我国经济、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数据说明如下:由于我国从1994年才开始征收资源税,所以数据选取从1995年到2010年16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能源消费,资源税和车船使用税。其中Y、K、L、E的观察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T的观察值取自《中国税务年鉴》。

(二)参数估计

在利用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前,先对模型进行一阶自相关和异方差检验,发现四个式子的一阶自相关和有交叉项的White检验结果的“ObsR-squared”项后面对应的伴随概率都大于0.05的显著水平,因此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和异方差的情况,所以上述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因此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回归结果汇总表

注:(1)Dependent Variable表示因变量,Variable表示自变量,Coefficient表示自变量系数,tstatistic表示自变量系数T值,Prob.表示伴随概率。(2)伴随概率都小于0.05,表示参数估计值(系数)是有效的。

(三)结果分析

1.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影响

根据表1,当以GD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回归方程得出的结果为:Y=-461001.8-0.42(K)+6.51(L)+0.40(E)+533.82(T);其中R2=0.9994,R-2=0.9992,都很接近于1,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和效果很好。其中变量T对应的系数为533.82,说明当碳税收入增加1时,GDP将增加533.82,表明了开征碳税对国民经济增长是起积极作用的。这可能是因为:(1)碳税的实施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修正了价格信号,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增加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碳减排是一项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活动。(2)企业将碳税集中交到政府手中,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政府统一进行调配用于环境保护或用于扩大整体投资规模,效果比单个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好。因此,本文认为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这一关键时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碳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根据表1,当以我国能源消费量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得出的回归方程为:E=911330.0+2.14(Y)+0.94(K)-12.62(L)-1124.96(T),其中变量T对应的系数为-1124.96,表明征收碳税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这与上文的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当碳税收入增加1时,将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124.96,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事实上,碳税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能源需求的变化来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其中碳税对电力水泥等能源密集度高的部门影响很大。其中刘强等人通过构建IRPA模型,得出当碳税税率超过25美元/吨碳时,将导致电力部门的燃料构成产生变化,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做到扩大生产,满足消费的需求。因此,考虑我国的现有情况,在征税的不同阶段,需要对能源密集型部门进行补贴或采取优惠措施,以减少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3.碳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实证影响

根据表1,当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总量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分析时,得出的方程分别为:

  K=-552673.6-0.97(Y)+7.75(L)+0.41(E)+748.48(T)   (5)

  L=70161.17+0.13(Y)+0.07(K)-0.05(E)-77.86(T)     (6)

在式子(5)中变量T对应的系数是正数,在式子(6)中变量T对应的系数是负数,表明增加碳税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增加,而就业人员总数将减少,这说明征收碳税会扩大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异,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其主要原因是碳税不像财产税和所得税那样具有直接调节社会公平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分配的累退性。所以政府在征收碳税时,必须完善与财产税和所得税相关的税收制度,充分发挥其调节社会公平的作用,缩小因征收碳税而扩大的资本和劳动要素收入差距。

但是这些实证分析并没有把碳税收入的支出考虑在内,如果碳税收入专款专用,而且大部分用于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因其累退性产生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也不会对减排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碳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手段,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碳税立法已成为我国应对高污染、高排放等相关问题的必要性选择。但同时对于碳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可接受性问题以及累退性引发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还必须高度重视。

(一)碳税的具体税制设计需结合我国当前特定背景

目前国际上实施碳税的国家中并没有统一的碳税税制设计标准,都是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给予考虑的。如自身的能源利用状况,税务部门的监管水平高低,纳税人的承受能力等。鉴于此,我们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碳税要素框架。在这里初步设定如下:在纳税义务人的确定上,可以把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消耗化石能源的需要暂缓对其征收碳税;考虑到当前的环境技术监测水平和征管成本,征税对象宜确定为化石燃料,同时以根据各种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计算出来的碳排放估计量作为计税依据,并且根据不同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同确定不同的税率;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大多是在生产环节进行征收的,为了减少征管成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税制体系,建议我国将碳税的征税环节设在生产环节;在碳税收入使用上,宜专款专用,确保征收上来的收入用于环保减排项目上。

(二)做好碳税与其他税种的整合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一些环保税收措施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税种,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消费税等来实现的,这相对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表现出明显滞后和不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应建立包含碳税的独立的环境税。在之前我们应该做好碳税与其他税种的整合:一是要在开征碳税的同时,注意通过其他税种的改革为碳税留下税负空间,从而基本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二是要协调碳税与其他与化石燃料相关税种的衔接,如资源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避免相关税种之间相互重复和冲突。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将现有对化石燃料征收的税种全面改革为碳税,即将现有对化石燃料征收的资源税和消费税,全部改革为碳税。通过这种税制的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增加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激励和发展低碳经济。

(三)建立税收补偿机制

在我国当前基尼系数逐步扩大的特殊背景下,应尽可能减少整体福利的下降,重新调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补偿机制,使其能够较好的弥补碳税带来的分配问题。对个人而言,可以降低其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家庭直接返还碳税收入,或者通过保障机制将税收转移给低收入群体;也可以设定免征额,即对居民规定一定的能源免税额度,这个额度被视为居民基本生活的刚性需要,然后对超过免征额征收累进的碳税。而对企业而言,为了保护其生产竞争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达到一定减排目标的企业,给予一定时期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

参考文献

[1]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10):1335-1338.

[2]周俞,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8(22):70-73.

[3]徐虹.我国开征碳税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34)211-212.

[4]李永刚.中国碳税风险与碳税设计[J].社会科学研究,2011(4):32-37.

[5]陈洪宛,张磊.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J].财经论坛,2009(1):35-40.

[6]李传轩.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税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110(5):11-15.

[7]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8]杨姝影,蔡博峰,曹淑艳.国际碳税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9]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4):88-90.

[10]田红莲.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碳税实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1]何禹忠.碳税与碳交易机制的比较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12]钟钦才.基于气候变化的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1.

[13]贺菊煌,沈可挺,徐嵩龄.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CGE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39-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