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秦州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秦州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秦州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截至目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趋于完善。因而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真实要求。二是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对秦州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秦州区作为天水市的农业大区,截至2010年12月,全区已建成4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0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10个新农村建设扶贫试点村,先后形成了一批以平南镇孙集村为代表的能人带动型、以皂郊镇下寨子村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以皂郊镇贾家寺村为代表的工业带动型、以太京镇窝驼村为代表的城郊互动型、以娘娘坝镇庙川村为代表的异地重建型和以天水镇咀头村为代表的产业支撑型等七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秦州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主线,产业开发为基础,农民增收为目标,乡风文明为灵魂,村容整洁为亮点,管理民主为保障,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各村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子。

(一)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针对农村耕地乱批、房屋乱建等情况,为彻底解决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编制手段和方法滞后、群众对规划认知水平不高等问题,秦州区坚持全盘规划,在建设上不留遗憾。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要求各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工作。规划既考虑了各村经济情况、自然条件、村落大小等因素,尊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不大动手笔,又彰显地方特色,力求实现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不搞齐步走与一刀切。如天水镇咀头村突出浅山干旱农业产业建设,太京镇窝驼村突出郊区型农业发展、皂郊镇贾家寺村突出郊区工业发展等。

(二)培植农业主导产业

各村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培植适合本村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天水镇咀头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依托,发展了蔬菜产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皂郊镇下寨子村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创出了“种草→奶牛养殖→牛粪→双孢菇种植→菌渣建沼气→废渣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太京镇窝驼村离市区较近,人多地少,充分发挥土地产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蔬菜种植,并建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南镇孙集村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果树建园工程。另外,劳务输出也是各示范村的一大产业。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水、电、路、沼气等建设,不断改善各村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趋于完善。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在组织开展“守法规、讲道德、爱家园”活动中,各示范村开展“平安村组”、“星级农户”创建评比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活动室,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五)加大村容村貌整治

秦州区新农村建设以示范村为重点,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契机,通过“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示范村基本实现了道路平坦、饮水洁净、能源清洁、圈厕卫生、环境优美、村容整洁。

二、秦州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带动力不强,农民增收有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秦州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从总体上看,其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仍不强,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农民的带动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总体偏小,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尚不够健全,多数企业没有与基地、农户建立起有效的利益一体化联结机制,不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农民增收。

(二)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例如,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从而无法保证农业稳产丰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协调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1.全区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2.区级各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

3.基层政府及基层组织对镇村规划不到位。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

(四)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农民的新农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基本前提就是要以农民为中心、为主导。因而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真实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力军是农民,但多数农民群众和一些农村干部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是,国家拿钱帮农民修路、通电、建房,什么都等靠国家投资,缺乏主体责任感和内在积极性。

(五)政策把握不全面,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完整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对新农村的理解过于狭隘,存在“概念简单化”的问题。中央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主观和行动上存在以新农宅代替新农村的片面思想,重点抓小康农宅建设而忽视其他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二是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由于天水市农村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高,自我组织性较差,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对“什么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个什么样子的”,“怎样建设新农村”等概念一知半解或完全不理解。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追赶风头、搞形象工程,急于求成的倾向。

三、对秦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达到要素集约化、取向市场化、手段科技化、城乡一体化。

1.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高效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企业潜力、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优化环境入手,实行集群带动、园区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项目带动,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促进农村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管齐下,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始终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办好“水、路、电、气”四件大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加大对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上,集中财力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现状。三是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尽快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求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求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三)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四)从农村和谐、创造现代生活着眼,抓好乡风文明

1.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要求,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定时定点集中办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及村章、合同、程序“三监管”等民主管理制度,规范“一事一议”运作程序,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加快推进村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依法治村。

2.抓好活动载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组建一批村级文艺宣传队、体育队,搞好“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五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好邻居”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倡树文明乡风,展现农村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和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秦州区作为我市的农业大区,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只有在深切认识到我们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一期8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

徐新恒:秦州区平南镇

刘鸿鹄:秦州区农业局

王茜:秦州区娘娘坝镇

指导老师:蒲晓光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