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促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促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1.实现各类教育的相互连通杨浦区在推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各类教育的相互连通,通过资源项目的共享共建以及“高校社区教育超市”的建设实现各类教育资源互通,让杨浦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迈向新的一步。推动高校资源向周边居民开放,一直是杨浦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促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实现各类教育的相互连通

杨浦区在推进城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各类教育的相互连通,通过资源项目的共享共建以及“高校社区教育超市”的建设实现各类教育资源互通,让杨浦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迈向新的一步。

抓资源共享项目,做好终身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杨浦区充分挖掘“三区联动”这一区域共识蕴含的力量,发挥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工作,从四个渠道来整合区域内的终身教育资源:通过高校、园区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孵化与管理工作组来整合;通过基础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的示范(实验)基地来整合;通过杨浦区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类人群学习品牌项目的建设来整合;通过杨浦区市民网上学习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来整合。

推动各级各类正规学校向全社会开放。推动高校资源向周边居民开放,一直是杨浦区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2010年,10所高校参与的杨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研究联合体成立,搭建起高校学习资源与社区对接的有效工作平台。2011年11月11日,上海市“杨浦·高校社区教育超市”和“杨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高校向社区赠送了社区教育超市资源菜单,社区向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推荐的10位学习型社会建设特约研究员颁布了证书。至此,杨浦区市民即可像在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在“高校社区教育超市”中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享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体验更为精彩的学习乐趣。

由上述可以看到,在致力于推进“三区联动”模式中杨浦区有力地连通了各类教育资源,让高校、社区、科技园区甚至商区和营区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营造终身教育的学习氛围。

2.拓展各类教育的发展空间

(1)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成立了独立建制的早教指导中心,构建网格化管理的0~3岁早教指导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各类幼儿园的共同发展,形成4园9部的市示范性幼儿园,6所11部的区级示范园,4所幼儿园成功争创了市一级幼儿园,93%二级幼儿园达到二级一类园,36%的民办园进入了A级优质行列。

义务教育。启动“小学教育组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先后组建打一小学、杨浦小学、控江二村小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等四个教育集团,实施“教研联动、教师流动、文化互动和课程共享”等四项策略。

高中教育。着力推进示范性实验性高中建设,本着“办学依托创建,评估推动发展”的指导精神,对区域内9所高中实施规划指导、动态干预、反馈促改的全过程、全层面管理。各校在三年的创建历程中,最大限度地凝聚学校广大师生的人心,形成一致的学校发展价值观,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学校制度要求的学校管理体系,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职业教育。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上,新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汽车装潢、航空服务、食品营养、游戏动画、烟草专卖与管理、卫生保健等专业,调整充实报关、物流、图书信息管理等专业,形成了以艺术教育、旅游服务、商贸信息和机电汽车为重点的四大专业设置格局。

特殊教育。制定实施“杨浦区特殊教育三年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健全其指导、研究、培训和服务功能,对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使他们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特殊教育的生均经费逐年二位数递增。

(2)实现德、艺、体、科教育全面推进

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教学研究,不断完善“两纲”课内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校德育活动校本化、课程化。通过市、区两个层面52所试点学校生命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两纲”教育实施体系,确立具有杨浦特色的德育品牌项目。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项目,建立区学生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建设30个核心实验基地学校和71个培训点。定期举办区学生体育运动会和广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全区学校中建立了70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开发了“节能小当家”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动;成立了由高校专家组成的“青少年科技导师团”,为中小学生创新创意活动提供咨询与实践场所。

(3)有序实施教育创新试验

依托杨浦高校集聚的优势,实施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师资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试验。例如,在课程建设上,各校将高校特色专业和强势学科相衔接的课程引入拓展型课程教学,建设一批有效提升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区本课程,并依托大学相继建立机器人实验室、金融试验室等。在资源整合上,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沪东分院,启动建设数码实验室、传感器仿真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高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3.聚集丰富的终身教育资源

在杨浦百年大学文明的基础上,各大高校积极实行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开放大学的建设,为杨浦创建学习型城区建立了良性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辐射源,除了可以作为学习型城区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外,还可充分利用其丰富齐全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等在节假日或晚上等时间积极开展大学后教育,开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活动,引导和促进了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帮助政府和社会教育管理校外社会教育机构、场所,建立健全满足每个公民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设施和条件。通过高校、园区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孵化与管理工作组来整合高校、园区的资源,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孵化与管理工作组”,根据终身教育的学习需求来调集本高校、本园区的学习资源,设计和实施“博士生讲师团进社区”、“科研课题进社区”、“大学生社团文化进社区”等项目,并将这些资源和项目纳入《杨浦·高校社区教育超市资源配送单》中。

通过基础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的示范(实验)基地来整合。近年来,杨浦区出现了“中小学与居民教学点结对”、“社区居民与中小学生共享课程”、“中小学参与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圈”等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区学习办、区教育局统筹规划,通过“专职教师进社区”、“兼职教师进社区”、“德育教师进社区”、“非遗项目进校园”、“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进校园”等途径,建立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发展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盘活终身教育体系内的资源。

通过杨浦区市民网上学习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来整合终身教育资源。加大杨浦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网站与上海市终身教育网、杨浦区机关建设网、杨浦教育网、杨浦区总工会和杨浦区妇联的网站相连通、共享的力度,聚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杨浦区开通“终身学习资源网上直通车”,将高校、园区、社区的优秀讲座、课程资源及时做成数字课程,挂到学习网上,为网上学习课程资源库注入新的内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杨浦区启动“社区学习一卡通”工程,通过将市民参与网上学习、社区学校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成果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市民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和相应的奖励兑换制度,促进市民参与学习活动,展示学习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