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我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研究

促进我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研究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发展我省现代流通业,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工农业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就此对我省流通服务体系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建设我省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议。随着商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和流通规模的扩大,消费品市场飞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渐提高。

促进我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研究

流通业是第三产业中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当前,我省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遇到了流通业等传统产业弱化的突出挑战。加快发展我省现代流通业,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工农业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加快构建完善、高效、便捷、畅通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采取积极的财政措施,已成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此对我省流通服务体系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建设我省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全省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

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73倍,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现在以新型流通业态为代表的商品流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省连锁经营网点已达2012万多个,实现销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7%以上;流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非公经济已成为流通业的主体,国内外一批知名流通企业落户我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批综合市场稳步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社区双进工程”快速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市场监测面覆盖到全部设区市和5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涉及22个流通行业、7种零售业态的480家监测样本企业,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取得积极成效。流通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4.3%,增长20.9%以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是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流通业步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进程,在完善商品流通体系的同时,着重加大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的建设,不断扩大流通规模,商业网点成倍增长,吸纳大量的就业人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末,全省共有商业网点(含个体)61.6万个,比2004年末(第一次经济普查)增加12.6万个,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3.3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11万个。2008年末全省共有批发零售贸易业法人单位1.6万个,从业人员29.3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0.6万个和8.4万人;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0.3万个,从业人员11.1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0.11万个和3.2万人。

随着商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和流通规模的扩大,消费品市场飞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渐提高。2009年,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亿元,比1978年增长73倍。

(二)流通企业走向规模化

流通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企业改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方式放开搞活,并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大型的综合商厦不断涌现,以其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凝聚了较高的人气。2008年,南昌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洪城大厦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超十亿元,并进入全国商业百强行列。同时,年销售额超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商业企业(集团),还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到2008年,全省年销售额十亿元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有25家,比2001年增加22家,实现的销售额474.9亿元,占全省352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销售总额的49.9%;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零售贸易企业有83家,比2001年增加76家,实现的销售额283.1亿元,占全省463家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72.7%。

(三)商品交易市场架构日趋优化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批发体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态势。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核心部分是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在我省的商品流通中批发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身不断调整与完善,批发业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放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省产生了一大批类别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周边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并构成了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日用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市场架构。南康成衣市场、鹰潭眼镜市场、景德镇瓷器市场、九江粮食市场、乐平蔬菜市场、黎川木材市场、东川生猪市场、樟树药材市场、进贤文港文化用品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应运而生并快速崛起,而在全省商品交易市场中成交额稳居第一位的洪城大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九大日用工业品市场之一,形成门类齐全,档次多样的市场群,吸引着周边省份的经营者,大大提升了省会城市的辐射功能。至2008年,全省年成交额超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88家,比2001年增加32家;实现的成交额达903.1亿元,比2001年增长2.6倍。

(四)流通格局呈现多元化,个私经济势头强劲

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形成国有、集体、外资、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法人单位中,私营企业的单位数分别占这两个行业的61.7%和70%,是所有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特别是餐饮业中私营企业的单位数占了整个餐饮业的80%。同时,个体经济的发展在商品流通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批发零售贸易业成为个体经营户最为集中的行业,占个体经营户总户数的45.6%。2008年末,全省共有个体批发零售业经营户51.7万户,比2004年增加10.9万户。

(五)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流通现代化是以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营销和管理等技术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为基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我省流通现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陆续涌现出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的经营业态。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外和省外大型知名零售企业纷纷进驻我省,带来了先进的流通经营和管理技术,并得以推广,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条形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IS)、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促进了本土流通企业管理朝着现代化迈进和新型业态的持续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专业(专卖)店迅速崛起,数码产品、建材、服装等行业的专业(专卖)店,以其服务专业、价格统一等优势,快速地占领了消费品市场的大部分,2008年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有310个专业(专卖)店,实现商品销售额258.2亿元,其中零售额233.2亿元,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业态。百货商店发展稳中求新,2008年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有16个百货商店,实现商品销售额57.3亿元,其中零售额53.3亿元。超级市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有27个大型超市,实现商品销售额24.9亿元,其中零售额24.5亿元。特别是以统一配送、集中销售为特点,以超市经营为重点的连锁经营成效最为显著,呈现出商业类型多样化,经营范围广的新景象,既有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同时又涉及日用百货、餐饮、家电、医药等多种行业,2008年末,全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连锁企业85家,连锁门店1998家,商品销售总额达407.1亿元。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电视直销等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呈现快速的增长势头,多种经营业态的竞相发展,加快了我省流通业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六)餐饮消费成为持续热点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已成为国内消费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持续成为消费市场的热点,对方便群众生活,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省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比2001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1%。餐饮业持续增长的因素除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之外,餐饮业结构的转变和服务的水平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自从肯德基作为第一家餐饮连锁进入我国以来,就以其现代的经营方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引领我国餐饮连锁的快速发展,南昌的邬氏独一处已发展成六家分店的餐饮业的龙头企业。同时,以社区餐饮为载体,便民的餐饮消费也发展迅速,南昌市在我省率先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加速了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为适应市场变化,餐饮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市场日趋扩大,对餐饮业的发展也将起着有力的推动,餐饮业的持续增长,也成为推动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全省流通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西流通业有了较大发展,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增速居全国前列,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流通业发展仍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现代流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我省流通业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为48.9%,与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目前我省流通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我省属山区丘陵地域,远离中心市场,经济格局造成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动能力弱,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低,流通业态运营成本较高,竞争力较弱。2009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8.6%,高于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商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2.3次,日本的非制造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15~18次,沃尔玛、家乐福平均可达20~30次。目前,93%的流通企业为单体经营户,缺少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据调查,我国每吨化肥在批发环节的仓储费就占经营成本37.1%~43.9%;日用消费品的流通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7%。在这些方面我省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更加落后。

2.农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流通网络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市场、仓储、冷链系统等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由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村交易网点少,设施简陋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县以下的零售面积人均不足0.1平方米,只相当于大城市的1/10。在农产品产地,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只有2.7%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农民购入的消费品,98%以上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贸市场。由于我省财力紧张,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消费能力低,农村市场建设与东部沿海、全国平均相比都要落后。

3.流通企业贷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中小流通企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中小流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直接融资比例比较低。一般的企业的融资比例较多地集中于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同时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很少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企业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4.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大型综合市场、商业网点建设结构失衡、功能雷同,加之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大型批发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等发展比较缓慢。

5.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目前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只有15家,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上市流通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在全国各省范围进行商业扩张的大型批发连锁企业基本没有。

6.农村信息不畅问题突出。近年来,农村流通信息不畅问题是造成农产品难卖的因素之一。据商务部调查,今年以来,全国有20个省市区,90多个县,70多种鲜活农产品出现了难卖问题。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流通信息不畅问题导致农产品难卖依然存在。

7.流通秩序仍然不够规范。一些地区以非公平竞争方式限制外地企业和商品进入,实行地区封锁。一些行业为维持高额垄断利润,以非公平竞争方式限制其他企业进入,一些行业组织串通协商价格统一商品价格供应。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加强商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任重道远。据调查,城市消费者遇到有害物超标的比例为52.7%、三无产品为45.3%、注水肉为48.8%、包装不合格为34.8%。

三、为加快我省流通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江西流通业进入了必须也有条件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市化步伐的明显加快、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都为流通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现实可能。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新机遇,面对全国现代流通加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速发展江西流通业,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应对危机、确保增长的重要保证。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和外贸出口难度增大。为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培育、扩大和推动消费需求,切实加快推进流通业现代化建设,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和现代流通方式与管理方法,提高流通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的科技含量,引导并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科学规划布局,推进中部商贸中心建设。尽快编制区域性商贸中心总体规划,建设以南昌为核心的辐射周边及省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以南昌、九江、赣州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全省一级物流枢纽区;以京九、浙赣两条物流通道为主干,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心,规划建设以设区市为二级物流枢纽区(物流中心);以区域特色经济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粮食、农林水产品、生态有机食品、瓷器、中医药、电子、有色金属等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形成我省以全国性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多层次综合性物流体系。

3.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着力扩大城市消费。加快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促进城市商业设施科学合理布局,保证社区商业网点实现基本消费功能。加快县级城市实施均拥有“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个中型超市、一个龙头商贸流通企业、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和一条特色商业街”的“五个一”工程,提升城市商贸流通业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支持举办会展订货等大型商贸活动,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服务业,支持赣菜品牌建设推广。

4.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拉动农村消费。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引导和扶持骨干流通企业到乡、村改造建设连锁店,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农产品冷藏保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物流等设施建设。开展并推广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推动“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等新型流通方式。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培育重点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建立健全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积极推进“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扩大内需的措施。同时,为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省财政大力支持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外超市销售产品给予财政支持。

5.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先进的流通经营方式。将分散的零售商和供货商组织起来,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实现经营行为规范化、经营作业标准化,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行为规范、辐射力强的大型流通集团、流通企业,成为商品市场中的“主渠道”,在流通行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信得过的商品和服务。支持省产品省外销售展示、宣传、推广。

6.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着力提高流通效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专业化物流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出口加工区、口岸地区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和支持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流通业态。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快速发展,培育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优势企业到外地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7.加强市场运行监测调控,切实改善消费环境。要完善省、设区市、县(市)三级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做好对粮食、肉类、食用油、蔬菜、成品油等大宗、重要、敏感商品市场的预测预警,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建立和完善地方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储备稳定供应、平抑价格功能,增强市场调节能力。抓好产需衔接,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协调生产、流通企业建立粮食、食用油、肉类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机制。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设流通领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私屠滥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形成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加强原油成品油、拍卖、典当、酒类、直销等行业监管,加强规范化管理。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支持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设立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各地也应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农超对接”、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城乡市场建设体系,加快构筑我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财政政策扶持体系。在金融政策方面,要加大对中小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中小流通企业的担保业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在电力用水供气等市政公用政策方面,建议商贸流通企业与工业企业实行统一的价格。

厅企业处         

课题组组长:钟心平    

成   员:谢望津 赖文勇

      肖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