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风建设体系

家风建设体系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凡立志观讲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认为要领悟这个成为大人便是立志。一提起做事,眉头一皱,越做事,身体越差,各种情况处理不了。从了凡家风观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体系的剪影。综合而言,了凡的家风观给我们什么启发和思考呢?了凡家教,教的是怎么立志,怎么跟人相处。了凡强调教育者自身是源头。前一段,我和我女儿就我的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展开了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后,我们应当回归更精细的生活和更从容的生命。过去,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赶紧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结婚生子、买车买房、提职转干,一切程序就是这样。在一种社会拉动的强劲旋律的带动下,我们被驱使着急速地去完成外在的一些过程,而内心的这个过程,被斩断。呼应外面,内心却有可能满目疮痍、满目创伤。心理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被忽略了。而儒家先讲的恰恰是心理养成,认为心里有此,才能映照出外面的彼。所以了凡家风教孩子,要先教他立志,不明白这套学问,孩子就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没用。第二就是要教他怎么与人相处。用经典教孩子,胜过给他物质财富。此古人所谓 “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

了凡立志观讲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认为要领悟这个成为大人便是立志。立志通常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在此之前的教育,朱熹认为童子应学洒扫应对之礼,先在家里头扫地,洒扫应对,帮家里人多干点活。主张先不要从文字文化入手,而是从日常养成入手。日常给爸爸妈妈盛盛饭,拖拖地,家里来了客人,迎来送往要有礼貌。那么从这个日常的起居,举手投足,起止坐卧之间,让人学会一个存心,就成了一个有心人。

孩子小时候,让他拖地或者擦玻璃、擦桌子,擦得不干净,就让他重新擦一遍。他就会觉得,一旦静下心来,去把这个桌子整体擦一遍,他就知道干一个事情不能马马虎虎很敷衍。包括扫地,如果床底下没扫,就让他爬进去扫干净。小孩子学文化读书,往往理论的东西不容易入心,要在实践动手的时候,先去学这个洒扫应对。所以孔子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说我们百姓,从小先干粗活,先学礼乐,懂规矩,行有余力然后再学文化。到了十六七岁再学《大学》,学的是成人之学,大人之学。

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中断了,很多人是一个无心人。马一浮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一念不在,便如死人”。他说,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睡着的,如行尸走肉一般,心完全不在身上,浑浑噩噩在走路。中国的学问,孟子讲过一句话,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学问是为了干什么?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让你们放出去这个心,散散漫漫的心,回到你的身上。清明在躬,你的心先回到身上。孟子说,别人养的这个鸭子、鸡飞走了,咕咕咕,知道把它叫回来。你的心走了,丢了,却不知道把它弄回来。所以学问就是把你的心找回来,就是让你变成一个清清明明的人。这叫心性,性命之学。

心性,性命之学通了后,再根据自己的天分求求道,践道。道是什么?禅宗说,“说是一物即不中”,你非得把它说清楚、讲清楚,这个道是怎么回事,你越说具体,越说不清楚。这个就是我们讲的,老子也讲的“道可道非常道”,说不清楚。你一定要用语言来描摹这个道体,你描绘不出来。所以文字是法相之糟粕。文字,包括《易经》,天道是浑圆的,我们人类通过文字、思维、著作来描摹这个天道,描摹道的感觉,你只能是落了第二义,你没有办法完全把这个道呈现出来。

我们中国的经典像《易经》,它是最大可能去模拟天道。为什么是全经之王?就是它最大可能地呈现了天道和人道。

邵康节说《易经》的变化,“一物从来有一身”,这个杯子从来就是有一个身体,我们这个笔,你看是一个独立的物体,一物从来有一身,我们的身体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每一个物都有一个乾坤和天地,人人都是一个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要知道万物皆备于我,万物是养你的,读书养你、写文章养你、做事情养你。我们现在很多人是读书也好,写文章也好,做事情也好,都是害自己,搞得自己灰头土脸,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做事。一提起做事,眉头一皱,越做事,身体越差,各种情况处理不了。所以要能知万物皆备于我,“肯向三才别立根”。万物皆备于我,你就会把天地人三才在自己身上去体会,就不会去别的地方找这个道了。《易经》里面,有天有地有人。所谓这个天,“天向一中分造化”,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件具体的事,每一个具体的物,都是天之道的体现,就像一中分含造化之蕴。“人于心上起经纶”,人最后都在心上去起经纶,去谋划。“天人原无二般意”,天跟人之间没有两种意思,就一个意思。“道不虚传只在人”,道不在虚,不在外,就在人本身。

所以,我们来看古人对孩子教育的期待,就是从洒扫应对学存心与敬意,再学《大学》之道明心性,再落实到个人的悟道和践道。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了凡家风观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体系的剪影。综合而言,了凡的家风观给我们什么启发和思考呢?我觉得有三方面。

首先,教孩子教什么?

教什么很重要,家庭所教影响至大。记得小时候我有个朋友,他爹教他儿子说,谁打你,你就打谁,使劲打。后来他儿子在当地就成了个流氓本性的人。你教什么,这个孩子就是什么样子。所以教什么很重要,影响至大。了凡教的是什么?教的是经典,教的是四书五经。了凡家教,教的是怎么立志,怎么跟人相处。把大道与日常现实结合起来教,上可以通宇宙,下可以化作日常。

其次,怎么教?

要用常道教,常道就是生活,要很亲切,更要以自身说法。了凡这里面好多自身说法,包括我给你们讲解都是结合我的自身实践给你们讲。要亲切活泼,不要大道理一片,不接地气。

第三,怎么做?

了凡强调教育者自身是源头。家风里面更注重怎么做,而教育者自身是源头。什么样的爹,有什么样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看见那孩子,就看见他爹了。我在外面上“伟见家庭国学”公益课,碰上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说,我这个孩子躁得很,怎么也坐不下来。我心想,看你那个表情,你就躁得很,你儿子完全是照着你的模子来的。所以我们要反求诸己去思考。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启发他一起思考。

前一段,我和我女儿就我的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那个办公楼里一般有东西要扔的话,就扔在办公室门口,然后物业做卫生的人就会把它捡走。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我和助理看见有人扔了个防潮垫在门口,从早到晚都在那儿,估计是让物业打扫卫生的下班后再清理拿走。我的助理说那个地垫扔掉挺可惜的,可以放到车后面垫东西。我觉得尽物之用嘛,也就同意了。结果下班后,助理拿下去了,放到车后面一垫,发现垫起来不合适,就把它丢垃圾桶里了。但是第二天,扔防潮垫的物主不干了,他说这个是他花500块钱刚买的新的,是放在那里还没拿走的。结果助理在网上一搜,也就100块钱就能买个新的。我让助理送了500元过去并道歉。

这个事我回去与妻女作为一个例子来讨论。妻子说,他就是成心想多要钱,大家心知肚明的做法,怎么可以这么当真,凭什么要给他们那么多钱?12岁的女儿却认为,人家扔的地方不是垃圾场,而是自己办公室门口。你不能排除人家也许暂时在那放一夜的可能。另外,第二天他既然去找,就说明他关心这东西到哪儿去了。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推想来考虑问题。我说,太棒了。你的说法让我更觉得应当这么做。我当时只是觉得我们有错,虽然是他扔掉的东西,但是我们没跟他说,却用了他的东西。虽然是按照大家都通行的习惯扔在门口,但我们没跟人家打招呼就拿走,是有错的。我们又不是物业,拿走是不是又侵占了人家物业的权利呢?所以物主要钱,要多一些的钱,就含着惩罚之意。所以要给他,而且要给他道歉。有错,就一定要改,认错的人,不丢脸。示弱是一种勇敢。而且要当面给他道歉。通过这么一件事的讨论,能给孩子这件事之外的好多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