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充分发挥文化教化功能作用,提高城市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抓手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文化是生态的灵魂,生态是文化的载体,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城市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生态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人与自然包容性将经济和社会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和谐城市的文化

自从人类创建城市以来,无论城市如何变化与更新,都无法脱离自身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人类文化在穿越时空中,不断丰富、积淀、创新,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经济致用,文化致远,只有文化的滋养才能使城市绽放出光芒。无数事实表明,现代城市的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结果。同时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证实,任何一国的文化都只有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不断积累、总结、创新,才能传承与光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物质财富固然能使一个城市变得富有,但文化更能让城市发展长远持久。由于改革开放之后,部分城市把GDP的增长当做城市发展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城市环境资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文化断了链,产生了城市“异化”现象。因此,转变观念,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走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与保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充分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其文化内涵是人类必须从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从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增长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从重物轻人,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这为推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文化,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对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越来越大,文化的后劲和软实力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文化教化功能作用,提高城市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抓手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民众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生态文明指明了人们尊重自然,遵守自然道法前进的方向。四川省广元市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思路,注重特色,精心组织,不少社区开展了对市民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低碳生活宣传。例如,实行住房节能装修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炊具,改善城乡居民用能结构的科学知识文化普及和指导活动,提倡市民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生活用水的多次利用等,以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来支持城市环保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媒体,广泛发动人人参与,多形式、多载体地打造低碳城市的特色文化,让更多的市民在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文化熏陶中,个人文明素质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文化是生态的灵魂,生态是文化的载体,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不少城市通过培育壮大重点文化产业、扶持优化重点文化企业、规划兴建重点文化园区等,盘活了民间传统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例如,湖北省随州市确立了“推进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整合、文化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融合,发展文化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文化”的理念,举全市之力擦亮两张名片、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市,以文化旅游业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实践证明,抓住了生态文化这个引爆点,就抓住了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在丰富城市居民精神生活、优化资源利用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二)绿色城市的文化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充满活力的一种颜色,它代表着生机和力量,绿色城市的文化表示人类期望城市环境无公害、健康与环保的理念。绿色城市文化,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绿色环境是以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为特征的生产、生活环境。绿色经济是反映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是否尊重环境,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到达无公害生产,这是企业的发展之本。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绿色城市文化尊崇绿色含义,主要是强调以人为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三种关系的展开就是人的实践、生活创造和文化积淀。绿色城市文化建设还反映出对人的绿色需求,以绿色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必然重视城市人口对绿色的需求,这就是城市居民要求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每天都有绿色的心情,并以自己生活在绿色城市而感到自豪。[1]

以“绿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城市文化”建设,目前正在全国许多城市得以蓬勃开展,绿色校园文化、绿色企业文化、绿色饭店文化、绿色通道文化、绿色建筑文化、绿色小区文化,等等。在绿色城市文化的活动中,有的城市把绿色城市化系统工程与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结合在一起,使城市饮水达到高效、安全;有的城市则以自然和谐为切入口,借助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力推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平的绿色发展;有的城市普及绿色思想、选择绿色科技、发展绿色产品、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包装、建筑绿色住宅、创作绿色文学等;有的城市开展“绿色城市化从我做起”活动,使城市居民积极踊跃参与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性节目;有的城市开展绿色城市文化从校园抓起,把绿色文化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结合在一起,定期开展“以我举手之劳,争我美丽山河”绿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走进社区,亲近生活”的过程中,将绿色文化教育他人,也教育自己;有的城市以创建“绿色文化城市”为总抓手,推进城市五大“绿色工程”,即“绿色网吧”、“绿色娱乐”、“绿色出版”、“绿色荧屏”、“绿色文物”等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的健康发展;有的城市开展绿色小区文化活动,精心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绿色文化活动,并定期开展评优评先和社区交流、互动,以增强城市居民参与绿色文化的积极性;有的城市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完善绿色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绿色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城市群众开展绿色文化活动提供了基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绿色生产文化是绿色城市文化的战略重点,绿色生活消费是绿色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绿色城市文化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加入绿色生产文化行列中来,只有当企业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点和立足点,从供产销环节上把住“消费安全”的关口,绿色生产与消费才能最终实现。

(三)低碳城市的文化

低碳城市的文化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地球与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而产生的一种城市文化。低碳城市文化主要是以满足代际人利益均衡权利,要求现代人从生产和生活方面杜绝一切牺牲地球环境资源和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与习惯。其中包括了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类的发展应当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二,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必须坚守“代际公平”的原则;第三,由上述两者决定的生产方式应从高能、高碳、低效到高效、低碳、低耗的转变;第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应从奢侈、腐化的高碳消费向节俭和适度消费发生转变。这样才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代际公平”,有利于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安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2009年,“低碳”进军10大网络热搜词之列,并高居榜首,一时间人们有一种举国环保、全民低碳之感。2010年刮起的“低碳风”,使“节能减排”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成为人们饭余茶后交流、讨论、学习的话题。低碳以前只政府才关心的事,现在像春风般的吹进千家万户,吹进每个普通老百姓的心里。低碳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我们城市生活今天的每个角落。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流行语充满了我们今天的城市社会。低碳城市也已成为我国各地共同追求的名片,各地城市对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或低碳城市表示出极高的热情,上海、贵阳、杭州、保定等多地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很多都市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许多企业开始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开展低碳经济试点,逐步建立起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循环生产的机制,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

“今天你吃饭了吗?”、“目前,你在哪里儿发财”、“最近你身体状况怎样?”的问候语已经被“今天你低碳了吗?”所代替了;“省电节水,节约资源就是低碳”、“垃圾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等理念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话语。我国传统的“红白婚丧”习俗,如今也在低碳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城市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2009年5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活动上,用一束鲜花表达了对5·12罹难者的哀思和悼念,为文明祭祀做出了榜样。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出现了“文明祭祀低碳行动,携手共创文明城”的条幅,同时开展了“文明祭祀低碳行动”的活动。把低碳文化思想用于传统祭祀,倡导低碳、健康、文明、环保、平安反映了现代文明的祭祀思想,“低碳文明祭祀之风”正在吹入城市百姓的心中。在新婚燕尔的日子里,许多城市青年,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婚礼,崇尚欢乐喜庆、节俭大方的婚礼。

低碳文化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文化,从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都反映着低碳文化不仅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同时还使城市公民自觉承担起了低碳生活方式,节能减排的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