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如荣华、戴志强和吴广平在档案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方面提出建议,而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宏观策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较好的结合。

5.1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实现“两个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关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工作者和学者们主要讨论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模式。

天津市档案局局长荣华认为档案资源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国家政权档案资源、记录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包括记录和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民生档案,以及记录人民群众从事社会活动的档案资源)和记录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档案资源。戴志强认为要整合一下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1)政府信息,即在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2)城市记忆,即在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对城市发展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原始记录材料;(3)百姓证明,即在涉及民生的工作领域产生的户籍、学历、婚姻、房产、公证、荣誉、职称、“支内支边”、“上山下乡”、离休退休、就业安置等个人凭证性材料(29)。吴广平认为在探索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时,应充分依托原已形成的资源管理成熟体系,基于档案事业原有基础之上,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档案资源体系,而不是打破原有体系,建立新体系;重在加强对档案资源的监管,而非档案实体的完全性集中(30)

张林华和张小娟认为图书情报的“开放存取”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产生的前提条件、秉持的理念运作目标及特性等方面有着诸多类似之处,认为可以借鉴这一思想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促进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31)。裴友泉和马仁杰认为:档案要“为现实、为老百姓、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要有相应的档案资源;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诸多制约,所以,无论是档案工作的社会各环节配合,还是档案工作本身的运行机制都对法制产生了强烈的要求(32)。崔海燕认为整合资源是丰富馆藏的重要举措,是发挥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前提;创新档案管理体制是改革的关键,是可持续地发挥综合档案馆社会功能的保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坚持科学管理,是综合档案馆的内在要求,是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33)。她建议尽快制定和实施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家战略”。叶晗探讨了转型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四种模式:(1)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开放模式,即利用具有较强社会性的档案管理机构管理社会各类经济组织的档案,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2)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模式,即图书、情报、档案这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3)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市场运作模式;(4)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模式,具体形式包括主页式、自由文本式、超文本式、超媒体式、数据库式、联机目录式以及电子商务式(34)。马海群从规划设计、规则制订、标准化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核心要素。他认为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是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领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运转中的功能(35)

综上所述,可见档案资源建设是与实际档案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理论,因此,档案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其他各方面理论研究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既有专家学者的研究又有档案工作人员的研究。如荣华、戴志强和吴广平在档案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方面提出建议,而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宏观策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较好的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