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都龙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都龙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都龙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何光才生态环境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搞好都龙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保障都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健康持续发展,还是服务对外开放、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都龙境内,因采矿、探矿显露了山上的生境破碎现象。

都龙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何光才

生态环境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这个总和,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始终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都龙是文山州矿产资源重镇之一。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步伐的加快,不仅矿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难以恢复或不可恢复的资源利用型破坏,而且,在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紧密相连的金城林场林区内也出现了多处探矿的坑洞。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迟早也将成为探矿的对象,因探矿、采矿而被破坏的生态面积将不断增加。在沉睡了千万年的矿产资源不断从都龙这片土地上消失的同时,矿区复耕、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保障都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不断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2008年,都龙镇花石头村漂水岩路段因连日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事件,又给都龙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说明在都龙境内存在着地质灾害的危险。茅坪口岸的开通,使都龙将从改革开放的后方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国际交往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搞好都龙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保障都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健康持续发展,还是服务对外开放、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都龙生态环境现状

(一)矿藏开采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都龙是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就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从“都龙镇矿藏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都龙镇矿选厂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都龙镇尾矿处理场与生态环境保护”、“都龙镇在勘探矿藏”四项调查结果情况看,目前在开采的铜街、曼家寨等10个矿区,总占地面积从1958年初期的200亩,增加到现在的6500亩;1987年到2004年先后建成的19个矿选厂,现占地面积4060亩,两项共计10560亩。这个数据相当于都龙、茅坪和堡梁街三个村委会60个村小组3318户耕地面积的总和,占全镇耕地总面积34413亩的30.7%。当前,不仅现有矿区的植被没有得到恢复,还准备要在这个基础上,对正在开采的10个矿区持续开采10至30年,在选的19个矿选厂持续选矿10至30年,意味着因矿藏开采而被改变原状的自然植被量将继续增加。

在都龙境内,因采矿、探矿显露了山上的生境破碎现象。2008年以来,华联锌铟公司坚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要求,以矿藏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根治“三废”排放为目标,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水土保持行政审批”等工作,探索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顺利地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但从总体情况看,矿藏开采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矿区植被恢复前景令人担忧,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二)水资源状况喜中有忧

河流源于泉眼,所以,在对都龙水资源情况调查时,我们主要以泉眼的过去流量和现在流量状况为对象进行调查比较。在8个村委会调查的120个泉眼中,流量同前有68个,占56.7%,流量减少44个,占36.7%,完全枯竭8个,占6.6%。重点调查的大寨村委会,调查的58个泉眼,有40个流量同前,占69%,有18个流量减少,占31%;从前水平面在一亩以上的8个水塘,现在已经完全枯竭。应该说,在多数地区,无论是泉眼、水塘,还是河流,现今的流量与以往相同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但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金城林场和大寨村委会,我们却真实地看到了这一景象,这就是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18万亩森林涵养的结果。我们对在都龙境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岔河的调查发现,不仅流量已经明显减少,中下游还受到了严重污染,河床污白、水质浑浊,不仅人畜不能饮用,甚至用于灌溉都将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发源于茅坪村委会的旮旯河,铜街、曼家寨等矿区安管引用后,在干旱季节,河里流的水已明显没有在管里流的多,河里10至20公分高的石头纷纷露白,走到河边已听不到河里流水的声音。在坝堡村委会老寨村小组的村下,曾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流,村旁的水井不够吃,群众就到这条河里挑,但自从土地承包到户后,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污染,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不能饮用,因此带来的饮水困难,只有依靠政府来解决。

据介绍,到2007年底,都龙镇党委政府已为辖区内的151个村小组和2个居民小组全面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151个村小组中,我们对49个村小组的人畜饮水情况进行了资料调查。资料显示,建设性质全部是新建,建设年度分别是:2003年26个村,2004年22个村,2007年1个村,管线总长394.815公里,总投资396.69万元,解决了3079户13061人3488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从表面上看,是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对点多、面广、投入大的引水工程建设的难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给予解决。但在本质上,却预示着都龙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出现了潜在的危机。在49个村小组中,80%以上的水源都是跨村引用,有14个村小组的引水管线长度在10公里以上,最长达40.5公里,其余35个村小组的引水管线均在2.1至9.9公里之间。上述情况说明,多数自然村在本土上流出的水资源已经不能自给,出现了短缺甚至枯竭的情况。我们曾就“现在引用的水源再过十年、二十年也枯竭了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让一位村干部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位村干部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多栽树,保护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山常青、水长流。毫无疑问,这位村干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要知道,一片曾经涵养水源的原始森林一旦被破坏,这里的水源一旦枯竭,即便在原林地里重新栽上茂密的树木,至少在50年时间内是无法让原有的水流恢复原样的。可见,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但我们却很少注意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在慢慢的减少,“枯竭”、“污染”的现象已向我们发出无声的警告。

(三)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比例失调

国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个地区的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反映着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状况。都龙镇共有国土面积30.42万亩,当前开发利用情况是,耕地3.44万亩,占11.3%;有林地8.35万亩,占27.45%(林业部统计数);城镇、村庄、道路及其他4.94万亩,占16.25%;待开发利用荒山荒地13.7万亩,占45%。从数据上看,在四项主要比值中,除城镇、村庄、道路及其他所占面积具有不可比因素外,荒山荒地的面积比率明显偏高,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历史上对原生态破坏的程度之深,也反映了当今对国土资源的利用依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2005年末,都龙镇的森林覆盖率为27.45%,在古林箐、小坝子、金厂等10个乡镇中居第6位,比位居第一(也是全州第一)的古林箐镇69%低41.55个百分点。就总的情况而言,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人口增长对物质供给的压力加大。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1957年的时候,都龙全镇人口共12776人,按现有3.4万亩耕地面积计算,人均占有量为2.69亩,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人口密度为60.55人。到2008年,全镇人口增至32816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降至1.05亩,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人口密度上升为155.53人。在2008年当年,都龙镇共出生人口4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2‰,每天平均净增长0.85人。以此为依据,到2030年,都龙镇的人口将达到42123人,在现有耕地面积基础上还需新增0.98万亩,并继续推广使用良种良法,才能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确保粮食安全

(四)环境因素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是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都龙虽然有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对气候的调节,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相对比其他地区优越,但就总的情况而言也不乐观,村寨周边荒山秃岭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二是水资源污染带来的影响。居住在矿藏开采和矿选区周边的群众,对不放心饮用的水源,是采取将水打来后拿几条鱼来放入水中,一定时间过后,若鱼安然无恙,则证明水无毒可以饮用。这种做法,不仅安全系数低,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面的不便。三是粉尘污染带来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都龙在涉矿的5个村委会39个小组2600户5000人中,共有22个村小组1146户4470人在距离采矿或选矿区一公里范围内生产生活,受矿物粉尘污染的可能随时存在。四是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2008年8月7日至9日,都龙镇在连续三天突降大雨后,于8月9日上午在花石头村漂水岩路段引发山体滑坡,共造成9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2007年,马关县出台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包括都龙等重点区域的巡查检查和对其他已发现隐患点的监测防范;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包括都龙的铜街露天采场、兴发露天采场、曼家寨新建露天采场的边坡管理和铜街滑坡、铜街大沟泥石流、曼家寨大沟泥石流的防治和万龙山矿区Ⅰ、Ⅱ号滑坡、金石坡矿区滑坡、岩冲矿区滑坡等,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五)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进入都龙,总有“十里不同天”的感觉,而这种特殊气候的形成,正是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18万亩森林的造化。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面积4509公顷,其中,马关县境内1696公顷,麻栗坡县境内2813公顷,于1981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59年8月建成以杉木为主要林种的马关县金城林场,面积7170公顷,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连片合一,形成11679公顷规模的生态景观。

由于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对涵养水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在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116平方公里林区内共有大小水源212处,平均每平方公里1.83处,而且全部流量同前、清澈见底,完全可以饮用。林区内拥有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64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92种。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虽然不是由都龙镇直接管辖,但它与都龙镇辖区的边界连接长达74公里,林区面积占都龙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对都龙全镇的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构成了老君山上常有云、都龙各地常有雾的特殊气候。

值得注意的是,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当前存在人为干扰强度大、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给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保护区内,被列入国家保护对象的84种物种中,有23种濒危,时刻存在灭绝的危险,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此外,金城林场的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林间公路等级差、路面窄、弯道多,从山脚到山顶行车时间长达1小时,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路途的障碍,等待救援人员赶到火灾现场,损失已不可估量。二是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和防护措施不到位,在林区非法采矿现象依存在,不仅破坏生态、污染水源,还时刻存在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

二、都龙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都龙的生态环境现状告诉我们: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刻不容缓。参照《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相关指标,都龙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纯属脆弱区。根据可开发利用资源情况,都龙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30年左右的时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在加强对现有森林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镇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力争到本世纪中叶,使全镇宜林地全部得到绿化,使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一)近期目标

从2010~2020年,预计用10年的时间,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主要建设区域是马鞍山水库至茅坪口岸通道沿线左右1~2公里范围的村庄和宜林地,主要责任单位是都龙、东瓜林和茅坪3个村委会。其他5个村委会的主要建设区域是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方圆1~2公里范围的村庄和宜林地。到2020年,全镇实际有林面积达到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2.8%,初步显露生态美的新景象,全镇生态环境状况有较大改观。

(二)中期目标

从2021~2030年,用10年的时间,完成造林面积4万亩。主要建设区域是,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方圆1~2公里范围的村庄和宜林地。到2030年,全镇实际有林面积达到1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5.9%,使全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远期目标

从2031~2040年,再用10年的时间,完成造林面积7万亩。主要建设区域是,第一、第二个10年建设工作以外的所有村庄和宜林地。到2040年,全镇实际有林面积达到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8.9%,进入全州乡镇生态环境先进行列。

在近、中、远三个建设目标期中,都龙村委会有矿区植被恢复、口岸通道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延伸三个重点;大寨、金竹山两个村委会有矿区植被恢复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延伸两个重点;东瓜林、茅坪两个村委会有口岸通道和边境绿化两个重点;堡梁街、辣子寨两个村委会有矿区植被恢复和边境绿化两个重点;坝堡村委会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逐步向周围的村社和宜林地扩展进行建设。通过30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镇范围内,基本建立起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系统,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派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三、实现都龙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对策措施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都龙生态环境建设的提出,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但要实现都龙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落实。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资源短缺,具有被破坏的时间短、恢复所需的时间长、恢复原状难度大、恢复过程受制约因素多,以及政府不可用救济的方式给予补充的特殊性。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来。一是利用在当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和环境污染等典型事例,通过会议和各种重要活动等方式教育干部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觉悟,增强干部责任感。二是在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后,把事先准备的生态环境宣传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张贴到村到户。在“世界环境日”当天,镇政府应结合本镇当年生态环境形势选择一个主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召开座谈会、举办专场报告、轮流到村民委参观等。此外,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的有利条件,选定内容定期在全镇范围集中播出。三是镇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激励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200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群众引进种植东瓜树3000亩,核桃树1200亩;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扶持农民建设沼气池340口,缓解了群众生活上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水果连片规模化种植扶持奖励办法”、“核桃种植扶持措施”等五项奖励办法促进经济林木生产的发展。大树脚、水沟、来龙等村小组,借鉴外地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途径,群众自发集资建立杨梅基地、开办彩瓦加工厂、白酒酿造厂等集体企业,依靠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足的是,关系发展根本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奖励制度上却存在着空白,我们在东瓜林村委会荣誉室里看到的62项表彰奖励中,包含了党建、统计、边贸、畜牧等领域,唯一没有生态的;墙上张贴的16项制度,唯一没有绿化美化制度。由此可见,都龙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应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四是强化法律意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自197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口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文山州委、州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增强依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自觉性。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坚持多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都龙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领域多、构成因素复杂(如大气、水土、矿藏、森林、野生生物、乡村等等)。要把都龙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做真、做实、做出成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坚持统筹兼顾,多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出贴近实际的发展规划。一是国土资源的分配利用要合理。现在虽然已有耕地、林地、荒地等几个数据构成,但从生态的角度思考,特别是用生态平衡的标准来衡量,还有较大的差距,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要正确处理生态与农业、林业、村落布局、民族文化、口岸建设、旅游开发、污染防治等多领域之间的关系,保障多行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以30年为一个周期,以产业化为目标,按照10‰以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各村寨、各农户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中可用多少的比例进行退耕还林,还是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增加比例,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量,要守住耕地红线,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在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方面,要考虑在现有林中,哪些林地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保护和不断扩大范围,哪些林地可以更替轮植经济林、用材林,要掌握到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土地连接关系,以便区分版块,规划发展。二是矿藏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都龙是重矿开发区,矿藏开采给都龙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都龙应抓住这个机遇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这很重要。政府已针对采矿对生态和土地造成破坏的问题,采取边剥采边恢复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第一,所剥不够所补。矿渣基本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也不能储存水分,且堆积的区域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厚度多在5~10米,甚至更多,用于覆盖的表土最少覆盖一米以上才能播种农作物、恢复植被,要种植树木的话,至少要覆盖两米以上,几乎是剥几亩盖不得一亩。第二,地势不平给覆盖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以曼家寨矿区为例,这个矿区原本是山坡,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开采,现在已是面目全非,到采矿结束时,要恢复到能够耕种的状态,难度非常大。三是村落的布局。农村中,有的村寨户与户居住较分散,很不利于整体性建设发展规划,几年来的输电照明、农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实践,农户居住分散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在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追求供需平衡、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中,村落的合理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四是有利于下一届政府工作的持续开展。搞生态环境建设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政绩、名利地位的考验,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在上级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长远规划与短期调整相结合、建设成效与任期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通过相关制度的约束,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五是有利于建设资金的投放。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投资、明确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和时间要求。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应包含农业、工业、林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道路交通、水库水域、村落布局、公益事业占地、景点设计、树种安排、农家风情园地理定位等方面,并进行版块设计、平面图制作和建设项目符号标点设计,作出投资概算和阶段性分年度投资预算,使建设者通过规划设计方案,明确建设内容、时间界限、工作要求和最终实现的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更多、更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为谋划全镇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依据。

(三)发挥自然保护区原生态优势,打造都龙生态环境建设新景象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各地区谋划发展的重要原则。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林和金城林场人工造林近18万亩的密林地与都龙辖区接壤交融,这是都龙的自然资源优势。此外,都龙还有连接国际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和矿业商人云集的地区优势,具备打造生态品牌和特色生态环境模式的条件。都龙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着眼于自成体系,自成规模,自成特色,将都龙建设成为原生态、新生态、口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生态环境胜地。一是利用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打造冷热兼有的生态风景园区。都龙辖区内,最高海拔老君山自然保护区2734米,最低海拔堡梁街350米,区域跨度30公里,海拔高低差2384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属亚热带河谷立体气候。按常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即下降0.3~0.5度,以此类推,2000多米的海拔差形成的温差将在6~10度左右,这对于建设多林种风景园区十分有利。二是依托原生态林区的辐射作用,积极探索原生态林区域拓展和延伸的途径。到都龙的人都向往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想到实地一饱眼福,感受原生态的美,这种向往就是原生态林的辐射效应。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虽然不在都龙辖区,但都龙完全可以借助这两个林区的辐射效应做拓展和延伸工作,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使这种效应的辐射区域不断扩大,最终实现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金城林场连成一体的生态目标。三是利用与众不同的山川、平地、丘陵、河谷等自然景观和天然洞、奇树、奇石等自然现象,打造与众不同的生态风景园,结合保护原植被和人工造林,塑造都龙具有现代特色的生态景观。四是在树种上做文章。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战略,树种上的选择很关键,有的树赏花、有的树赏叶、有的树品果。一般情况下,赏花的树种多为落叶,赏叶的树多为常绿,品果的树两者兼有。此外,还有针叶、阔叶,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木本之分。应根据都龙辖区内各地的山形、地形、片区绿化规划的实际需要,在都龙现有的林木树种资源中优胜劣汰,保护和发展优质树种,逐步淘汰劣质树种。对当地没有,又需要培育发展的优质树种(如红叶树),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进种植。比如东瓜树是涵养水源最理想的树种之一,但又缺少风景林的观赏价值。种植区域的规划和树种的搭配,既要以和谐、自然、协调、美观为标准,又要以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所以,什么地带种植什么树种,要根据涵养水源、培育风景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局,才会收到良好的生态效果。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建设投入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

资金是国家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完成各个项目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条件。根据都龙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社会资金供给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解决。一是建立地方财政划拨的长效机制。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将环保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环保专项资金,着力解决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一规定,为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来源指明了方向。二是加大矿产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力度。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都龙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矿产企业在都龙的兴起和繁荣发展。2007年以来,华联锌铟公司根据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关要求,已划拨8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都龙乡村学校、新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建设,并安置被征地农户子女1106人到公司就业,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都龙2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综合考虑对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商品生产发展、农村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建设的投资需要,仅靠公司当前的支持力度是十分有限的。文山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指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大环保投入。”都龙镇党委、政府可根据这一要求,探索资源开发共享的新途径,考虑把公司和都龙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使都龙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本身从矿产开发向系列果品加工等方面的最终转变直接受益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通过矿产资源开发获取经济利益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反哺,在矿产资源开采结束的时候,都龙至少基本进入生态环境总体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生产产品转向基本完成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三是通过明晰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途径,鼓励社会投资者投资开发。如矿区周边群众与公司联合组建的“联众工程机械化公司”等新兴企业,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缓解企群矛盾的同时,也将为都龙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提供有益的补充。四是鼓励生态资源直接受益者做好家园的自我绿化美化工作,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自我补偿。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重大污染项目处理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党委政府要以服务型、发展型、生态型的新姿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树立“我的家园我绿化,我要绿化我家园”和“绿色都龙”、“环保都龙”、“生态都龙”、“我们的责任是让都龙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发展理念,把握机遇、追赶时间,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性,依靠各方面力量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首先,镇政府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从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永续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逐步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进行考核,确保政令畅通。其次,要发挥林业、水务、国土资源、农业等站所的技术优势和职能作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水务、国土资源、农业等站所是主要执行者,承担着前期规划、中期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后期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发挥村委会干部的桥梁作用和在第一线工作的优势,把政府作出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规划和战略设想传达到农村千家万户,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馈给镇党委、镇政府,寻求共识,凝聚力量,确保镇党委、镇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实施。在镇党委、镇政府管理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人员有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要大力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环保知识,积极开展环境伦理和环保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

(六)加强领导,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每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许多青年男女甚至整个家庭背弃故土奔走他乡定居生活,这是人们选择生存环境权利的具体表现。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2000年以来,国家对生存环境恶劣的村落实行整体性异地搬迁,这是党和政府致力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胡总书记的精辟论述,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决心。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行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会用心去关注我们的百姓当前所处的环境状况,关心百姓饮用的水是否安全,水资源是否有保障,生产生活环境是否良好。掌握了这些情况,就知道我们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都龙镇在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方面上,不涉及村落异地搬迁的问题,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时刻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面前,需要认真对待,加以解决。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与党中央关于“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这方面的工作,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镇党委、镇政府重要会议议程上,纳入镇党委、镇政府重要工作报告专题之一进行报告,做到生态环境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农业、林业、工业、生态多领域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永续发展。

总之,实现生态平衡和人类永续发展的目标,是依靠各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才能保障全局性平衡目标的实现。都龙应以此为契机,切实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矿产资源共享、企业发展与都龙经济社会建设共赢的持续发展道路。同在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焦点,也有条件成为中心,都龙是世界的一个细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是马关县乃至文山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世界的另一个焦点和中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相信,都龙人民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都龙这块宝地建设成为人类生活区、动植物密集区和多样性物种幸存最多的绿洲,发展成为文山州农村生态环境最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文山州社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羽等著:《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载版。

[2]“四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课题组:《四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载《四川农普分析》2009年第24期。

[3]张宝珍:《为了绿色的地球》,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4]丁中原:《水的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5]韩长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载《中国农业信息》2009年第2期。

[6]毛妹主编:《走进西部都龙》,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