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祝雪梅[1]摘要:在介绍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青州市当前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州市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青州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几项对策。目前青州市已建标准化示范园19处。

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祝雪梅[1]

摘要:在介绍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青州市当前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青州市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青州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几项对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 经营机制 县域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扶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

一、青州市发展特色农业概况

多年来,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依托优势、综合发展、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青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瓜菜、果品、畜牧、花卉产业已成为青州市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青州市农业总产值36.22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3元。

1.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青州市积极发挥适宜花卉苗木栽培的气候、土壤条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市场定位,先后培育、开发260多个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并规模生产大花蕙兰、蝴蝶兰、凤梨等1 000多个外来适销品种,吸引韩国中花园艺,我国台湾大汉、浙江森禾、广州成美等86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青州建立栽培基地或销售中心,实现了当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先进技术和品种共享,逐步形成了杜鹃、草花、仙客来和外来中高档花卉四大品系,使青州逐渐成为世界花卉的栽培基地。目前,青州市花卉产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户1万余户,年生产各种花卉2.1亿株(盆),建成了20万平方米花卉交易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大约在20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逐渐成为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集散中心,同时青州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带动2万户农民走上了全面小康建设的发展大道。

2.瓜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趋于多样化。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随着栽培设施的改进,逐渐由传统单一的露地栽培发展到小拱棚单膜覆盖、到大拱棚双膜覆盖、到今天的日光温室冬暖棚。目前青州市新型冬暖式大棚发展到10万亩,单坡面普通大棚10.6万亩,面包式大拱棚13万亩,中小拱棚3.8万亩,地膜覆盖露地优质菜5.9万亩,青州市保护地设施蔬菜占地总面积已发展到43.3万亩。瓜菜主导品种有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等60余个,其中从国外引进品种达20余个,产值效益明显提高。

3.特色产业突出,区域布局日趋合理。青州市的瓜、菜生产,坚持抓特色、上规模,大力培育主导产品为总抓手,目前基本形成了集中联片,相对集中的瓜、菜生产区。北部以高柳为中心的4.5万亩茄子生产区;东部以谭坊为中心形成了13万亩西瓜生产区;以黄楼为中心形成了10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区;以东夏镇为中心形成了2万亩菜葫芦(干瓢)生产区;以东夏、黄楼为中心形成了3.5万亩大姜生产区;以东夏、弥河为中心形成了15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区;以谭坊、何官为中心形成了2万亩辣椒生产区;以何官为中心形成了2万亩胡萝卜生产区;以邵庄、王府为中心形成了8万亩青州蜜桃、冬雪蜜桃生产区;以弥河滩涂为中心形成了万亩青州银瓜生产区;以西南山区为中心形成了4万亩绿色旱菜生产区。

4.科技示范园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青州市已建标准化示范园19处。东部的谭坊镇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北部的何官镇、高柳镇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等都为青州市特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如配方施肥、生物农药、二氧化碳气肥、大棚滴灌、大棚机械化作业、无立柱日光温室、工厂化育苗、脱毒组培等一大批先进技术逐步推开,带动了青州市69.3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发展。在抓好青州银瓜、青州蜜桃、冬雪蜜桃选育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紫樱桃番茄等名特优新品种达百余个,提高了瓜菜果的品质,增加了效益,促进了瓜菜果生产的健康发展。

5.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抓好生产、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高度注重市场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目前,青州市各类市场发展到226处,其中瓜菜大中型批发市场60多处,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众多小型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为补充的相互关联的市场销售网络。为加快流通,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突破所有制、行业隶属和区域界限,大力发展多形式、多成分的农村合作组织及经纪人队伍。目前青州市瓜菜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50余家,经纪人队伍2000余人,加快了蔬菜市场流通,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近几年,青州龙头企业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了青州市农业“三化”水平,提升了青州市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青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总量和布局上有差距,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青州市总的情况看,粮经比例已达到4∶6,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青州市各乡镇之间看,谭坊镇基本达到了无粮栽培,而有的镇粮经比例仍在8∶2左右徘徊。从经济作物种植布局上看,青州市效益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少,名、特、优新品种发展还没有形成产业带,形不成规模效益,导致了农民增收缓慢。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青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既无群山,又无高峰。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能力、带动能力弱,特色产业不强。就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来说,青州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就销售收入而言,青州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21家,过2亿元的只有4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发达县市比较还存在很多差距。

3.标准化基地规模小,高质量的农产品不多。目前,青州市的蔬菜生产,由于基地松散,种植管理水平粗放。企业从市场购进的蔬菜达不到出口标准,青州市的国锋、千和、新亚等食品公司,为了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拿出人力、物力、自己发展基地,种植用于出口的蔬菜品种。

4.运作机制不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各种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缺乏现代化科学运作。企业、基地和农户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农户得到的利益较少,产业化链条容易出现脱节,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5.品牌利用率不高。目前,青州市审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食品品牌23个,有机食品品牌21个,虽然品牌较多,但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农民对品牌意识认识不够,没有引导农民树立品牌观念,导致农产品质量低。

三、青州市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

1.充分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农业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要在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上下功夫,走特色产业的道路。对不同的地区而言,由于区域不同,其气候、土地等自然状况等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将当地条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既富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势。

2.不断增加科技投入。①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社,广泛开展科技讲座、科技咨询,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其依靠科技兴农的本领,自觉应用科技成果发展特色农业。②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程度。基于此,必须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健全农村科技推广网络,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应组织专门力量,确立专门课题进行攻关,进一步做好适用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及与传统生产技术衔接等工作。③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担负着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任务,示范园的建设是特色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工程之一,标志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与水平,对快速推广农业新技术起到典范样板带动作用,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3.着力培育特色市场。①深入研究市场。既要研究产地市场,也要研究销地市场;既要研究国内市场,也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研究当前市场发展动向,也要研究潜在市场发展趋势。②进一步建好市场。搞好农产品市场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兴建一批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以市场为依托力促蔬菜外销,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民投资建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4.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也是特色农业不断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要着力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运销等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和产销一体化的特色农业经营格局。②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市场、龙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各种农民专业中介组织,鼓励他们采取公司、协会、市场、合作社加农户等多种组织方式,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产品流通、加工储运、质量标准与认证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及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③大力培育特色品牌。对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农产品,要通过申请注册商标和原产地保护等措施,切实加大保护力度,提升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敏.特色农业发展指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马奇柯.发展特色农业 紧贴市场 推进农业现代化[N].农民日报,2011-01-15.

[3]吴洪凯,李小娜,苏艺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N].经济日报,2010-12-6.

【注释】

[1]祝雪梅(1971—),女,山东青州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