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成丹丹[1]一、研究背景1.关于随迁子女性教育问题青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受各种调查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选取了上海市闵行区的一所民办中学,抽取六、七、八年级的农民工子弟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心理老师和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获取直接生动的资料。可见,校方和心理老师应该加大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对策研究

成丹丹[1]

一、研究背景

1.关于随迁子女性教育问题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困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同的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度各不一样,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的观念各异。在青春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青春期教育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这并不等于他们不关注自己的成长与性意识。当今网络、电视等媒介盛行,其中污秽的内容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全面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性教育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让他们饥不择食,选择不当的途径去探究、发泄,是我们的使命。

2.关于性教育内涵

性教育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如“女生的月经来潮和男生的遗精”等,也不是所谓的“纯洁教育”。概括地说,性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

性生理的教育包括向学生讲解生殖过程、人的发展规律、人体结构、性取向、性快感、性传播疾病以及如何防范性传播疾病和如何避孕等这些方面的知识。性心理的教育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两性的特征及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性道德是指个人看待性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态度,性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性的某种态度和价值判断。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应当有所侧重。通过系统的性教育,儿童可以达到良好的性别认同,在青春期来临时,能够对性冲动的产生、性疾病的预防有健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性冲动到来时,及时把注意力放到学习和运动上。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来了解上海农民工随迁子女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青少年性知识获得途径等内容,全方位地了解随迁子女性教育的现状,为今后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有效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指导。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是实施青春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受各种调查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选取了上海市闵行区的一所民办中学,抽取六、七、八年级的农民工子弟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心理老师和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获取直接生动的资料。为了做对比研究,选择闵行区的一所普通公办中学的六、七、八年级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采用集体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形式:以各班级为单位,由该班班主任利用专门时间统一发放问卷,并在学生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问卷中设计了四个一级指标:①学校性教育状况;②家庭性教育状况;③同龄群体之间的异性交往状况;④各种性教育途径的权威性比较。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3份,回收率100%,有效样本数为210份。样本的男女比例为1.2∶1;分布在3个年级:六年级(34.2%)、七年级(35.6%)、八年级(30.5%);被调查者年龄均处于青春期这个人生重要的转型期之中,集中在12~15岁。

表1 两种班级的人数分布表

img192

三、调查结果

1.在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上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调查结果,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48.8%);其次是影视广播(36.4%);朋友之间的交流(亦称之为同伴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而本应作为性教育的权威渠道的学校课程却备受冷落,总体只占29.2%,没有起到青春期课程应有的作用。在性别这个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男生较之于女生有更为广泛的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同伴之间对性知识的交流更加普遍。

表2 性知识的来源

img193

2.学生对学校性教育现状的评价

对学校性教育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性教育的内容是否适合,性教育的方式是否多样化,以及性教育的时间是否足够。

(1)学校性教育内容。性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本调查主要关注以下三方面:性生理内容,性心理内容,性道德内容。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性教育所采用的内容范围比较窄,见表3。生理发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异性交往方式的教育正逐渐进入教学领域;而有关性病的知识、性道德规范、性法律常识等重要内容就很少被涉及了。

表3 学校性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期望对比

img194

从表3可以看出,学校性教育包含的内容与学生的期待有重合的地方,比如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和友谊恋爱两方面的内容,学校给予了重视,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其他四个方面,学校的青春期教育远远跟不上学生的求知需要。在对学生的个别访谈中,笔者获悉:学校在对避孕措施和性病预防这两项内容上较少涉及,或者根本不讲。校方的担心显而易见:对中学生进行避孕知识和性病的传授会不会过早,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不良的交往结果呢?

(2)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方式。中学生的性教育形式过于单一,87.3%的同学认为课堂教授是青春期教育的主要方式,采取男女生分开授课的方式,男生认为学校更关注女生的青春期教育。开展讲座和主题活动的形式比较少用,青春期性教育还没有广泛地融入校园生活之中,而个别辅导的形式还是一项空白。从与学校心理老师的访谈得知,学校很少开展关于青春期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基本上以考试焦虑、网瘾辅导和自我意识等内容为主,学生几乎不会把内心的情感秘密与困惑跟老师交流。可见,校方和心理老师应该加大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待性教育的态度反而比老师、家长开放得多。他们建议“要轻松自然,不要太过严肃”,“应该把性教育当成一件平常的事情,而不要搞得神秘兮兮”,要“大胆公开”,避开传统古板的教育方式,“用比较平和、趣味的方式来开展,不必拘束”;有的学生认为“性观念、性意识问题的教育比知识性问题重要”,教育方式应是“不会引起哄乱的柔和方式”;也有的认为“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以为学生掌握的已经足够,也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3)学校性教育的时间。性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加上对青春期教育的忽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没有受到长期的性教育,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受到的性教育持续一个学期。学校只是把青春期教育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青春期课程又会被其他主课给挤掉。

3.家庭性教育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调查发现:由于文化水平和生存背景的不同,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的青春期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城市的父母更加主动地与孩子探讨青春期成长中的困惑和事情,对孩子提出的相关问题能给予积极的回应,其中: 56.4%的城市父母会跟孩子提些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常识,父母对女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关注要比对男孩子更多;25.7%的父母会主动地给孩子买些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以便孩子能全面了解相关知识。相对而言,农民工父母比较忽视孩子青春期的成长困惑,45.7%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问与青春期有关的问题不但避而不答,还要训斥,因此,自己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不愿跟父母讲。

4.同伴群体中的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在中国总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都无法回避它。尤其是处在快速转型期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准则都趋于多元化,因此对于异性交往的行为界限也没有青少年可以借鉴的准则。

其实,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自然的行为,是同龄群体交往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发展个人自我意识、完善人格的一个必经过程。调查发现:对于异性交往的行为把握,中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准则:他们最喜欢的是一群伙伴在一起交流、活动(97.6%);写信也是他们认为比较好的交流方式(89.6%);对于单独约会(46.3%)、拉手(47.6%)、单独看电影(64.6%)等行为,近一半的学生持宽容态度;允许接吻(11.6%)、发生性关系(6.1%)的学生则是个别。

因此,我们不能主观臆断地认为当今的青少年思想如何的开放,并一味地阻止他们交往异性。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中学生有明确的行为尺度。不过男生的行为标准要更宽于女生。教育者不能因噎废食,为避免中学生陷入无根据的早恋泥潭而禁止异性间正常的交往。

四、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校性教育过于刻板

对于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结果十分突出地表明,尽管大多数中学生都接受了学校的性教育,但是它对于中学生的性认识、性观念的影响力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与中学生的亲和度不高。

从对学校性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目前学校性教育存在两个明显影响教育效果的问题:一是性教育的时间太短;二是性教育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

首先,性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性要求,相应的性教育内容、手段与方式也各有不同。尽管中学生始终处于青春期之中,但是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对于性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只对一个时点上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只有进行长期的性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单一的内容和枯燥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对学校性教育的反感,这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另一个原因。我国的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对于第一个方面,学校教育完成得比较好。但后两项内容却严重缺乏。其实,对中学生的社会化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价值取向和法律规范这两个层面上,而学校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少。因此,学校性教育的内容不能仅停留在性的自然属性上,而应更多地涉及性的社会属性,这样才会有利于中学生的社会化。

此外,性教育的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在课堂上讲授性知识只是性教育的一种形式,而采用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讨论热门话题等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参与到性教育之中来的方法。将性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之中,才可能增强学生主动内化的倾向,使他们不反感学校的教育。个别辅导的形式也应当加入到性教育方式中来。学生们对于性的问题不会比英语问题、数学问题少,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倾吐自己烦恼的园地。学校的心理老师比较适合担此重任。

2.家庭性教育要变被忽略为主动

对民工随迁子女来说,生活环境发生很大的变换,青春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最初的性启蒙教育是由父母给予的。实际上,家庭性教育的难度要低于学校性教育,因为父母有条件随时随地观察到孩子的发展与变化,完全可以实现同步教育。

但是调查结果明确地反映,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青春期教育非常薄弱,农民工家长普遍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家长青春期知识比较欠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心无力,即使孩子问到一些关于青春期的问题,家长的回答也不能令孩子满意;另一方面,是家长态度上的不认可,觉得与孩子讨论青春期的知识难以启齿,甚至认为这些不是孩子应该想的东西,面对孩子的问题,这些家长甚至会加之训斥。这样一来,就会疏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孩子不会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

因此,对农民工家长进行青春期知识的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与此同时也要改善他们对待孩子青春期困惑的态度,真正从内心接纳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

在调查结果中,还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女孩子的家庭会比男孩子的家庭更主动一些。与此同时,男女生在许多问题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比女生广泛;对于异性交往行为的界定,男生的态度比女生宽容。因此,农民工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对男孩的青春期教育。

3.善用同伴群体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作用

同伴交往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最重要的一种交往内容。在同伴交流中,性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同龄群体对于中学生的性意识发展有非常强烈的影响。同辈之间的交流为青少年获得性知识提供了途径;同时许多不愿意向父母、老师倾诉的话向伙伴讲述,使他们获得了许多心理上的慰藉。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异性交往是该时期一个重要的交往特征。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并非等同于对异性的追求,而是认识人类世界与自我的一种途径。我们不能强制性地阻拦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而应该引导他们在同伴中寻找良友,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友谊,在互动中确认自己的角色与位置。在这方面,学校应成为他们健康交往的乐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群体交流机会。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只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人身上,而是会去了解一群人的世界。

4.正确认识媒体性教育作用的两面性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是它的主要特点。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各种传播媒体更加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人们已经发现,青少年是在媒体中接受某种“性启蒙”教育的,甚至依据这些信息去形成自己的性观念、性别角色意识和性行为方式。调查结果也明显反映出大众媒体是中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并成为影响性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传媒中的性信息多是虚构的暴力、色情或过多的性行为、婚外婚前性关系描写,甚至会出现淫秽、歪曲人性的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性发展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家庭的性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学校和家庭有责任为青少年们开辟出一块净土,让他们用科学、健康的性知识和性观念去辨别性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成功地完成青春期的社会化。

【注释】

[1]成丹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