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都龙镇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都龙镇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历届都龙镇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始终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从2008年开始,都龙镇党政班子又规定每个季度听取一次镇中心校对全镇农村教育工作的全面汇报,专题研究教育发展工作。

对都龙镇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

王怀文

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党的十七大为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在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马关县都龙镇农村教育工作做一探讨。

一、都龙镇及全镇农村教育的情况

马关县都龙镇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浓郁,商业、边贸发展历史悠久的边陲重镇。都龙镇距越南直线距离8公里,国境线长达58.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11.8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51个村小组2个居民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傣、布依等11个民族8777户3281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69.99%)。都龙、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锡、铜、锌、铟等30余种,素有“中国第三锡都”之称,铟储量3779金属吨,占云南省铟储量的70%以上,全国铟储量的42%左右,全球铟储量的30%左右,是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基地。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商人在都龙采矿、炼矿,除当地人以外,还有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陕西等省(区)的客商。明末清初都龙这个地方就有了私塾,当时的私塾都是为外来开矿的矿主教育子女而开办的。当然,也要看到都龙的教育状况自古就形成一种巨大的二元反差:一方面,从都龙的矿业来看,都龙的第一代老板全是文盲,第二代老板有了初中文化,第三代老板有了高中文化,第四代企业家有了大学生、研究生等。纵观都龙的矿业人才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矿业家比另一代矿业家更重视教育;另一方面,都龙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9.99%,特别是苗族人口占41.3%。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地处山区和边境一线,山大沟深,道路不通,信息不灵,贫困程度深,在古代是无书可读,在近代是由于贫困而读不起书,因此祖辈之间形成了越穷越读不起书,越读不起书越穷的恶性循环的状况。特别是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少数民族家庭来说,让孩子读书就会“因教返贫”,就会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甚至再度陷入更加贫困的深渊。1917年9月,都龙第一所学校在都龙街西侧营盘山脚下建立,当时仅有两个班,70多名学生;后来发展到5个班,120名学生,有教师5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都龙镇的学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目前,都龙镇共有全日制学校27所,其中中学1所,村中心学校8所,完小11所,初小7所,一师一校教学点8个。全镇在职教职工275人,在校学生434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370人,占在校学生数的77.6%。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多年来,历届都龙镇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始终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为:科教兴镇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农村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下一代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镇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全镇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事关国门形象。特别是全镇农村教育作为构筑农业基础、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关键,也是全镇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条件,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快速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而要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此,镇党委政府把农村教育工作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同等看待,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虽然说全镇学校的人事、业务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是镇党委、政府还是用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全镇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11月,都龙镇人民政府出台了《都龙贫困在校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生资助办法》,使每名都龙籍在校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生每年均能得到500~3000元不等的助学资助。出台了《都龙镇教育教学质量及优秀学生奖励办法》,对教学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在学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奖金从几十元到两千元不等。2007—2008年都龙镇党委政府共资助都龙籍在校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生96名,资助金额15300元。2008年度对年度教育教学成果成绩突出的160名教师和成绩优秀的5名初中毕业生给予了奖励,奖金7.8万元。通过出台政策,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安心从教,教育教学成果的提高。2008年,全镇共有36篇教学论文荣获省、州、县表彰,初中升学率较上年增54%。教育教学成果的提高,为都龙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从2008年开始,都龙镇党政班子又规定每个季度听取一次镇中心校对全镇农村教育工作的全面汇报,专题研究教育发展工作。镇中心校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执行每月工作报告制度,总结好每个月的工作,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个月由学校领导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从而使镇党委政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全镇农村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情况,充分发挥地方组织的多方协调帮助作用,推动全镇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镇中心校狠抓全镇农村学校的党、团、少、工、妇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组织的优势,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师德建设,注重师资培训,实施“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规范管理、情感管理、动态发展管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以“三生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德育首位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听不懂汉语的实际,采取双语授课教学。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近几年都龙镇农村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条件得到新的改善。全镇争取各方支持170余万元,配置了一系列教育硬件设施;一批隐患极大的校舍得到及时修缮,累计排除中小学危房267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675平方米。建校于1946年9月的东瓜林村中心校,至今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学校年久失修,不能很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005年10月,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引进30万元资金,建盖了教学楼等。目前,该校共有6个教室300平方米,实验室和仪器室各50平方米,会议室和少先队室各3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个50平方米。教职工单身宿舍6个,共180平方米,学生宿舍2个,共100平方米,食堂1个40平方米,操场1个10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教师11人,学生164人。二是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五年累计培养升入高中475人,在都龙接受基础教育后高考升入大学65人;2008年春季学期九年级政治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一,语文总平均分居全县第二;在全县24所中学中,都龙镇中考成绩排名第七;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建琼同学以中考语文111分的成绩,居全县语文单科第一。三是“农远”教育工程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都龙“农远”教育工程覆盖率已达100%,全镇29个校点实现了不同层次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如仅与越南黄树皮县曼买镇一河之隔,现坐落在中国222(3)号界碑旁,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校名“中国马关县南北小学”的堡梁街村南北小学,学校有1间教室,1栋教师宿舍,1个小操场,1个小食堂及厕所,总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有1个教学班,1名老师,13名学生。2008年3月,学校实施了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四是教育改革有新的进展。涵盖人事、教学等多项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有效地探索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子;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良性运行;全镇贫困家庭子女累计享受到国家428万元的“两免一补”改革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五是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全镇275名教师中,中专以上学历253人,占92%,年龄40岁以下的教师230人,占84%,高学历教师人数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近50人,初步实现了师资队伍学历、年龄、素质结构合理化。

二、都龙镇农村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素有“中国第三锡都”之称的都龙,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为人们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也给都龙镇农村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是重矿轻教,受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都龙地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全镇农村学校在办学硬件等方面相对县城等城市处于劣势,全镇农村孩子由于受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家庭文化背景等影响,就业竞争力相对城市孩子较弱,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苦读之后只能回家务农。加之,受矿业高额利润的诱惑,都龙镇的许多农村家庭不顾一切,纷纷到矿山“淘金”,很多家长轻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忽视、放弃让孩子受教育。导致出现“家长无心管、学生无心学、老师无心教”的不良现象。一段时期以来,都龙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在老百姓心目中,“千重要,万重要,还是孩子捡矿最重要”,许多家长都不愿让孩子上学,认为孩子捡矿最实惠,孩子只要随便到矿山上捡一点矿石,一天就可以赚两三百元。在都龙镇曾流行这样的话:“下课钟声未响,老师学生的心早已‘飞到’水洞厂(矿山)”、“读书不读书一个样”、“只要有钱,就有一切”等,不重视教育的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二是重矿业基础设施建设、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观念仍有一定的市场。一段时期以来,受矿业光环的影响,都龙矿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而全镇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危房不断增多,有关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全镇多方争取资金,新建、扩建、改建了一部分校点,但总体来看,全镇的排危任务仍然十分严峻。

三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少部分教师学历偏低,由于教育投入不足,使教师参加新知识更新学习的机会少,许多教师中师毕业,在农村就可以教书一辈子,知识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教师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四是都龙镇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平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打工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需要现在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实际技能。但目前的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在城市打工技能不足;在农村务农技能也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都龙推进边境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都龙镇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消除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对都龙农村教育的影响

一是克服“重矿轻教”的传统影响。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全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增强广大农民支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二是继续执行《都龙贫困在校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生资助办法》、《都龙镇教育教学质量及优秀学生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农村学生用心读书,进一步改变都龙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矿轻教”的思想,努力消除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三是重视农村职业教育。都龙既是一个边境重镇,又是一个矿业大镇,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中,应当通过抓好都龙的教育事业,树立好国门形象,为都龙的工业、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发展职业教育是都龙教育的一个潜在优势。如都龙当前最急需选矿技术人才、种植养殖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可探索着把相关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引入农村教育之中,使农村的孩子从学校毕业后对社会就有用,就能为家乡作贡献。正如丹增在《突出重点、扩大试点,稳步推进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文中指出的:“教育是实现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优势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和主要指标之一。”

(二)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对边境乡镇教育的投入

改革开放30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对边境乡镇教育的投入与内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都龙农村学校旧房、危房较多,教师教学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状况仍然存在。因此,一是要充分发挥都龙镇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地处祖国边陲的区位优势,争取国家和上级对都龙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要加强边境一线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边境学校办学条件,为全镇农村教育发展打好基础。三是要增强政府办教育的责任感。注重落实国家对农村的一系列惠教政策,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变学生因为贫困失学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呢?一要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农村教师仍沿用老知识,凭老一套办学经验搞教学工作,农村的教育将会永远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农村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用新知识丰富自己,“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二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考等多种形式的再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沟通。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高级的学校去学习,也可以请发达地区的教师来上示范课、传授经验、指导教学。四要立足于学校培训,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五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不断开阔视野,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四)争取对边境重镇的农村教育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倾斜

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没有全民族素质的真正提高。正如云南省委白恩培书记指出的:“改革要有利于社会公平,使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都龙镇作为边陲重镇,镇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要求,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对于边远薄弱学校要切实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使边境贫困地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同样拥有一片教育的蓝天。一是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形成随着乡镇财政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加大对边远村寨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要积极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校际合作,积极推动乡村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三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教师到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不断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对在边远山区任教20年以上的老教师,教育部门在评先、评职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倾斜,从而稳定边境学校的教师队伍;五是建好国门学校,展示国门风采。建好国门学校,是都龙教育的一块品牌。国门学校似镶嵌在祖国边境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当五星红旗在国门学校冉冉升起,无不昭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六是对边境线上的贫困学生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按照国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的伙食标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的条件下,再进一步给予优惠政策。

总之,在都龙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教育将伴随着国门的伟岸而挺拔;将踏着都龙矿业的腾飞而勃发;将依托着巍巍老君山而生机盎然,前程似锦。

(作者系文山州社科联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