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对策

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引黄灌区地处北纬37°30'~39°30'的引黄河套灌区。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林、牧用地比例严重失调,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引黄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另外,黄灌区耕地土壤沙化和盐渍化严重,这在银北灌区尤其明显,由于地下水位高,排灌不畅,返盐严重改良困难。

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对策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明国 冯 静

宁夏前进农场院 马荣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区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污染、人均资源贫乏的严重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宁夏引黄灌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虽大有改观,但是由于我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当前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制约着我区农业的发展,因此,正确对待我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适合宁夏灌区独特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协调生产、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和发展宁夏特色的生态农业是建设宁夏现代化农业的正确抉择。

1.宁夏引黄灌区自然经济条件概述

宁夏引黄灌区地处北纬37°30'~39°30'的引黄河套灌区。位于宁夏自治区北部,包括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的10个县市(中卫、中宁、青铜峡、利通区、灵武、永宁、银川郊区、贺兰、平罗、惠农),总面积2.13万km2耕地面积33.95万hm2,人均耕地0.11hm2,海拨1070~1234米,年平均气温8~9℃,气温日较差12~15℃,4~9月作物生长季节≥10℃积温为3200~3400℃,无霜期140~160天。年降雨190~230mm,降水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3%,但有黄河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是宁夏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2.宁夏灌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林、牧用地比例严重失调,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引黄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

2.1 土地环境退化,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截止2002年,全区实有耕地121.15万hm2,而引黄灌区耕地仅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7%,实有耕地21.16万hm2;近几年来,全区每年耕地数量都在下降,平均每年减少耕地0.8万hm2以上,仅2002年就减少1.2万hm2,其中大部分都被转为建设用地。另外,黄灌区耕地土壤沙化和盐渍化严重,这在银北灌区尤其明显,由于地下水位高,排灌不畅,返盐严重改良困难。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面积越来越大,造成许多良田被侵占、闲置,形成大量耕地非农化,每年都有大量耕地被非法占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建立的开发区也征用大量耕地,造成耕地逐年减少;其次,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人类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变化构成了最长久、最直接的影响。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对土壤的过度垦殖,已经引起土壤沙化、养分贫瘠、土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灌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其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量度,由于长期重用轻养,只重视化肥的施用而轻视有机肥的投入,导致灌区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构成了土壤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2.2 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下

目前,灌区大多数农户仍按传统经验施肥,存在着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肥料利用率低下,氮肥利用率不到35%,磷肥利用率仅有10%左右。在施肥总量上,当前,灌区农户N、P2O5、K2O投入比例为1∶0.38∶0.1,总量配制上严重失调;其次,农户施肥以氮肥为主,辅以少量的低浓度磷,农户亩施用N肥平均达45kg(折纯氮20.7kg),由于长期的盲目施肥,造成了土壤中氮素的大量积累和K素的严重损耗,使肥料投入成本加大,产量却停滞不前。第三、由于长期大量施入氮肥,造成土壤中氮素的大量积累,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硝酸盐超标、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争事实。

2.3 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长期以来,引黄灌区一直采用大水漫灌,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灌溉过程中,使许多水资源因为漏渗而损失,在水流经过时,仅有40%多的水资源被有效利用,而其余近60%的水资源均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白白浪费。其次、灌溉方式落后,大水漫灌、串灌,水量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施入土壤中的化肥,相当一部分随排水流失掉,不仅造成种植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流失掉的化肥又污染了水体,同时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相当一部分耕地特别是银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大面积发生。

3.改善土壤结构,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管理、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其根本任务:一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巨额农产品的数量增长、品质改善和品种优化的需求;二是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使农民脱贫致富;三是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培育和高效利用资源,在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副产品品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维护土壤内部的良性循环,增加土壤肥力;合理利用能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营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宁夏的生态农业发展与全国一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是发展缓慢,只是近几年生态农业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自治区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相继开展了生态农业研究并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我区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为从事生态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如何充分利用黄灌区的自然条件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中试基地。

3.1 加大科学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肥协调利用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利用率,调整N、P、K肥的合理用量和比例,减少氮肥的投入,提倡和施用钾素肥料,给予作物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光、热、水、肥资源,在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百县千村”平衡配套施肥示范县技术推广项目的进行,抓住有利时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分层分阶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区配方肥和专用肥的开发研究,发展全营养作物专用肥,以最大可能提高灌区肥料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抓好节水农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大水漫灌的浪费,以肥调水,综合利用。

3.2 广辟有机肥源,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开展秸秆催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大积大造有机肥,努力增加有机肥总量;同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牧结合,禁止和减少樊烧秸秆,提倡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就地取材,综合利用,控氮、稳磷、补钾、增微,实现土壤各种养分供需均衡,努力提高和培肥地力,确保地力常种常新。

3.3 加强生态农业肥料的开发研制,发展生态农业肥料

充分利用灌区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和水利资源,合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持续性,在建设基本粮田、狠抓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和研制适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生态肥料,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通过对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适合灌区农村生产实际的物质循环利用综合体系;结合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筛选能够在灌区生长的有效微生物菌群,开发适合宁夏引黄灌区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同时开发和研究将化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有效结合的复混肥生产配方及工艺,提高宁夏灌区耕地土壤质量和生产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