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空间部署的总体思路

空间部署的总体思路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岩、天台和仙居在台州沿海开发战略中应强化其经济腹地、生态保障、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三项功能,成为沿海开发战略的大后方与大基地。在推进台州沿海开发空间布局过程中,应体现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环节完整的主导循环产业链。

三、空间部署的总体思路

按照全面推进台州沿海开发的战略要求,依据台州沿海产业发展基础、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特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集约开发、集聚发展、全面效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大力发展临海经济和产业集群,调整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效发展,重点构筑“一核、两带、四组团”的沿海空间开发战略,使台州沿海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互利多赢的新型空间格局。依据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总体框架,台州沿海开发空间布局应该确立“一核做强、两带联动、四团共进”的所谓“124式”布局主脉络,全面拉大沿海产业带开发战略的主框架,统筹黄岩、天台、仙居与沿海的海陆发展,形成以黄岩、天台和仙居三县为腹地、沿海为龙头的大台州沿海开发格局。在黄岩、天台和仙居内陆地区加大国家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观光旅游开发,积极对接沿海产业链,实现内陆地区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黄岩、天台和仙居在台州沿海开发战略中应强化其经济腹地、生态保障、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三项功能,成为沿海开发战略的大后方与大基地。

在推进台州沿海开发空间布局过程中,应体现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环节完整的主导循环产业链。从目前台州沿海产业带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看,石化产业和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是构建循环产业链最重要的两个产业。发展石化产业既能依托台州集聚区的临港优势,又能为下游产业提供非金属类的各种原料,是构建循环产业链的源头产业。以金属资源再生利用为主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既是上游产业废弃物和社会消费废弃物的分解者,也是金属、非金属等原材料的重要提供者,对于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匮乏的台州而言,无异于提供了一座“城市矿产”,因此该产业对构建循环产业链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余制造类产业可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和循环产业链构建要求进行相应配置。结合未来台州沿海空间开发的战略部署,重点推进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依托的沿海温岭组团、以医药和化工为重点的临海东部组团、以船舶制造为重点的三大港区和以金属资源再生利用为重点的台州市路桥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四类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与开发,力争成为中国大石化产业、大医药产业、大装备产业和大静脉产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1.一核做强

(1)发展思路。依托台州滨海工业区椒江区块、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台州滨海工业区路桥区块三大区块和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充分整合这三大区块和一个基地的发展优势,打破条块分割,提升三区之间的融合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以解决台州市长期发展中存在的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的问题。着眼协调三大区块中城市基础设施、商品和要素市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协调土地和资源利用、交通设施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相互配套、协调衔接和共建共享,打造成沿海产业带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现代产业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教育、商贸、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强化其综合服务和高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节点、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重要平台。目前,台州市产业发展面临着主城区地域狭小、环境负荷过重、土地供给奇缺的矛盾,今后产业布局要疏解中心城区,逐步转移一般加工制造环节,优化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层次,推进高端产业集聚,重点突出台州中心城区在研发、营销、设计、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对外集聚高端要素、对内引领辐射,成为带动台州乃至大台州沿海产业带的整体发展的产业中心平台。

随着城市规模和功能等级的不断提升,局限在城市内部的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无法承担发展战略转型突破口的使命,要将台州打造成真正的东部沿海的战略支点,必须通过外围空间发展,通过大力建设新城区,发展临海市、温岭市两个副中心城市,以疏解现有主城区的压力并升级中心职能,同时带动外围发展,与台州主城区形成联动之势,实现由单中心发展向以台州城市群驱动转变,成为实施“再造台州”战略的重要支撑点。这一核心区要对接国家战略,高端定位,建设成为台州市新型城市化的引领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区。

核心区产业发展平台以台州滨海工业区椒江区块、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台州滨海工业区路桥区块三大区块为主,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本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融合互动的角度,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对产业集群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以龙头企业培育、空间平台优化、重大项目带动、创新平台推动、政策要素支撑等为主要内容,促进企业在产业链中实现拓展,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以金融、商贸及信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风电设备及部件、大型铸锻件等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积极提升汽摩及零部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缝制设备、船舶及配件、石化下游产品综合加工、资源再生利用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加快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级医化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以及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四大基地建设。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议应加快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医化基地建议应抓好国家级医化园区建设,提升化学原料药基地层次,做优医化产业,积极培育医化大企业,打造绿色医化园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化工产业基地、生态型“绿色药谷”。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建设应根据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全球化趋势,突出特色、做大产业、做强优势,以吉利汽车为龙头,以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立足自主创新,积极承接世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移,加速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系统化开发、专业化生产、模块化供货和集群式发展,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配套的整车和零部件快速发展。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建设应以成品油、乙烯及其中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发展炼化一体化的石化产业,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石化产品下游产业可延伸布局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东海塘片区,固体石化产品精深加工辐射布局椒江十一塘围垦区南部和三山北涂围垦区北部区域。

(3)建设导向。强化提升核心区,应逐步开展各功能发展区建设,着力解决各功能发展区的重要问题,突破制约“瓶颈”,整合区域资源。

台州滨海工业区椒江区块近期按照“易开发先开发”的原则,以东南区为启动区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远期结合十一塘围垦工程,逐步开发;特别是医药企业发展应加大集聚力度,通过对现有医药化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限制高污染的传统医药业的发展,其中外沙医化企业将逐步建设成为医化企业的总部管理中心、销售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和制剂成药加工基地;岩头医化企业则通过对现有医药化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淘汰高污染产品及工艺,重点建设成为以原料药“精、烘、包”和制剂成药加工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开发建设应结合三山北涂围垦进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可能性,规划近期重点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将中心大道以东、九塘路以西区域作为启动区域,做大做强现有的汽摩及零部件、塑料模具、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围绕启动区,在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培育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主的城市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三山北涂围垦工程的建设,将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向东进行延伸和拓展,同时培育发展新型住宅制造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的格局。远期在近期的基础上,实现向东、向西两方面补充完善,其中向东依托三山北涂,在保护沿海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石化下游产品综合加工;向西结合全市土地利用调整的情况,适时推进建设,布局以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用地为主。

台州滨海工业区路桥区块应重点推进五个产业功能组团发展,大力推进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建设,形成产业错位、优势互补网络化空间格局,最终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层次。其中,北部蓬街组团,重点发展以汽车、摩托车的配件和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为主的汽摩及配件业;西北部中心大道和八条河之间的区域为塑模组团,重点以塑料模具等制造业为主;东部的三山涂组团,重点发展资源再生利用等产业;南部的金清组团,重点发展机电、五金等传统优势制造业;东南沿海的金清港组团,依托沿岸良好的岸线资源,发展以总装型船厂和船舶配件生产为主的船舶及配件产业。

2.两带联动

(1)发展思路。两条产业发展带指以拟建的沿海高速公路和台州沿海流域为发展轴线,引导产业、人口、城镇沿此集聚,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产业相互配套的两条发展隆起带,向南延伸融入温台产业带,向北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以便于在区域经济的新格局中抢抓机遇,充分展现台州的战略枢纽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全面提升台州沿海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部沿海发展隆起带。

这两条发展带内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资源丰富,是台州人口、产业、城镇布局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台州参与区际合作与分工的重要空间载体,今后应引导人口、要素和产业合理集聚,形成产业和城镇的密集带。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两带内的企业联系还不够紧密,产业配套能力较低,产业(企业)在区域上的分工协作还较松散,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带,还是处在培育增长极,以点带线的阶段。因此今后需要着力搞好交通网络建设,强化这两条产业带内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城市与港口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海陆联动。

(2)发展重点。强化提升汽摩及零部件、船舶及配件、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医药化工、塑料模具、水泵阀门、环保产业等优势产业,促进品牌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重点发展石化产业、能源及设备、信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拉长产业链,促进资源和技术向战略性产业、优势企业聚集,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构筑成台州产业发展的主轴线。

“沿海高速产业带”应选择若干重点城镇、重点园区作为产业发展战略基点,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宜集中布局于三门县、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岭市和玉环县。

“沿海流域产业带”应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与海湾资源,重点推进港口和海湾的开发建设,加快开发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枢纽港区,突出开发以临海(头门)枢纽港区为主体,海门港区大陈石化作业区、牛头颈集装箱作业区共同构成的台州中心港区,最终将“沿海流域产业带”打造成“一港三湾六区六基地多岛”[1]的发展格局。“沿海流域产业带”建设中应大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高标准的海塘与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沿海防灾减灾应急救助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最终建设成沿海流域的经济线和生态线。具体来看,南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资源优势,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探索争取与温州联合开发、错位发展。围绕“推进对台直航常态化,积极打造港口物流新平台”的战略部署,发展定位是“三港一中心”,即集装箱运输支线港、大宗货物集散中转港、对台贸易港和港口物流中心。北部地区要对接上海、宁波港,依托健跳港区,“开发三港,建设三城”。中部地区,鉴于海门港水深条件有限,应当加快头门港区、大陈港区和黄琅港区开发,积极开展龙门港区的开发研究,逐步以更加优良的深水良港取代海门老港区。全面提高台州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3.四团共进

台州沿海已初步形成沿海北部组团、沿海临海组团、沿海温岭组团和沿海南部组团四大组团,这四大组团承担着“内提外联”的功能,沿海临海组团和沿海温岭组团是台州南北两翼城市副中心临海和温岭所在地,承担着提升台州城市群竞争力的主要功能;沿海北部组团和沿海南部组团是台州沿海产业带融入温台产业带和长三角的南北两个桥头堡。

(1)沿海北部组团。该组团位于产业带北部的三门县境内,涉及海游、蛇蟠、六敖、健跳、浬浦、沿赤、花桥、小雄、泗林共9个乡镇。这一组团发展以能源产业和临港工业为重点,围绕建设“三港三城”的总体战略部署,依托海游港建设“滨海新城”、依托健跳港建设“华东电力城”、依托浦坝港建设“沿海工业城”,以能源和临港产业作为片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建设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基地、浙江陆域船舶制造基地和台州市域北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基地。同时,依托三大港湾的自然资源,积极拓展滨港休闲旅游和现代生态农(渔)业。

(2)沿海临海组团。该组团位于产业带中部,涉及14个乡镇(街道),其中,临海市境内包括桃渚、上盘和杜桥3个乡镇;台州市区境内大陈、前所、海门、三甲、蓬街和金清6个乡镇(街道)。这一组团作为整个台州市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联动发展为重点,其中临海区域突出以医药化工和临港型产业为主;台州市区区域依托十一塘、三山北涂、三山涂、黄礁涂等大型围垦资源等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创业创新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成为台州中心城市的东部滨海副中心。

(3)沿海温岭组团。该组团依托临港和滩涂围垦优势,发展成为临港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更新的重要平台。这一组团以大力开发建设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为主,整合东部产业集聚区内的城镇组团、工业区块、特色农业及旅游业,形成一体化的东部产业群,选择发展汽车及配件、塑料模具及食品加工等温岭优势传统产业,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实现集群规模化发展;依托海洋及港口资源,突破发展船舶修造、新型建材、石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型工业,努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建设产业高度集聚的临港重化工业区,提升在温台沿海产业带中的地位和层次。

(4)沿海南部组团。该组团位于产业带东南部的玉环县境内,涉及珠港、清港、海山、沙门、楚门、芦蒲、龙溪、干江和鸡山共9个乡镇。这一组团依托大麦屿港区优越的港口及岸线资源和较为丰富的漩门湾围垦资源,以玉环滨港工业区块、玉环漩门工业区块、玉环经济开发区为平台,重点以临港型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升为主;依托良好的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