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区集群经济

特区集群经济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特区集群经济特区集群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集群现象,特指珠江口特区群。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启动于改革开放之初。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在我国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深圳已成为珠江口特区群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城市,它与港、澳、珠三城的进一步整合,将使特区群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潜能。[14]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仍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二、特区集群经济

特区集群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集群现象,特指珠江口特区群。它由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四个重镇组成。通称珠江口特区群。随着近年来深圳、珠江、香港、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珠江口特区群举世瞩目,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起着领先飞跃的龙头作用。

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启动于改革开放之初。在197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式提出建特区的问题。同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作出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上述4市设置经济特区。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由构想变为现实,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过了两年,即1999年12月19日,澳门也成功回归祖国。至此,珠江口特区群形成了。

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在我国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论经济实力之强、人均生产总值之多,珠江口特区群迄今居于全国城市集群的领先行列;若论特区接壤毗邻之近、团聚接合之多,四城相连的中国珠江口特区群应当属于世界各地特区之最。

表2-12 2002年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等四城的综合经济概况

img40

资料来源:《珠江口特区群领先优势研究》。

珠江口特区群陆地方园不到4800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1350万人,GDP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95亿元,相当于祖国大陆GDP的16.3%。港、深、澳、珠四城的人均GDP分别是全国人均GDP的24.94倍、5.77倍、15.94倍、4.18倍。深圳已成为珠江口特区群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城市,它与港、澳、珠三城的进一步整合,将使特区群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潜能。

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的崛起,是体制驱动作用的结果。邓小平在1987年郑重地给特区下了结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表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3]江泽民在总结特区建设20年成就时概括了特区的“四大作用”:经济特区,在由过去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试验场作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基地作用,在我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4]

珠江口特区集群经济仍处于不断发展当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CEPA的实施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等,珠江口特区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更感受到其他区域集群的挑战。珠江口特区群要积极主动优化特区群内经济科技资源的区域配置,扬长避短,整合形成新的集群优势和集群竞争力,开创出珠江口特区群新的一轮共赢共荣的局面。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抓紧解决存在问题,继续‘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创造新的业绩,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15]

在以下章节中,本书将主要探讨以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为基本形态的集群经济发展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注释】

[1]参见孙伟,黄鲁成:《产业群的相关概念与分类》,《科研管理》,2003年第2期。

[2]王珺:《集群成长与区域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4~11页。

[3]“四不靠”是指“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城市,不靠交通要道”,现在京九线在清河设站,地理位置有所改变。

[4]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4页。

[5]李钟文:《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人民出版社,2002年。

[6]陈光金:《块状民营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3年第2期。

[7]刘斯康:《浙江的民营企业集群现象研究》,《理论观察》2003年第1期。

[8]刘斯康:《浙江的民营企业集群现象研究》,《理论观察》2003年第1期。

[9]王兴平:《乡镇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空间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经济地理》,2003年第5期。

[10]本节主要参考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5页。

[12]金凤君,王晖军:《环黄海经济圈航运中心与运输网络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地理》,2002年第6期。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9页。

[14]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1版,“总编辑心语”第3~4页。

[15]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版,“总编辑心语”第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