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经济萌芽

集群经济萌芽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集群经济萌芽、雏形过程任何一个产业集群,最初都是从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的“孵化”和出现开始的。图5-9 产业集群萌芽、雏形过程产业链1.关键人才及其地位关键人才是指集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产业集群化发展能起到核心、关键作用的产业领导人物。这是决定集群经济萌芽、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基因”之所在。

一、集群经济萌芽、雏形过程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最初都是从新技术(包括技术人才)、新产品、新企业的“孵化”和出现开始的。在这个孵化阶段,关键人才和关键技术的出现、发明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是集群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产业集群萌芽、雏形过程可描述为:技术人才、关键人才的出现,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或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出现,带动新企业的生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的出现,又带动新产业的形成;新企业、新产业的出现,还会进一步带动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新产业、关联支持产业的发展,最终促使产业集群的雏形得以形成。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萌芽、雏形过程产业链。可用图5-9表示。

img73

图5-9 产业集群萌芽、雏形过程产业链

1.关键人才及其地位

关键人才是指集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产业集群化发展能起到核心、关键作用的产业领导人物。可称他为“产业集群”之父。如硅谷旧金山地区第一家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威廉·肖克利(Villiam Shockley);硅谷斯坦福研究园的创建者、“科技工业园区之父”——弗雷德·特曼;瑞士钟表产业集群中的法国新教徒等。

这些关键人才给产业集群所在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新产业。产业集群就是从他们“手中”萌芽出来的。由此可见,关键人物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2.新技术的贡献

新技术对集群经济的孵化作用可从第一次产业革命来看。人类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30年代的英国。随后,英国在1860年前后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个“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并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工厂体系”和区域性纺织联合企业——“新产业区”。这就是新技术“裂变”作用的结果。

新技术对产业集群作用的方式及其过程,可以简要地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

美国格鲁伯、梅达和弗农在考察美国产业的创新发明与国际贸易中的R&D要素时提出,许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新国譬如美国发明了新产品,由于技术垄断,新产品只能在美国生产,并由美国向其他高收入的工业化国家出口;第二阶段是新产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打开了销路,原来纯进口的那些工业化国家也开始生产这种产品,该产品已由知识密集型变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第三阶段是这些工业化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美国本土逐渐失去了国外市场;第四阶段是最后,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大量仿造该产品,美国反而成为了该产品的进口国。杜梅斯、埃里森和格雷瑟在考察美国制造业空间分布时也提出了一个工厂生命周期与集聚的关系理论。

在新产品周期理论和工厂生命周期与集聚关系理论基础上,有的学者提出了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理论[19]。产业区位生命周期轨迹可描述为:集中-分散-再集中。起先,创新国发明了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源于R&D或者干中学。这需要某些技术的生产经验和熟练技术工人。因而,创新国垄断了新产品的世界市场,生产都集中在创新国,于是,就发生了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集聚,即在创新国(地)的集聚。此后,创新国的新技术通过产品出口和其他途径开始向外国传递。进口国从进口的新产品中获得R&D溢出,开始仿制,并在仿制中创新,致使新技术不再仅仅集中在创新国,生产区位走向多元化,于是,就发生了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分散生产。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定型,该产品生产开始大量向进口国转移,那些劳动费用低廉、地价便宜、产业关联性强的地方就成为生产该产品的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首选地点,这样的地方便成了该产品的新的生产集中地,于是,产业区位生命周期进入第三阶段:再集中——异地的集中。[20]

综上所述,新发明出来的产品,由于技术垄断,会在其生产地集中生产,进而形成以新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集聚,促使产地产业集群的诞生。而当新产品通过出口等途径溢出技术,进口国进行模仿创新,跨国公司进行该产品的异地生产时,模仿创新国就会出现该产品的销地生产集中,进而形成销地产业集群。我国东莞计算机产业集群的崛起,正是新产品生命周期演进转移的结果。

从上述新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的逻辑演进及其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技术、新产品其实就是集群经济的“种子”。它的萌芽、发育、成长和扩散,会诞生出一个新企业和一群关联企业,进而带动产地产业集群和销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新技术的贡献。发展集群经济,既要注重技术发明和创新,又要重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更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这是决定集群经济萌芽、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基因”之所在。

3.产业集群雏形孵化模式

产业集群雏形的孵化,主要是在关键人才和关键技术的主导作用下开展的。可围绕产业关键人才、关键技术的培育、引进、开发和利用来开展集群孵化工作。常见的产业集群雏形孵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1)拓荒型孵化模式。是指在一些尚未开发的地区、产业领域,通过建立产业开发基地,或者新技术、新人才的引进,孵化核心企业和新产业,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我国台湾地区IC产业集群就是在1979年12月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吸引无数海外学人回国创业,以及吸收外国企业投资,将国际一流的技术带到台湾地区,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生根、发芽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每年最多有200名留美工程师回到台湾地区。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每年大约有1000名回来。1997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接近半数的公司都是由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工程师创办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与硅谷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的产业技术联系。

(2)衍生型孵化模式。它是在已有产业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释放、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而孵化出一个新的产业集群。英国剑桥高技术产业群就是例证。早在20世纪50年以前,英国剑桥就有一些早先从大学衍生出来,从事电子和科学仪器的企业。1950年地方政府提出“霍尔福特报告”,要求限制剑桥市内和郊区发展工业与禁止在郡内任何地区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这客观上为高技术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1970年,剑桥大学创办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加强了大学和工业界的关系。到1984年,剑桥地区的高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就业达13700人。到1985年,信息技术企业开始出现集群。目前,大约有1200家高技术公司,就业员工35000人,年贸易额高达40亿英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剑桥逐渐演变成为欧洲最热门的一处高科技中心和高技术企业密集地带,成为推动英国和欧洲成长的引擎,堪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

(3)领导型孵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大项目、大企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领袖人物”。基本运作模式是:在某个地区新上一个大型项目或大型企业,或者原有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少数大型企业,然后在这些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关联的中小企业“跟进”,进而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集群。在日本,日立市家电产业群和丰田市汽车产业群就是典型。二者分别是以两家大企业——家电制造行业著名的日立公司和汽车制造行业著名的丰田公司为核心,通过在其周围地区集聚数量庞大、规模较小,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而形成大批量工业集群基地,日立公司、丰田公司分别成为日立市家电产业群和丰田市汽车产业群的核心企业。这类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群对地方工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