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子支付手段的运用和现金流控制方式的选择

电子支付手段的运用和现金流控制方式的选择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子支付是指通过电子信息化手段实现交易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最后的网上支付是与E-供需链的电子交易相匹配的,也是将来最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

二、电子支付手段的运用和现金流控制方式的选择

在E-供需链下,网络技术应用相当普及,人们对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先进的控制从定期转向适时控制。网络支付与结算以及网络先进控制的兴起正好是发展E-供需链的产物。

1.电子支付手段

支付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的过程,比如我们得到了商品或服务,是为了得到它的使用价值,因而必须付出价值(即一定数量的货币)。而结算是一个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终结的过程,如发票。在交易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品质证书、原产地证书、运输凭证、提单等单据,这些活动其实就是所有权交接、转移的证明,也是利益与风险交接的法律界限,只有这些过程都结束了,双方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才能结束,因此说结算是交易双方在权利义务上的终结。

电子支付是指通过电子信息化手段实现交易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于Internet网,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支付系统,即预支付系统、即时支付系统和后支付系统。

预支付是指先付款,然后才购买到产品或服务。预支付系统是银行和在线商店首选的解决方案,由于它们要求用户预先支付,所以不再需要为这些钱付利息,而且可以在购买商品的瞬间将钱传送给在线商店以防止数字欺骗。

即时支付系统是以交易时支付的概念为基础的,该系统是实现起来最复杂的系统,为了即时支付,必须直接访问银行的内部数据库,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它同时也是最强大的系统。即时支付是“在线支付”的基本模式。在线网络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

后支付系统允许用户购买商品后再付款。信用卡是一种最普遍的后支付系统,但其安全性低。与信用卡相比,借方卡相对比较安全,因为它要求顾客证实自己是卡的真实持有人,但相关的费用较高。

电子支付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银行利用计算机处理银行之间的业务,办理结算。第二阶段: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进行资金结算,如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等业务。第三阶段:银行利用网络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各项银行业务,如消费者在(ATM)上进行存取款等操作。第四阶段:利用银行销售终端向消费者提供自动的扣款服务。第五阶段:电子支付可随时随地通过Internet进行直接的转账结算,形成电子商务环境,即网上支付。最后的网上支付是与E-供需链的电子交易相匹配的,也是将来最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的特点是与传统的商贸交易结算相比较而言的。传统商贸普遍使用三票一证(支票、本票、汇票、信用证),电子支付的主要特点是:(1)电子支付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

目前发展中的网络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信用卡、游戏卡、无线支付、网络支付、智能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电子汇兑、网络银行等方式。

2.供需链节点企业现金协同控制三种模式

现金流控制涉及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在企业供需链内部所属各子公司或分部是否有一定资金使用决策权、经营权。由于现金流控制的目标是防止企业发生支付危机,保持现金流动的均衡性,并通过现金流动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获取最大收益,所以,现金流控制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供需链的组织设计的变化、战略等,都会影响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影响企业供需链经营和财务活动的效率。要注意的是,企业供需链现金控制的模式有多种,不同企业在不同的经营环境的体制下,可以依据企业的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现金流控制模式,而不一定模仿别人,只要能使自身的资金管理达到均衡和高效,就是最优的管理模式。一般而言,在网络化环境下,供需链公司现金流有三种控制模式。

(1)网络环境下的统收统支改良控制模式。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统收统支方式是指企业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不单独设立银行结算账户,一切现金流支出都通过总部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流入流出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授权的代表手中。统收统支的方式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收支平衡,提高现金流的流转效率,减少资金的沉淀,控制现金流的流出。但是,不利于调动各层次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影响各层次经营的灵活性,以致降低供需链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在网络化的企业系统中,可采用适当的手段(如下面将要阐述的备用金卡账户)来改进统收统支模式的缺点,并可推行责任现金流监控模式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统收统支改良模式。

(2)备用金卡账户控制模式。拨付备用金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属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一定数额的现金,备其使用。等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现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企业财务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与统收统支方式比较,其特点是:(1)供需链所属各分支机构有了一定的现金流管理权;(2)供需链所属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在供需链规定的现金流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之内,可以对拨付的备用金的使用行使决策权;(3)与银行议定这些备用金卡账户可由一个统一的企业供需链银行账户来执行总控制,可及时调度供需链的所有备用账户。但是,供需链所属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仍不独立设置财务部门,其支出的报销仍要通过供需链财务部门的审核,现金收入必须集中到供需链财务部门,超范围和超标准的开支必须经过经营者或其授权的代表批准。

在没有网络技术应用的环境下,上述两种方式只适用于同城或相距不远的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子公司通常不适宜采用该方式。然而,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后,上述的现金流控制方式也可应用于任何远距离的企业,公司财务经理可以在线即时批准各种财务业务和适时监控各种重大财务业务。

(3)电子结算中心控制模式。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供需链设立的,办理供需链内部各成员或分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财务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①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或分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各成员企业或分公司收到现金收入时,都必须以结算中心的银行账户存入,不得挪用;②统一拨付各成员或分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的货币资金,监控现金流出的各种业务;③统一对外筹资,提高整个供需链的资金使用效率,杜绝多头筹集资金所造成的浪费;④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计算各分公司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⑤核定各分公司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这种现金流控制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类同银行管理各分公司的现金账户。各分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账号(通常是二级账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流的管理权和决策权。

·统一结算管理。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现金流沉淀增加,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供需链公司对各分公司的现金流实施统一管理和结算。

·实行现金流最佳保存额管理制度。各分公司根据结算中心所核定的最佳现金流保存额(通常按日常零星支出支付需要确定),将每日超出部分的现金收入转入结算中心设立的专门账户,当各分公司发生超过核定定额的现金流出时,必须事先向结算中心提出申请。

·审批制管理方式。一是逐项审批制,对各项要款必须列明用途、数额、时间,经营者或其授权人批准后方可拨出;二是超权限审批制,超过分公司经理审批权限的部分,必须经过经营者或其授权人批准。权限有三种表达方式:①每笔现金支用的额度;②一定时间(如日,月)现金支用的额度;③超过现金流入量的现金支用。

·执行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由企业供需链制定现金流管理的规定,包括收入和支出的规定,结算中心根据这些规定监控各分公司的现金缴纳与支用,如不执行,处以重罚。

·内部利息结算。结算中心根据供需链公司为各分公司核定的资金和费用定额等观念,结合实际需要,对其提供资金调配服务,并在业绩考核中进行利息核算。在管理上采取:①全额有偿占用方式,无论是定额内还是超定额的内部贷款都实行有偿占用,计算利息;②差额有偿占用方式,定额以外贷款部分计息或多收利息。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结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将资金流通状况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各分公司,报送企业或供需链公司,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状况。

·筹资与投资集中管理。各分公司不直接对外借款,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办理。可见,结算中心方式并不意味着将各分公司的全部现金流简单汇集,而是关于资金筹集、计划、资金运用和投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各分公司拥有较大的资金筹划和决策权。

3.现金流控制模式的选择

一般的跨国公司主要通过三种手段达到现金流的集中控制:①将可利用的资金流转到可能获利的最高点和最安全的地方。为此,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和财务人员在制定资金调拨(转移)决策时,要估算资金的机会成本,并将临时闲置的资金尽快转换为坚挺的货币;衡量资金库所在国的优劣,将现金流中心设在较理想的国家。②国际资金的调拨应根据全公司的需要进行,为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服务。为此许多跨国公司制定如下“一般性政策”:在一个机构的各部门,制定统一的或近似的股息支付比率;分摊给子公司的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力求一致;在健全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在外汇储备较缺乏的国家,采取子公司股本投资最小化政策,因为在这些东道国,股息支付总不如贷款利息那样得到迅速的准许,所有预付给国外子公司的资金都应在东道国登记。③资金调拨应尽可能用最坚挺的货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以减少调拨损失。为此,跨国公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自设多种子公司;另外只要可能,资金移动时尽量利用跨国银行网络的服务加速进行,以减少资金国际流动中的损失。

现金流的集中管理为跨国公司带来了许多利益:降低了公司平时保持的总现金流资产,从而扩大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总部的现金流管理人员统揽公司经营全局,能够发现许多单个子公司所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机会;一切决策都以追求供需链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利于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公司内部现金流管理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公司内部暴露总资产,当东道国政府实行管制时,能减少公司资产损失;能使跨国公司在法律和行政约束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转移定价机制,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目前,跨国公司现金流管理集中化的程度一直很高,特别在当今货币比价变动频繁、金融风险日趋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跨国公司对现金流采取集中管理。

我国的宝山钢铁(供需链)公司在1995、1996两年时间内,将分散于各大银行的账户进行集中整顿,取消不必要的多头开户,并在主办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设立人民币资金结算中心,将所有对外业务集中于结算中心,并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现金流入流出计划调度[3],借鉴国外经验在结算中心推行“自动划款零余额管理”(是指在资金管理部门的委托授权下,由银行在每日营业结束后,将收入户中的余额和支出户中未使用完的余额全部划回到资金管理部门的总账户中,各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账户余额为零)。实行新的资金调度方式需要准确的资金计划并且要对各银行的资金了如指掌,为此资金管理部门要求各部门将每日的具体用款以周计划的方式上报。同时,资金管理部门通过电脑联网等方式,从银行获得每日的存款额,以便平衡调度各银行间的资金存量,使整个公司的资金沉淀降到最低。例如,银行日平均存款余额减少了约3亿元,相应地可减少举债3亿元,按年息6%计算利息,可节约利息1800万元。

在实践中,网络技术应用按对资金管理的集中程度又具体分为三个模式:①高度集中模式。该模式是在内部银行开始实行时采用的管理模式,现在在许多企业供需链仍具有生命力。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权的高度集中,统一主要原材料采购等重要资金使用。集权模式的使用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和有效的控制监督手段,保证资金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这种模式适用于供需链中各分公司地理位置比较集中,各子公司之间关系密切,供需链领导层决策手段先进,管理水平高的情况,以保证集权的管理层能够灵活反应,快速决策,降低管理成本。②相对分散的模式。该模式是指集中控制重大投资权,集中对外融资及纳税,内部单位集中在内部银行开户,使用权分散,各单位对存放在内部银行的流动资产使用完全负责。该模式适用于特大型企业供需链各子公司在生产经营内容上有较大差异的情况。③松散模式。在该模式下,不要求企业供需链的成员把现金流形态的流动资产全部存入内部银行,而采用类似银行往来结算中心的做法,仅在内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存放结算准备金,以保证供需链内部结算的顺利,并使供需链对下属单位的奖惩有资金的基础。由于这种模式下成员对流动资金管理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当他们需要在内部银行贷款时可采取不同于资金全部集中在内部银行的成员的利率计算。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尚不多见,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有类似做法,如日本索尼供需链下各分公司将结算准备金存入公司总部,利率在银行优惠利率基础上减去0.25%,各分公司需要资金时向公司总部贷款,利率在银行优惠利率基础上加0.25%。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网络化环境下,提倡我国企业供需链选择电子结算中心集中现金流控制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现行的信息化环境和经营管理上的需求。然而,不同的企业供需链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对上述的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同时,若企业供需链允许成立财务公司,可以选择财务公司的集中引导式现金流控制模式。这个模式是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与企业或银企关系引入到供需链资金管理中,使得供需链各子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财权,可以自行经营自身的现金流,对现金流的使用行使决策权。企业供需链对各子公司的现金流控制是通过财务公司进行的,财务公司对供需链各子公司进行专门约束,而且这种约束是建立在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财务公司现金流控制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供需链公司经营者(或最高决策机构)不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

4.现金流控制制度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财务公司对企业供需链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资金管理成为企业供需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资金管理为纽带,将信息、人才和经营业务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①现金流管理成为供需链的网络财务业务中心。通过财务公司与供需链成员相互持股和控股(产权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充分发挥其金融职能和管理职能,使供需链各成员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各种密切合作关系。②成为供需链的网络财务信息中心。通过供需链财务公司收集和掌握各种国际国内的经济信息、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利率汇率及经济运行状态,为供需链各分公司融资投资活动提供重要财务信息。③真正使财务公司成为企业供需链的网络理财中心和投资顾问。财务公司应该为供需链内各分公司筹集资金,并投入到关系供需链长远发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项目上,增强后劲,促进技术进步。还要合理安排好供需链各分公司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合理比例。另外,还要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理财优势,帮助投资主体开展咨询评估,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当好参谋。④成为网络财务的专业人员中心。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网络理财素质,具备金融、投资、证券、财会和计算机应用等业务知识,具有独立解决网络财务问题和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能力。

企业供需链的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计划体制下,大型企业也有多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但由于各级管理高度统一在完成国家计划的目标之下,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银行制度能较好地与之适应。而今天的企业供需链内部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企业供需链是以某些大型企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还有一些是从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转化而成的。企业供需链中有的成员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上市公司,另一些企业经过联合或兼并加入企业供需链,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特征的内部银行与各种不同的企业供需链财务管理模式如何适应,成为企业供需链网络财务的首要问题。

企业供需链内部成员间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的内部银行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结算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当时各内部单位利益紧密相联,服从企业制定的转移价格,结算制度相对容易。而现在大多数企业供需链成员既处于外部真实的产品市场与资金市场,又处于内部交换形成的产品准市场与资金市场中心,企业供需链成员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面对E-供需链的内部“准市场”机制与外部市场机制的冲突矛盾,内部银行必须对原有的制度作出调整。

E-供需链和外部市场的逐渐成熟,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的供需链对协同资金管理缺少有效的协调方法,同时可通过网络银行系统和有关信用认证系统结合以解决有关资金不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