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谐世界”新思想符合全人类美好追求

“和谐世界”新思想符合全人类美好追求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和谐世界”新思想符合全人类美好追求中国提出的世界各国人民要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与西方历来坚持的唯我独尊,愚弄小国、弱国、贫国,只顾少数富人利益的价值取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充分体现了全人类追求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心愿。中国提倡的国际经济应合作共赢是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

三、“和谐世界”新思想符合全人类美好追求

中国提出的世界各国人民要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与西方历来坚持的唯我独尊,愚弄小国、弱国、贫国,只顾少数富人利益的价值取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充分体现了全人类追求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心愿。

首先,政治上不能搞霸权主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而是要相互尊重,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民主化。美国专家认为,世界进入“意识形态新时代”,“世界政治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现在都需要重新讨论”。美国不应强行推销那老一套的价值观(21)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指出:“民主、人权等等西方价值观完全是西方的东西,在亚洲并不行得通。”“中国有四千年的文明史,儒教、道教影响至今。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21世纪的世界将是多种不同价值观并存的世界。”(22)

其次,经济上不能搞损人利己,单边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而是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国提倡的国际经济应合作共赢是符合时代潮流,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亚洲经济崛起是西方经济发展的机遇。亚洲总是不断地学习西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有进步;平等相待,交流合作,才有发展。西方特别是美国现在是放弃妄自尊大的时候了,是该向亚洲学习点新东西了。

再次,文化上不能搞唯我独尊,排斥异己;而是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深化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传统,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宽容、尊重及和睦相处。这种文化交流,有利于创造国际间不同文化与文明的谐调繁荣,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文明。

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无论政界、军界、商界、学界智库与报刊媒体,都在时刻关注与热议。有人谈“中国威胁”,有人谈“中国贡献”,有人议“中国奇迹”,又有人议中国“既富有又贫穷”、“既强盛又脆弱”。“无论赞叹也好,反感也好,反正谁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以一个实力强大的大国姿态崛起于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国家了’。”“西方对中国的崛起,唯有脱出意识形态的框框,寻求合作,争取共赢。就连《外交》杂志这样不可一世的西方权威杂志,这回也作出了‘拥抱中国,西方才有未来’的结论。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则说得更好:‘美国很多政治家为了讨好选民而把中国拿来当替罪羊,称中国是我们的问题来源,我们相信中国对美国不是威胁,而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极好机会。’”(23)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时至今日,西方仍有些人总是抱着旧的思维模式不放。认为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大国的崛起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为代价的,当今中国的崛起也会引发灾难。他们认为大国的崛起,必然引发霸权争夺,侵略扩张。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鼓吹,民主政府和专制政府之间的全球竞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特点。世界将再次被一场大规模的两极意识形态斗争所撕裂。主张西方“民主世界”应团结起来,反对新出现的“专制轴心”。美国著名专家弗朗西斯·福山对此反驳说:“今天的国际体系与19世纪的欧洲强国模式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以19世纪的欧洲或者冷战时期的模式阐释今天的世界不能加深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反而会给我们戴上一副毫无帮助的新眼罩,阻碍我们的进步。”(24)

西方还有些人以恐惧和嫉妒心态看待中国,因此,惹是生非,唯恐天下不乱。美国战略专家列举所谓的“十大因素”将使东西方的世界霸权争夺赛愈演愈烈。大谈特谈东西方的矛盾、对抗和冲突。(25)西方人还在政治上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以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来贬抑和丑化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

2008年从美国刮起的金融海啸,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演变为经济危机和就业危机,对金融、实体经济及各国政府收支平衡产生巨大冲击。在很多国家,甚至演变成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市场意识形态主导的经济政策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政策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原教旨主义、撒切尔主义或华盛顿共识’,其主要哲学包括:反对征税、反对监督、反对政府、反对投资公共产品”。(26)

金融危机的另一个根源是美国价值观的堕落。乌克兰科学院院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尤里·帕霍莫夫指出:“如今,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正深陷狂热消费旋涡,人们拼命追求最新的财富和乐趣、过度浪费资源、心灵空虚、贪图享受。”“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5%,却要消费全球30%的资源。”借债度日成了美国人难舍难离的嗜好,“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十三四万亿美元。而其所有债务(包括国家、公司债务等)已突破了50万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27)

众多专家认为,未来几年是抵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低迷的最重要时期,各国在共同的危局中,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协助才能摆脱困境。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度加深,不能“各扫门前雪”,更不能搞单边主义,损人利己,而要团结协商,建立信心,应对危难。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诚心诚意地同美国、欧盟、东盟、非盟、俄罗斯等各国协商,特别是中国与日本、韩国举行三国首脑会议,共同研究对策。中国又主持召开了亚欧峰会,主谈全球金融危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合作才能共赢,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是大势所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赞赏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胡锦涛主席是‘和谐世界’构想的设计者”,“一方面强调中国在全世界的‘和平崛起’,另一方面谋求打造‘和谐世界’”(28)

2009年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说:“我愿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努力,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9)

中国“和谐世界”的思想,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人类发展趋向的,是有深远意义的。新加坡著名专家陈冰指出:“和谐世界思想有很强的道德追求,力图超越外交‘只有永远利益’的既成定律,以天赋人性的善,来疏导外交死结和纠纷,在自己获益的同时让别国也得利。这既符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仁义追求,也符合基督教文化中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理念,因此具有广泛的感召力,能聚合全球人。”(30)

【注释】

(1)(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2页,北京,外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2)Fareed Zakaria,“Does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The newsweed,May 9,2005.

(3)迈克尔·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100人》,见人民网,2004-09-14。

(4)谭中:《和谐中国是构建新世界的百年大计》,载香港《镜报》,2006(11)。

(5)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2006-04-2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116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117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116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117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41页,人民出版社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5页,人民出版社。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417页,人民出版社。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57、116页,人民出版社。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416页,人民出版社。

(15)转引自《人民日报》,1987-04-13。

(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63页,人民出版社。

(1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

(18)《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5-09-16。

(19)《中美元首共同会见记者》,《人民日报》,2005-11-21。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版,人民出版社,2007。

(21)布鲁斯·詹特森,史蒂文·韦伯:《美国的强行推销》,载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8(11—12)。

(22)施密特:《主要国家应共同驾驭金融市场》,载日本《读卖新闻》,2009-01-07。

(23)陈有为(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西方年终如何看中国》,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01-01。

(24)弗朗西斯·福山:《评〈历史的回归和梦想的终结〉》,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05-25。

(25)约瑟夫·斯特鲁普:《东西方相互包容希望渺茫》,载《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09-02-06。

(26)陆克文:《全球金融危机》,载澳大利亚《月刊》,2009-02-04。

(27)尤里·帕霍莫夫:《金融危机是美国文明的危机》,载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2008-10-22。

(28)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足以改变世界的两国集团》,载英国《金融时报》,2009-01-14。

(29)新华社北京2008年12月31日电。

(30)陈冰:《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载新加坡《联合早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7-02-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