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环境法律保护概述

旅游环境法律保护概述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旅游环境法律保护概述(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围绕某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的总称。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对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暂时摆脱严重污染的环境,到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日益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动机。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旅游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生物环境。

一、旅游环境法律保护概述

(一)环境概述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某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的总称。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也就是人们通常泛指的自然界。自然环境按其主要的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生物环境。

(1)大气使各种生物得以生息、繁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其中,大气上空的臭氧层是生命的保护伞,阻挡了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对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暂时摆脱严重污染的环境,到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地方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日益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动机。

(2)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地球上淡水含量非常少,不足全球总水量的3%。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3)地质环境即地表的形态(地貌),是人类生活的载体、生产劳动的场所、矿物资源的开发基地。地貌通常可分为平原、盆地、高原、山地,各有其旅游价值,其中山地的旅游价值最大。此外,一些特殊的地质地貌如峡谷、岩溶、丹霞、火山、海岸等,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4)生物环境是指自然界里生物群体和一定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生产者(绿色植物、单细胞藻类)、消费者(所有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腐生性动物如蚯蚓白蚁)、无生命物质(水、阳光、土壤、空气)四部分组成。生物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保健、休(疗)养价值。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造成的环境条件。它由人类活动而形成,比自然环境要复杂得多。

2.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以旅游目的地为主要空间范围,并且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旅游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生物环境。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环境,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文物古迹环境(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园林、碑刻等)、民俗风情环境(旅游地衣、食、住、行以及文化、艺术等)、旅游城市环境、旅游地社会环境等。

旅游环境的特点是内容广泛、质量优越、地域特色显著,但十分脆弱。

(二)旅游环境保护

1.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从正面来说,它提高了环境质量,推动了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还能够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或“无污染工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旅游活动在地表与土壤、植物、野生动物、水资源、空气品质、环境卫生、景观美学、文化环境共8个方面对环境存在负面冲击。

2.旅游环境法律保护

旅游环境法律保护,就是利用各种涉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约束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的行为,从而达到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目的。法律保护的基本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综合性,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旅游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开发旅游利弊究竟孰大孰小,取决于在具体过程中是否实现了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了众多与旅游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最主要的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

总体上说,我国的旅游环境法规体系是由5个部分组成的: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关于保护旅游环境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旅游环境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法制不健全。

(2)普法宣传教育不够。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