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概述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环境污染在日益加剧。我国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的酸雨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200亿元人民币。我们慈溪市也同样遭受酸雨的侵袭。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导致水资源不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是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影响人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各种问题,人人都希望没有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个事实。资料表明,大约l万年以前,地球上有62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近1/2的陆地,而现在只剩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相当于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用不了多少年,全球热带森林资源就可能被毁坏殆尽。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绝种;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约每4年就有一种动物绝种;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近80种,兽类灭绝了近40种;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而且这种速度仍有增无减。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

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生态恶化随处可见,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当它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它们的今天会成为人类的明天吗?人类面对生态破坏能有所作为吗?

多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沙尘暴滚滚而来,这是自然的报复!

环境污染

污水引发赤潮,海洋在呻吟!

环境污染在日益加剧。大气污染有粉尘污染、烟尘污染、酸雨、光化学污染等。这里我们就以酸雨为例,谈谈其对环境的危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在燃烧时以气体形式排出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后形成高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硝酸,又与雨、雪、雾一起回落到地面,这就是被称作“空中死神”的酸雨。我国南方地区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不仅能强烈地腐蚀建筑物,还能使土壤酸化,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湖泊水质变酸,鱼虾死亡。我国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的酸雨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200亿元人民币。我国酸雨区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积仍在扩大。我们慈溪市也同样遭受酸雨的侵袭。我们穿得美美的,吃得香香的,可看着这滚滚浓烟,你知道你呼吸着什么吗?你吃得放心吗?我们的环境怎么会这样?

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其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的城镇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导致水资源不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你喝着的水是几类水?喝得环保吗?最后一滴水,真的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吗?你关注过我们的生命之水吗?

这样的环境还能正常呼吸吗?菜还能吃吗?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聚乙烯类塑料制品,它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于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市容与卫生。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等污染类型,哪一类你不曾见过、感受过?

你使用过吗?知其理化性质吗?

环境问题

我们生活在慈溪市,这样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酸雨在下,污水在流,我们生活的环境真的有问题,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环境问题吧!

环境问题是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影响人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各种问题,人人都希望没有环境问题。看看我们的人民广场,周末的时候,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人和自然多么和谐统一。在慈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城市与“森林慈溪”、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今天,当代高中生理应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环境和环境问题,努力创造美好环境,让绿色回归大地,让天空重现蔚蓝,让清水潺潺流淌,让动物们有温馨的家,让智慧和自然共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奔向现代化

周末徜徉在人民广场,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问题思考活动

1.列举课文中生态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分析相互关系。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3.调查影响你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污染。

阅读卡

“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由于雾和霾都伴随着能见度下降,所以公众和媒体也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合而论之。针对“雾—霾”现象和有关科学问题,中国气象局专家指出,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并可相互转化,成分不同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雾和霾相伴而生并能相互转化

根据气象学的定义,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云雾滴(即水滴)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这种天气现象就称为雾。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霾则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

一般情况下,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影响),也有水滴的贡献(即轻雾的贡献),且不易区分,所以就被称为“雾—霾”现象。由于在实际的大气中没有气溶胶粒子作为云雾的凝结核(或冰核),无法形成雾,所以雾和霾的背后都与气溶胶粒子有关。

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甚至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方,雾和霾也可能各有侧重。譬如一天中清晨的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水滴含量较多,则出现轻雾和雾的几率就大一些;到了中午空气中湿度下降,干气溶胶粒子比重增多,则霾就偏多一些。总之,“雾—霾”现象通常会相伴出现并可以转换。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

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值得说明的是,雾和霾原本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在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较弱的年代,雾和霾也会不时出现,因为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溶胶粒子,只不过这些气溶胶粒子被视为背景气溶胶,而那时的“雾—霾”也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变化控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一现象在我国近三十余年出现了显著变化,当今的“雾—霾”不仅受到空气中水分多少和分布的影响,还受到主要源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显著增加的影响。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5%,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2.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

3.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4.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5.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霾中的PM 2.5粒子更易入肺

在干气溶胶粒子中,存在着较多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即是我们俗称的PM 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此在以霾为主导的“雾—霾”天气中,可入肺的PM 2.5更多。

研究发现,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 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不仅仅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由于雾中的水滴粒子直径通常在几十微米,和PM 2.5相比不易直接进入肺部。

至于PM 2.5对健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定论,这是因为PM 2.5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表现和评估出来的。同时,产生的影响还与PM 2.5浓度、人在其中暴露时间、防护措施和个人体质与营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很难就霾对健康的影响做出准确和定量的判断。

【科普链接院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与天然或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有关。

【科普链接院PM是什么?】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是评价某一地方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包括PM 2.5(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气溶胶粒子,是能进入人体肺泡的颗粒物。

【科普链接院PM2.5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PM 2.5的主要来源有三大类,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生物物质燃烧,三是土地覆盖和利用的变化。其人为来源主要包括:工矿企业化石燃料的燃烧,采暖锅炉燃烧释放,交通运输工具的油、气排放,烹调和其他人类活动释放等;其自然来源主要包括与沙尘暴有关的风蚀过程、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释放的燃烧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