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政策运行的环境

教育政策运行的环境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适宜的环境无疑有助于教育政策的有效运行,反之,不良的环境则必然有碍于教育政策的顺利运行。政治环境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政治环境决定了教育政策运行的政治方向在美国,既然商团英才们控制了国家财富和经济命脉,那么他们也能够控制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在内的主要社会机构,制定、实施出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教育政策。有了合法化的教育政策,再有完善的法治环境,教育政策才能得到顺利贯彻和实施。

二、教育政策运行的环境

教育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运行都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无疑有助于教育政策的有效运行,反之,不良的环境则必然有碍于教育政策的顺利运行。影响教育政策运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体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一)教育政策运行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自然构成。由于各国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其教育政策运行也拥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自然环境是各种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经常的条件,教育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政策的运行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差异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基础,它造成了各地域、各国家、各地方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的自然环境提供不同的条件,关键在于各国政府是否能够根据自身面临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创造优良的环境,做出可行的决策,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例如,我国在实际操作义务教育政策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办起了流动小学、帐篷小学、水上(船上)小学,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为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作出了贡献。

因此,在运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本国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的优劣,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国或本地区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教育政策运行的经济环境

教育政策运行的经济环境是指一定社会中影响教育政策运行的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情况,以及资源、人口、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等内容。教育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不仅和一定的经济状况有关联,而且还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状况直接相关。因此,在运行教育政策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环境是教育政策运行的基础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节都要涉及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只能对教育资源的存量加以合理配置,而绝不可能进行超量配置。同时,教育政策对教育资源配置又必须在既定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离开了一定的经济结构、制度和体制去制定和实施某种教育政策,必然要引起经济制度、体制的反弹。因此,资源的分布与既定的存量、既成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是教育政策运行的基础。

2.经济环境是教育政策运行的必要条件

经济环境是教育政策运行的必要条件。教育政策的运行跟其他政策的运行一样,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需要一定的经济制度作为支撑。这些就构成了教育政策运行过程的成本。因此,要想使教育政策得到正常运行,就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资源的多少和经济条件的好坏对教育政策的质量和运行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我国在1996年就推行素质教育政策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落实起来就比较容易,而在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难以付诸实施。

此外,经济环境影响教育政策运行的目标和方向。国家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时,不可能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只能依据本国、本地的经济情况、资源状况来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教育政策。

(三)政策运行的政治环境

教育政策运行的政治环境是指在运行具体的教育政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政治状态,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总和。任何教育政策目标的设定,都必须具有政治可行性,都必须和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目标相吻合。

政治环境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环境决定了教育政策运行的政治方向

在美国,既然商团英才们控制了国家财富和经济命脉,那么他们也能够控制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在内的主要社会机构,制定、实施出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教育政策。比如美国的商团英才们就是通过设立教育拨款委员会来影响和控制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的。

2.政治环境决定教育政策运行的民主化程度

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如果一定社会中政治组织和公民的成熟程度较高,民主化程度较高,利益配置的原则与机制合理,那么,该社会中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就较为充分,既定的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就能较为充分地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在一个专制社会中,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完全是由少数官僚和政客操纵的,国家政策(包括教育政策)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而是成为维护少数特权阶层利益的工具。

3.政治环境影响教育政策运行的合法化程度

一项好的教育政策必须是合法的。教育政策的合法化程度是由整个社会的政治状况决定的。只有在一个司法独立、法律制度健全、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社会中,教育政策才可能从内容到形式都合法化。有了合法化的教育政策,再有完善的法治环境,教育政策才能得到顺利贯彻和实施。

(四)教育政策运行的文化环境

教育政策运行的文化环境是指教育政策在运行时,可能会面临的总的文化状况,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社会中外在于教育政策而存在的社会精神财富和社会意识形态状况。如教育、科学、文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的发展情况,以及专门的教育价值观和经验、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等状况。

文化环境对教育政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环境影响着教育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教育政策运行主体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情况怎样,已经积累起来的教育政策经验的丰富与否以及教育政策赖以运行的科技教育载体的现状等,均影响到教育政策的运行质量和效果。一个教育、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社会,就能在教育政策运行的各个环节上,配备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提供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准备周全和齐整的资讯条件。反过来,教育不发达,科技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教育政策的运行效率必然低下。

2.文化环境是教育政策运行的精神动力

这种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环境的政策价值观和政治文化的层面上。在我国,当我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作用的时候,也包括了在运行教育政策时,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作指导,这对于确定教育政策运行时的动机、基本目标、方向和原则等,均有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一种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政策,肯定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教育心理需求,从而使该教育政策能顺利运行,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3.文化环境是教育政策运行的伦理前提

一个社会有讲究伦理道德的传统,风气良好,秩序井然,制定教育政策的人有正义感,实施、管理、评估教育政策的人有责任感,教育政策目标群体的成员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不仅制定的教育政策能够体现公正、合理,而且操作起来也较为顺畅。相反,如果制定教育政策的人没有道德观念,实施、管理、评估教育政策的人缺乏责任心,就会让教育活动失序,人心浮动,不仅好的教育政策制定不出来,即使有好的教育政策,运行的效果也不佳。

(五)政策运行的体制环境

教育政策跟一个国家的其他政策一样,总是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下运行的。教育政策运行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行体制。这里所谓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不健全,不合理,很难设想能制定出正确的教育政策,即使有了正确的教育政策也难以组织实施。因此,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管理还是评估,都需要一个合理而健全的体制环境。

具体来说,体制环境对教育政策运行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环境对教育政策的制定环节具有制约作用

作为教育活动的决策者,要考虑到教育政策的实施及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就必须要考虑到各实施机关与决策机关的关系及它们的管理权限等。因为,体制制约着教育政策的选择,在现行体制下可行的教育政策方案往往容易选中;相反,与现行体制相抵触的教育政策方案往往容易被搁置。

2.体制环境对教育政策的实施环节具有制约作用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许多指导具体教育工作的教育方针政策,但由于当时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限制了下级部门实施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而不能得到顺利实施。此外,教育政策方案与实施机构的利益是否协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二者利益一致时,政策实施机构的积极性就高,政策实施就会很顺利;相反,政策的实施就会受阻,教育政策难以落实。

3.旧的体制环境对新的体制具有否定作用

现实中,旧的体制常常制约着新的教育政策的运行。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实行官僚体制,即使政府更迭,也很难改变行政机构的惰性和过去养成的习惯。体制上的限制和惰性,使得教育政策不可能发生快速的实质性的变化。一项重大的教育政策的变革不只是某个政党和政府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做出的选择,而必须伴随体制上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

(六)教育政策运行的国际环境

教育政策跟其他政策一样,它运行时的国际环境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由国家、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冲突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稳定性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秩序与格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府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不仅要冷静地面对国内的环境,而且还需要认真分析和估计现实的国际环境,以对教育活动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新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政策的失误,在教育资源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国际环境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环境影响着教育政策运行的价值选择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要求各国政府应当把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更应下大力气把教育搞上去。但是,合理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和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制定和实施对内、对外的教育政策时,既要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又必须坚决反对教育上的霸权主义

2.国际环境影响着教育政策运行的目标选择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为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金的引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在运行教育政策时,要把目标放在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的分工和教育资源的流通上。同时,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国家在制定、实施相关教育政策时,不得不考虑捍卫国家的教育主权、维护国家教育安全等方面的目标。

3.国际环境影响着教育政策运行的途径选择

在既充满机遇,又潜伏危机的国际环境中,各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时,一方面要选择加强国际合作的政策途径,通过双边的、多边的参与合作,发展本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利用以有的国际教育规则,依靠实力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