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政策运行者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政策运行者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教育政策运行者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教育政策的运行已走向科学化运行的阶段,教育政策运行的任何一环都需要教育政策的运行者有相应的素质。现代教育问题错综复杂,决策者必须采取较精确和较有效的决策方法。此外,决策者还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勇气否定不利于全局的教育政策运行方案。总之,教育政策运行者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使其在运行政策时胸有成竹,避免被动局面的出现。

七、教育政策运行者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教育政策的运行已走向科学化运行的阶段,教育政策运行的任何一环都需要教育政策的运行者有相应的素质。如教育政策问题的诊断需要他对于教育政策问题之领域的全面深化的知识,熟悉教育政策问题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教育政策方案的合理选择需要他具备多谋善断的能力,既能敏锐地察觉问题,又能果断地解决问题,还要摆脱习惯势力的影响和束缚;教育政策的管理需要他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预见能力等。教育政策的运行者凭经验、拍脑袋决策已经落伍,科学的决策要求决策者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依靠科学的决策理论、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进行,决策者若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则难以达到要求。

一般来讲,教育政策运行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科学素养

科学地运行教育政策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采用科学决策方法进行。作为决策者,虽然可以依靠专家、智囊组织拟定各种方案,并对每一方案做出评估分析,提出取舍原则和顺序。但决策者对方案的选择必须亲自拍板决断,并承担责任。所以,他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了解国内与国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掌握教育规律、师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其次,还要了解科学的决策程序。一个好的决策者要了解决策的全过程,并认真地遵循科学的程序运行政策。再次,要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现代教育问题错综复杂,决策者必须采取较精确和较有效的决策方法。如我国长期倡导和实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抓典型、搞试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但是,由于今天的情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原理,采用电脑等先进工具和测试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的调查研究同动态的系统分析和测算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结合起来。

2.创新精神和决断的魄力

没有创新就难以有好的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运行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需要创新。要解决教育新问题,决定新方案,决策者要不断研究新情况,不断创造。运行教育政策时不能完全依赖专家,不能模仿别人,不能屈从于公众舆论,要大胆决断。

3.民主作风

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在教育政策运行中的作用;放手让专家提方案,发议论,开展不同意见的讨论、争论。教育领域是各种学者、各种人才云集之地,从素有名望的专家、教授到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人才济济、思想活跃,他们可以为教育政策运行的各个环节提供宝贵的意见,决策者要虚心倾听。

4.全局观念

一项教育政策的运行往往牵涉许多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决策者在运行教育政策时,有必要从全局出发,既要考虑教育政策的社会效益,也要关心它所在的社会经济承受力。在处理教育系统内部和相关系统各种问题时,要立足整体,照顾全局,着眼整体效应,并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此外,决策者还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勇气否定不利于全局的教育政策运行方案。

教育政策运行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

1.组织能力

即对人、财、物进行合理安排的能力。它涉及人员分工、人际关系处理、经费使用、信息收集及处理等,目的是优化教育政策运行过程,实际上是最后决策、拍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教育政策运行效率的基础和保证。

2.决策能力

即方案择优的能力。组织是为了决策,“议而不决”是教育政策运行过程中的大忌。信息的无限广泛和变化的快速使决策者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决策资料,因此,决策者能否根据有限的资料做出较满意的决策,成为教育政策运行的关键点。一项重大教育政策的决策即使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时候,也还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魄力,才能在关键时刻不失时机地、毅然地付诸行动。

3.反思能力

教育政策的运行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即要有对过去教育政策的反思,还要有对现在教育政策运行过程的反思,这样政策运行的水平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4.预见能力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客观条件分为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条件的不利与有利,直接影响着教育政策运行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的不同。如教育结构的调整之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开放政策的出台源于国际教育贸易的失衡等。因此,制定、实施教育政策时,必须对条件变化的可能性事先作出充分的估计,这就需要进行预测。二是对教育政策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这对于教育政策方案的选优尤为重要。如我国以往不太重视预测研究,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也出现过那种只知道推行某项教育政策却很少考虑其后果的情况。例如,1999年,我国推行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这项政策的推行,满足了广大人民的教育需求,提高了国民素质,同时也拉动了内需,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对于这项政策运行的后果及其影响我们也缺乏足够的估计,尤其是没有估计到高校的盲目扩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教学资源全面紧张,教学质量大面积滑坡。总之,教育政策运行者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使其在运行政策时胸有成竹,避免被动局面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