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源的能力素质

信源的能力素质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际的人际沟通活动中,是使用口头言语沟通符号还是使用书面言语沟通符号,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能否伴随着使用诸如姿态、表情等这样一些非言语沟通符号,这些都是为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目的而必须充分考虑的选择性问题。
信源的能力素质_人际沟通学

能力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能力概念可以理解为在智力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实践表现;而广义的能力概念包括智力在内,它是指人们完成某一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和本领。能力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能力,是一个人完成自己的经常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完成某一活动要求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另一种是特殊能力,即超过一般人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完成特殊活动要求人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如同其他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作为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活动,人际沟通的有效进行同样也要求人际沟通主体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就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而言,笔者认为,除了应该具备诸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性的基本能力之外,以下几种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1.选择能力

信源的选择能力是指信源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人际沟通,对人际沟通的内容、工具、方式和时空等进行挑选的一种能力。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应当具备必要的选择能力。我们知道,人际沟通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是十分复杂多样的。仅以沟通方式来说,就有交谈、演讲、书信往来等多种方式,这就产生了选择何种沟通方式更为妥当的问题。当然,沟通方式的选择应该从人际沟通的具体条件出发,把人际沟通的有效实现作为衡量的标准。信源的选择能力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下列这几个方面:

(1)传递内容的选择。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愿意接受与自己思想、观点一致的,或是自己需要的、关心的信息。因而,要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接收者选择不同的沟通内容。

(2)沟通工具的选择。所谓沟通工具即是指载荷沟通信息的各种符号,它包括言语沟通符号和非言语沟通符号两大系统。在实际的人际沟通活动中,是使用口头言语沟通符号还是使用书面言语沟通符号,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能否伴随着使用诸如姿态、表情等这样一些非言语沟通符号,这些都是为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目的而必须充分考虑的选择性问题。

(3)沟通时空的选择。信息的传送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因为信息传送过早,对方接收信息的条件尚未成熟,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效果;而过时的信息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因此,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样,人际沟通的空间环境也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同一信息在不同的场合传递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作为信息的发送者,我们不仅应该恰当地选择传递时间,而且还应该恰当地选择传递空间。

此外,在人际沟通活动的许多其他方面,信源也都会面临一些需要作出选择的问题,所以选择能力的强弱对于信源能否有效地传递信息具有重要影响。当然,选择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的。实际上,一个人的选择能力主要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对于作为第二沟通主体的信源来说,选择能力的强弱也正是其人际沟通经验的具体表现。

2.表达能力

所谓表达能力是指人们为传递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而对一定的符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和组织能力。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中,信源是首要的沟通主体,因此,信源表达能力的强弱是直接关系到人际沟通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

在人际沟通活动中,沟通主体是运用符号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源表达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看他的表达是否“达意”,就是说信源所选用的符号及其按照符号规则组织起来的符号序列能否表达他所想要表达的信息内容;二是看他的表达是否“明了”,即要看他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内容是否一目了然,而不是含糊不清。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以其所掌握的符号(学)知识为基础的。首先,要掌握各种符号的含义,尤其是那些带有歧义性的符号;其次,要懂得符号的编码规则(或叫符规或码规),即符号和符号序列组织起来的逻辑,这些正是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基础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符号(学)知识而影响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丧失了在人际沟通活动中的优势。当然,表达能力也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

3.发送能力

发送能力就是人们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用一定的符号形式配合好了以后,通过一定的发送器官(口、手)发射出去的能力。发送能力有书面发送能力和口语发送能力。所谓书面发送能力,它是指选择和运用不同书面发送方式的能力和艺术。发送方式运用得好坏往往会影响书面言语沟通符号信息的人际沟通效果。

口语发送能力指说话时对口头言语沟通符号的速度节奏、声音的高低、声音的轻重大小、语流的顿挫断连的控制和变化能力。每一个人所使用的口头言语沟通符号,在声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例如,小女孩的声音清脆明快,大姑娘的声音温柔恬静,壮年人的声音宽厚洪亮,老年人的声音苍劲成熟。这种色彩会因一个人说话时的情绪变化而变化,还会因场景和人际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有较好的声音造型,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声明亮悦耳,字正腔圆,而且还能够随着人际沟通的内容、场景、双方的人际关系的不同,有高低抑扬、快慢急降、强弱轻重、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多种变化,那么其声音就会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当然也就会有助于其信息的有效传递。

4.表演能力

表演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运用姿势、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沟通符号向沟通对方演示沟通内容、传递沟通信息的能力。由于人际沟通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要借助于言语沟通符号作为载荷信息的载体,而且还要借助于非言语沟通符号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实际上,在面对面的口语人际沟通活动中,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必定要运用其身体的某些器官作为非言语沟通符号来辅助言语沟通符号向沟通对象传递要传递的信息。俗话说:“演说,演说,既要说,也要演。”其实,日常的口语人际沟通往往包括表演的成分在内。通常,一个人表演能力的高低对人际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一定的表演能力能够对言语沟通符号的信息表达起到烘托作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常常能够加强言语沟通符号的表达效果,甚至可以增加沟通对方对信源自身的好感。其次,一定的表演能力对言语沟通符号所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起到印证作用。我们知道,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作为沟通主体的信宿一方在接收信息的活动中既可以“察言”,也可以“观色”,而且身姿、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符号因其具有自然流露的性质而具有更明显的真实性。所以,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如果表情轻松、神态自然,具有较高的表演能力,自然就可以加强其所传递的言语信息的可信度。此外,一定的表演能力还可以扩大人际沟通的渠道,甚至能发挥言语沟通能力所不具有的功能。人们在听话时,只是利用了耳朵这一个器官,但身姿、手势、表情的运用则可以调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现代科学业已证明,人类通过视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大大多于通过听觉器官接收的信息,所以,人们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常常能够丰富、补充、印证其通过言语沟通符号所传递的信息。

既然一个人的表演能力对于其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效地传递信息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衡量一个人表演能力的高低呢?一般来说,衡量表演能力高低的标准有以下四条:

(1)适切。它不仅包括所使用的非言语沟通符号要与欲表达的信息内容适切,而且也包括所使用的非言语沟通符号要与信源自己的身份适切,此外还包括所使用的非言语沟通符号要与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适切。我们仅以第一种情况来看,如果我们口头上说“怎么办呢?办法有三”而伸出两个手指,这就违背了适切的标准,因为所使用的非言语沟通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与所使用的言语沟通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不一致。

(2)简练。正像说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语言能力强一样,做得多也不一定就是表演能力强。有的人说话时总是手舞足蹈,要不就两只眼睛瞟来瞟去,要不就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这样都会大大降低表演效果,进而会影响人际沟通信息的有效传递。

(3)协调。它不仅是指身姿、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符号的使用之间要互相协调(例如,当我们与人握手时,眼睛却看着别处,那无疑就会影响人际沟通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指非言语沟通符号的使用也要与言语沟通符号的使用互相协调。身姿、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符号毕竟是人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辅助手段,它必须与言语沟通符号互相协调才能在传递与交流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自然。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表达的视角观之,身姿、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符号的使用都应当自然,如果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表现出故作惊恐之态、豪爽之笑等过分的举止,那么我们便会丑化自己的形象,导致自己对人际沟通信息的言语表达失真,进而妨碍正常的人际沟通际活动的有效进展。

5.调控能力

调控能力是指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为了实现人际沟通目标,使信息的传递活动处于有序状态,而对人际沟通过程实施必要的调整和控制的一种操纵能力。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信源的调控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够随时解决人际沟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由于人际沟通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信息传送方的信源在信息的准备、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传递等方面不可能都做得准确无误,出现偏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际沟通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信息传递活动,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导致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这就要求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能够及时地纠正出现的偏差,解决意料之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能够及时地消除人际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干扰。人际沟通往往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干扰常常会影响人际沟通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应该随时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际沟通活动的影响,对出现的干扰及时地加以消除;只有进行这样的控制,信息才能正常地传递,有效的人际沟通才能顺利地实现。

(3)能够根据信息反馈的结果对原先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调整或修正。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信源发送出去的信息由于受到其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往往不够完整、不够成熟,有的信息也会因事物的发展而显得陈旧,因而就要求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能够根据沟通对方信息反馈的结果对原先的信息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和修正。应当指出的是,这种调整或修正并不是对原先人际沟通目标的否定,而是在原先人际沟通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6.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作为第一沟通主体的信源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能够应付窘境和意外情况的一种能力。应变能力主要是就口头言语沟通而言的,在面对面的口头人际沟通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有时我们很难迅速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此时,作为信息的发出者,我们就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来巧渡“难关”。

我们知道,口头言语人际沟通与书面言语人际沟通不同,在书面言语人际沟通活动中,作为发信方的信源可以不断地改变主意、重拟方案;而在口头言语人际沟通活动中,作为发信方的信源则往往是脱口而出,他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适应已变化了的情境和话题。人们常常都希望自己能具有高超的应变能力,然而高超的应变能力源于精辟的学识、广博的常识、非凡的见识、超群的胆识、丰富的联想、开阔的思路以及自如的表达。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我们才能在选择信息、组织语言、安排层次、形成序列、情感变化、声调起伏等方面应付自如。实际上,一个人高超的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其机敏的反应即快捷的思维上。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一个具有高超应变能力的人常常能够敏锐地分辨和预测出各种业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能够从自己大脑的一个个“小房间”中迅速取出所存储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即对任何事物逐步做到观察细致、感受深刻、思考快捷、辨析准确、对策巧妙,久而久之,我们的应变能力便会迅速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