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西网络文化安全困境

巴西网络文化安全困境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西的互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其网络技术研发能力却很薄弱,网络人才也十分缺乏。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不仅成为巴西网民获取信息、加强沟通和享受电子商务服务等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网络犯罪、电子交易欺诈、个人隐私与权益受损等一系列网络文化安全威胁的新方式。

巴西的互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其网络技术研发能力却很薄弱,网络人才也十分缺乏。调查显示,巴西位列世界技术严重短缺国家第二位,七成企业面临技术人才问题。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不仅成为巴西网民获取信息、加强沟通和享受电子商务服务等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网络犯罪、电子交易欺诈、个人隐私与权益受损等一系列网络文化安全威胁的新方式。

第一,移动设备成为网络文化安全威胁的新途径。

移动设备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据巴西《圣保罗页报》网站2014年6月26日报道,2013年巴西手机上网用户达5250万人,占巴西全国总人口的31%,在两年中翻了一番。调查数据显示,在手机上网用户中,30%用来登录社交网络,26%用来分享照片、视频和文章,25%用来发送电子邮件,23%用来下载应用。无论出于个人生活还是商业目的,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移动网络在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移动设备上网应该像PC端上网一样引起重视。但现实却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而移动网络安全性却远远跟不上,个人或工作敏感信息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环境中。

第二,有组织的黑客攻击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

网络黑客是伴随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的产物。在计算机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黑客愈演愈烈,对世界网络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据报道,从2011年6月22日开始的四天里,黑客组织Lulz Security先后攻击了巴西总统网站、政府信息门户网站以及巴西国税局、巴西地理统计局、文化部、体育部及国会等政府网站的服务器。

自2012年1月30日起至之后的几天内,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巴西4家银行的网站出现访问量同时剧增的异常现象,致使网站不能正常运行甚至瘫痪。当地黑客组织“Anonymous巴西”声称实施了攻击行为。

2014年6月,“Anonymous巴西”制定了一个名为“攻击世界杯行动”的计划,进行了大量拒绝服务攻击,导致世界杯相关网站无法正常使用。该组织是全球分散的黑客组织“Anonymous”的一部分。此前不久,“Anonymous巴西”还侵入了巴西外交部电脑,盗取了高度机密性的电子文件和文档,其中包括333封机密电子邮件,还有美国副总统拜登2013年5月访问巴西时与巴西官员之间的对话内容。事后,巴西外交部紧急关闭整个电邮系统,并通知3000个用户修改密码。

近年来巴西出现的这一系列黑客攻击事件,已经从之前的小打小闹演变得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如果说2011年和2012年那两次黑客攻击事件并没有窃取到重要信息,影响面还不广的话,那么2014年世界杯官网、赞助商网站甚至是外交部的电邮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后果就要严重多了。这不仅影响了巴西世界杯这一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导致国家机密泄露。

第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威胁日益加剧。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据《圣保罗页报》《圣保罗州报》报道,英国《卫报》美籍记者格林沃尔德在2013年9月1日在参加巴西环球电视台新闻节目“Fantastico”披露,根据斯诺登提供的机密文件显示,美方NSA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电脑程序,它可以拦截电子邮件及网络聊天的内容,来监控罗塞夫总统同其助手和政府部长间的通话和电邮,并有可能获悉邮件内容。2日,罗塞夫总统召集司法部长、通讯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总统府秘书长举行专门会议,商讨认为,美方监控罗通信主要目的为获取巴西同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伊朗关系的有关情报,此外还有商业目的,如巴西盐下石油开发。8日,巴西环球电视台继续披露,根据格林沃尔德从斯诺登处获得的秘密文件,美曾监控巴西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巴西石油公司内部网络,而年底将要进行的海上石油招标底牌很可能已被美国获悉。因此美国间谍行动已不单是出于安全考虑,而是开始瞄准巴西的国家关键信息,这严重侵犯了巴西的人权、主权和经济利益。

第四,社交媒体给网络文化安全带来新考验。

社交媒体是基于SNS、Blog、Mini-Blog、BBS、IM、Email等一系列互联网的传播工具上,由无数个节点(人)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价值观等过滤加工后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它用其独有形式为受众提供交流、互动、联系等服务。[11]截至2013年底,据世界权威网络分析机构comScore统计,巴西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数已达世界第4位;而巴西民意与统计研究所(IBOPE)公布的数据显示,巴西全国网络用户总数已达1.05亿人,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其中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数占网络用户总人数的87.6%,而在年轻人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92%,是近年来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另有报道称巴西使用脸谱和推特的用户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2位。

社交媒体的发展当然给巴西人带来了便利,也有利于把本地的网络文化和现象推向全球。比如,巴西歌手米歇尔·特罗的神曲《假如我捕获了你》曾成为iTunes热歌榜上横扫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最佳单曲,还曾成为YouTube全球最受欢迎的视频歌曲之一,在Facebook上的粉丝接近600万,全球很多体育界的明星也被抓拍到和着这首歌曲跳舞。[12]但这也同时考验着网络文化安全。

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自由地转发,但也容易引起网络谣言泛滥、网络舆情错乱、网络文化鱼龙混杂。在2013年六七月份巴西举办联合会杯期间,由于政府宣布公交车涨价引起人们不满,成为全国性示威活动的导火索,短短几天时间里有上百万人走上街头参与其中,罗塞夫的支持率也持续走低,示威现场的真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甚至一些谣言都被实时传到网络上,给巴西政府带来不小压力。2015年3月的百万抗议总统大游行活动中,社交媒体也功不可没,在活动开始前一两周,《环球时报》记者就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看到组织游行的宣传帖,上面详细列明在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城市举行示威游行的时间、地点。这些帖子在社交网站上被广泛转发、点赞。诚然,示威游行在巴西是合法的,但是如果对社交媒体缺乏必要的管控,导致大批民众被犯罪分子利用,或是网络谣言四起,那么网络文化一定是不健康,带来的后果将难以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