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珠宝市场简介

中国珠宝市场简介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中国珠宝市场简介在中国,自古以来,金银珠宝就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文人骚客更是赋予其诸多美好的寓意。解放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珠宝市场。目前,中国珠宝消费市场日渐臻熟,逐渐步入消费“井喷”时代。珠宝商也纷纷涌入中国,使中国的珠宝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表3.3反映了中国珠宝首饰市场不断增长的销售情况。

第二节 中国珠宝市场简介

在中国,自古以来,金银珠宝就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文人骚客更是赋予其诸多美好的寓意。尽管由于近现代历史的原因,中国珠宝生产受到影响,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珠宝饰品再次进入“寻常百姓家”,珠宝首饰正在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中国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费热点。中国珠宝行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珠宝市场的交易也处于活跃状态。2007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珠宝消费市场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铂金消费国,世界上最大的玉石、翡翠加工及消费国,世界第四大黄金消费市场,全球第五大钻石消费市场。到2010年,中国的珠宝销售额将占世界总销售量的10%以上。近年来,中国珠宝首饰销量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珠宝首饰产业将以年增长率大于15%的速度持续发展。

一、中国珠宝市场的总体规模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珠宝一直是王宫贵族们的附属品,为少数人服务。解放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珠宝市场。建国初期,刚刚走出战乱的中国由于物质匮乏,普通中国人对于珠宝的消费几乎为零。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黄金首饰的内销权,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纷纷开设了黄金首饰零售店,随后黄金首饰店在短短几年内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但当时,中国的黄金饰品定点生产企业仅有10家,中国人民银行对黄金原料的年供应量为0.7吨。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积聚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老百姓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买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各种珠宝,开始装饰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1990年开始,中国珠宝首饰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珠宝首饰生产能力迅速成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饰生产企业已经有600多家,生产黄金近250吨,珠宝首饰生产企业有4 000多家,从业人员有200多万人。

目前,中国珠宝消费市场日渐臻熟,逐渐步入消费“井喷”时代。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中国大陆每年消耗的黄金平均在200吨以上。而钻石饰品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之后,在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的不断推广之下,也已得到中国消费者普遍青睐,成为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之一,年消费钻石达11亿美元,且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销售总额已突破1 700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珠宝商也纷纷涌入中国,使中国的珠宝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表3.3反映了中国珠宝首饰市场不断增长的销售情况。

表3.3  1991~2006年中国珠宝首饰销售与出口状况

img62

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有关资料整理。

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是中国的珠宝销售总额约1 800亿元,较2007年相比增长速度在10%以上。预计到2010年,中国珠宝年销售额将超过2 000亿人民币。2009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的资料也显示,到2020年中国珠宝产业年销售总额有望达到3 000亿元,出口超过12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取代欧美,成为继日本之后全球最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有望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珠宝首饰制造和贸易中心之一,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

从表3.3也可以看出,1991年以来,中国珠宝首饰的出口额一直在增加,从1991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8.7亿元。根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珠宝首饰的进口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进口额为34.7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0.76%。2007年上半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口钻石1.95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227.9%。

从珠宝首饰的消费结构来看,中国珠宝首饰的消费市场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足金市场,发展到现在的K金饰品、铂金饰品、宝石镶嵌饰品、钻石饰品等多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中国珠宝市场的地域分布特征

凭借当地资源,传统工艺的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中国陆续形成了一批珠宝玉石资源开发、首饰加工、贸易中心或者产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珠宝业的发展。2006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评选出了首批16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见表3.4)。

表3.4  中国主要珠宝产地

img63

比如云南瑞丽市已形成集贸易、加工、批发、销售功能为一体的五大珠宝园区,包括珠宝步行街、华丰加工园区、姐告玉城毛料市场、姐告中缅街、水上娱乐园,享有“东方珠宝城”之美誉。目前,瑞丽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五大珠宝园区有经营户5 0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2008年全年珠宝销售额估计达到20亿元人民币。

广州的番禺区则是香港珠宝首饰厂商在中国内地最主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加工量占香港珠宝饰品出口总值的60%。番禺的珠宝首饰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被称为中国的“维琴察”。而深圳的罗湖区,则是中国珠宝首饰业的龙头,黄金珠宝首饰交易额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0%,铂金、K金镶嵌珠宝首饰占有率超过了60%,从业人员约12万人。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珠宝饰品交易市场也是呈现出东西差异的特点。珠宝交易市场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国际知名珠宝品牌,比如卡地亚、蒂爵、蒂芙尼等品牌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

三、中国珠宝市场的品牌分布特征

巨大的中国珠宝市场吸引着众多的珠宝品牌在此竞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见表3.5)。

(一)港资珠宝品牌加大扩张步伐

根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品牌销售情况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珠宝首饰类产品排名销售前三位品牌分别为:周大福(10.46%)、戴梦得(51.12%)、六福(4.63%)。而手表类销售排名前三位品牌分别为:罗西尼(7.60%)、西铁城(7.55%)、依波(6.98%)[6]

显然,中国珠宝饰品市场的品牌以港资为主,如周大福、周生生、金至尊等。中国香港周大福珠宝公司将投资40亿元争取在内地增加400家分店,这些分店将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周生生在内地的分店将超过300家。而后来者谢瑞麟珠宝金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内地已经开设了100家全资分店,2003年销售额达5亿元,约占其全球销售额的30%。根据中国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调查显示,目前已在内地发展销售业务的中国香港珠宝企业,64%表示会扩大在内地的销售业务,仍未在内地开展业务的港商中,有40%表示有计划进军内地市场。

表3.5  2007年第四届“中国500最具有价值品牌”中的珠宝首饰企业名单[7]

img64

(二)国外顶级珠宝品牌进入中国珠宝市场

诸多国际巨头同样对中国内地珠宝市场垂涎欲滴,一些国际顶级珠宝品牌也积极拓展在中国的市场。2003年,全球顶尖珠宝品牌宝格丽(BVLGARI)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开设了首家精品店,这标志着宝格丽正式以直营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仅2007年宝格丽就在中国大陆新开了5家专卖店。2008年7月,国家钻石关税调整,也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进一步铺平了道路。截至2008年8月,宝格丽在中国大陆的7个城市开设了11家直营店,其中北京有5家,其余6家专卖店分位于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成都、沈阳,加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宝格丽在中国的专卖店数量已达22家之多。现在,宝格丽在中国所取得的显著销售业绩远远超出了5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的预期。

卡地亚是在中国运作最为成功的国际顶级珠宝品牌,曾经四年蝉联胡润“中国富豪品牌倾向调查珠宝品牌冠军”。在中国大陆12个主要城市设立了16家精品店和在25个大中型城市设立了特约经销专柜。有“珠宝计时器”美誉的伯爵品牌,则聘请影星张曼玉为其代言,并开展明星慈善派对,积极为慈善事业筹款捐款,赞助影星佩戴伯爵珠宝参加影展等。号称“钻石之王”的蒂芬尼在中国也已经有七家精品店。全球最大的国际钻石加工贸易公司——比利时欧陆之星(EDT)以1亿美元收购中国珠宝品牌“通灵翠钻”,并将之更名为“TESIRO通灵”。此后,TESIRO通灵迅速在华东、华北重点地区开出了50多家专卖店,估计在中国的投资最终达到10亿美元。而掌握全球钻石原料80%的供应商戴比尔斯也正在筹措入华之路。

(三)本土珠宝品牌固守阵营,反突围

本土品牌企图反突围,推出中国的国际顶级珠宝品牌的时间表已经日益迫近,也具备了的一定的“优质土壤”。老凤祥、老庙等珠宝品牌抓住国内珠宝首饰市场全面开放的机遇,将营销网络向全国拓展,正如老凤祥的目标定位——“老凤祥要成为中国本土名副其实的驰名商标和名牌”。绝大多数内地珠宝企业,由于长期在中国内地市场打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些珠宝品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已经使消费者产生了品牌信赖和品牌依赖(见表3.6)。

表3.6  中国内地著名珠宝首饰品牌

img65

续表

img66

资料来源:根据2007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有关资料整理。

中国这么大市场,这么久远的珠宝文化,不推出自己的高端珠宝品牌实在太可惜了。而且现在的时机很好,一方面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珠宝市场目前还在成长期,处于“乱世出英雄”阶段。再加上奥运会后中国风在全球流行,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中国珠宝品牌的发展。不过,中国珠宝企业还面临很多问题。核心价值不清晰、缺乏创意、设计雷同等几乎成为占据中国珠宝市场80%份额的众多国内品牌的共同问题。当然,对于仅有十几年发展史的现代中国珠宝市场,上述情况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珠宝企业如果能在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品牌定位、品牌价值主张、营销传播手段、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就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珠宝品牌。

如果从经营的产品类型来看,国内的珠宝生产企业有三种类型:一是以钻饰为主的企业。由于钻饰单件价值高,且销量大,因此类企业的销售额占珠宝零售市场的绝大部分,而且企业实力强,除以钻石为主要经营品种外,还兼营其他品种如K金等。二是以赣翠为主的企业。这类企业无论品牌数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前者要小很多,且在品牌知名度、公司实力及市场影响力方面均逊于以钻石为主要产品的公司。但经营翡翠的企业一般不与经营钻石和K金的企业直接竞争。三是以K金为主的品牌集团。由于K金首饰是近年来受西方国家影响才发展起来的一个较新的首饰品种,这类企业在品牌数量和销售额方面均处在第三位。

四、中国珠宝市场的产品特点

中国宝玉石协会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珠宝企业的主打产品是钻石,其次是金饰品,翡翠和红、蓝宝石,但是也有一些珠宝企业是以银饰、仿真饰品及其他产品作为主打产品。这说明为了满足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的珠宝需求,中国珠宝市场产品也日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及消费国,年消费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其中,翡翠玉器和珍珠饰品每年销售额约为400亿元,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国。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的翡翠产品的销售额急剧增加,这与中国珠宝行业整顿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珠宝市场秩序分不开,同时也是中国珠宝行业大力普及珠宝知识、推广翡翠文化,带动绿色消费的结果。

金饰品虽然近年来存在款式陈旧、工艺落后等问题,但消费额依然可观,仍是中国市场的主流珠宝产品。在铂金消费方面,中国位列全球榜首,铂金首饰的销售额约为140~150万盎司(折合43.54~46.65吨),是世界第一大铂金首饰消费国,占世界市场的52%。目前,黄金首饰消费需求量241.4吨,仅位于印度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此外,白银首饰的年消费量也在600吨左右。而钻饰依然是中国珠宝市场的当家产品,其在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地位不容动摇。钻石饰品年销售额300亿元,位居世界第五,年消费总额达250多亿人民币[8]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产国,珍珠年产量约1 600吨,占世界珍珠年总产量的95%以上[9]。但是中国消费者对珍珠产品消费需求相对有限,需要市场引导。目前,红蓝宝石、水晶、仿真首饰等产品在中国国内也大受欢迎。与钻石以及金饰品比较,红、蓝宝石的消费尽管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依然不可小视。

五、中国珠宝市场的消费状况

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黄金、铂金、白银等被视为国家战略物资,被消费者认为是保值、增值的首饰,所以在首饰市场形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黄金首饰的消费一直是中国首饰消费的主体。1986年在全国开始掀起了黄金购买潮,每年销售数十吨黄金仍供不应求且价格持续上涨。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钻石、红蓝宝石等高档珠宝首饰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黄金首饰一统天下的局面。

目前国内黄金珠宝类消费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婚庆人群,这类消费人群将成为今后黄金珠宝类消费的主流。他们一般购买实力比较强,喜欢黄金、铂金类较喜庆的款式,购买行为多为计划性购买,有一定的预算。第二类是新生代的白领人群,他们消费的随意性强,多为即兴式的冲动性购买。选择的多是具有时尚、特别、精致设计的饰品。第三类是游客群,包括国内游客和国外游客,他们多偏向保值性比较高的产品。

中国的珠宝消费虽然需求量大,但受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限制,消费者对珠宝的认识水平和消费层次总体上较低。在认识层次上,与国外成熟的珠宝市场相比,中国消费者对珠宝到底能给生活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上有所不同。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人们对珠宝的认识还停留在财富、身份象征的阶段,属于炫耀性消费,他们对设计不太感兴趣,最关心的是材质的成分、纯度、大小,主要用于收藏保值,购买行为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欧美、日本等地区,设计是最主要看重的元素,从一个人戴的珠宝首饰的设计、品牌中甚至看出这个人的个性、品味及其生活方式。另外,由于缺乏对珠宝的了解,消费者对于如何挑选珠宝往往一头雾水,花了钱却没买到好的东西。在挑选钻戒的时候,一般消费者大多选择1 000~5 000元价位、10分至20分的钻石,其实,宝石级的钻石至少要30分以上,具有收藏价值的至少要50分以上,但中国百姓很少有人购买50分以上的,因此钻石消费处于最初级阶段。

有专家表示,中国珠宝消费还处于非理性消费阶段。这表现在宣传引导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影响较大。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口号使钻石成为婚嫁市场的明星,也成为中国人偏爱的一种非本土珠宝。但由于缺乏宣传引导,大多中国人对同属世界几大珍贵宝石的红蓝宝石等了解很少,不敢轻易购买或投资。珠宝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百姓购买力低,对珠宝的鉴赏文化挖掘不够等,决定了中国珠宝消费尚处于“婴儿时代”。

但是,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一些年轻的白领、金领的珠宝消费已出现与成熟市场同步的个性化趋势,即从以拥有珠宝首饰为满足,向以拥有别具一格的个性化首饰而自豪的方向转化。他们更关注珠宝的设计,对于款式和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珠宝看成自己个性、生活方式、审美观的体现,而且逐渐形成了对品牌的诉求,对设计师的崇尚,甚至是对高级定制的回归。

实际上,中国珠宝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CCID报告,中国珠宝年消费已达170亿美元,市场容量正以15%的速度增长。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金银珠宝消费占28大类的比重由2006年的4.54%提高到了2007年的5.24%,增长了0.7个百分点,是比重增长最快的商品类。但是,作为饰品消费群体最大的中国女性人均饰品占有率不及5%,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47%相比相差甚远。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发布的“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报告,2010年,独立生活或已婚未育年轻女性的购买力将由2005年的1 800亿美元增加到2 600亿美元。中国女性消费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做出决定,而珠宝首饰通常是她们的最爱。中国首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辰元曾估算,中国现在约13亿人口中,若人均购金量年增0.4~0.7克,总量将超过600吨,这是何等惊人的一个数字。同时,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黄金及珠宝销量不到世界销量的10.96%,钻石销量仅为世界销量的1%,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目前每年约有1 000万对新人结婚,婚庆消费总额高达2 500亿元,只要其中有十分之一用于珠宝消费,那全年就是250亿人民币的消费空间。

案例3.1

从卡地亚周大福成功看本土珠宝品牌运作[10]

国际知名品牌

卡地亚、蒂凡尼等顶尖的国外珠宝品牌,依靠自己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抓住中国人特有的在珠宝奢侈品上的消费心理,牢牢的锁住我国的最高端消费人群,以其富丽堂皇的“旗舰式专卖店”为据点,对其目标消费人群,利用针对性、实用性的“PARTY式营销”,“CLUB式营销”,“SHOW式营销”,“STAR式营销”进行稳固的消费扩张,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市场效果。

香港品牌

周大福、谢瑞麟、六福、周生生以及金至尊等香港品牌,由于历史的积淀没有“卡地亚们”悠久,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就稍逊一筹。所以在目标消费人群上就多选择在中高端这个层面上,更多的关注白领与金领阶层进行重点营销,也因此在传播上,他们不能像卡地亚那样直接靠“如雷贯耳”的品牌知名度与极大的品牌号召力,只进行有的放矢的“小众传播”就足够了。他们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大众传播”手段,才能很好地启动并逐步收获自己的目标市场。由此,周大福们除了在高端市场上向卡地亚们学习之外,有效地借助“PARTY式营销”,“CLUB式营销”,“SHOW式营销”,“STAR式营销”,更注重面对白领及金领人群大力开展“会员式营销”,“联合式营销”,并以此为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媒介投放,逐步实现对目标市场的巩固与扩张。

本土品牌

除了一些区域性的传统老字号销售终端和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加工企业,还能较为稳固地占据自己以往的固有地盘,并在此领域取得较为稳定的发展之外,大部分新生代的中小型珠宝企业大多因为加工利润的降低,而仓促地转向加盟业务,以求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但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在品牌建设残缺不全,缺乏对终端的控制与指导之下,大多数发展起来的加盟体系都很脆弱,利润回报很不乐观,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加盟体系几乎成了“鸡肋”,而无助于企业的发展。

本土珠宝品牌存在于建设与推广上的常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开发力量薄弱,缺乏拳头产品,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定位不清,细分市场不明,难以树立品牌个性和形成市场区隔;品牌构建过于“单薄”,没有丰满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价值主张,造成品牌空有骨架,而不能产生高“附加值”;使品牌的建设失去意义;品牌传播与营销手段匮乏;品牌传播与营销的途径单一;品牌传播与营销的重点对象有待转移。

本土品牌可借鉴的三种模式:

1.以卡地亚等为代表的国外顶尖品牌模式

利用悠久的品牌历史+独特的品牌文化+顶尖的设计师团队+工艺艺术的魅力=构筑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后利用差异化营销策略,鲜明的品牌定位,以旗舰专卖店为“据点”,通过Party+Club+Show+Star等高精度的营销手段,取得成功。

2.以周大福为代表的香港模式

利用出色的产品设计+较为雄厚的历史积淀+创始人传奇的创业史+香港城市品牌的力量+内地市场逐步开放的东风(Cepa)=掀起内地的消费风潮,并在自己先进的现代化运营机制+杰出的终端销售与管理机制+出色的售后服务体系所构筑的营销体系基础上,灵活运用文化因素,创新会员制体系,利用精到的传播策略,并结合诚信营销,事件营销,联合营销,巡回秀营销,情感营销和分品牌策略等模式,取得极大成功。

3.DTC与协会(世界黄金协会,世界铂金协会)模式

在极具杀伤力广告语+极具煽动性的广告片,广告平面+大量的广告投放的前提下,在出色的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异化策略,实施对产品的精准定位,并以此对产品进行高超的概念与文化的传播,再利用新闻传播的手段,联合国内的合作伙伴,借助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新品体验会、精品巡展等手段,来获取成功。

案例3.2

周大福(Chow Tai Fook)——真诚、永恒

周大福发展历程[11]

1929年——周大福第一家金店由周至元先生在广州市河南洪德路创立。当时周大福主要经营传统黄金饰品(见图3.17,3.18,3.19)。

img67

图3.17  周大福标志

img68

图3.18  周大福黄金制品

img69

图3.19  周大福钻戒

1956年——周大福正式由郑裕彤博士接手经营,同年首创999.9纯金首饰,成为黄金首饰的成色典范。

1960年——郑裕彤博士突破传统金铺的营运模式,率先预见到珠宝行业的发展前景,开始由单纯的黄金转向以钻石为首的珠宝首饰生意,并将周大福珠宝金行改组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

1964年——周大福于南非约翰尼斯堡开设钻石琢磨厂,并于同年获得全球最大钻石原胚生产商戴比尔斯(De Beers)的配发专利权。

1973年——周大福成为De Beers(现DTC国际钻石商贸公司)全球125家(2008年筛选至78家)的国际权威钻石商之一。

20世纪70年代——郑裕彤博士所率领的周大福珠宝有限公司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而郑裕彤博士也被首饰行业行家们形容为东南亚的珠宝大王。

1984年——周大福在1956年首创的999.9纯金首饰,在香港政府黄金制品立法中被规定为香港黄金首饰的成色标准。市场上也将周大福的黄金跟质量保证划上了等号,成为香港消费者在寻找黄金首饰品的首选品牌。

1993年8月13日——周大福与武汉国贸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于武汉合资成立了武汉新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展开了在中国业务的第一步。

2002年12月——周大福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开设了国内的第100家专营店。同年,周大福作为珠宝首饰行业中唯一品牌,跻身香港十大名牌之列(见图3.20,3.21)。

img70

图3.20  周大福玉器

img71

图3.21  周大福宝石饰品

2008年12月——周大福荣获香港零售管理协会颁赠珠宝及钟表组别的2008最佳服务零售商。

2009年3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召开的2008年度(第十七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中,周大福珠宝品牌荣获2008年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这是周大福连续五年在中国珠宝首饰市场综合占有率排名第一位。

2009年6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评定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周大福排名由去年的第53位上升至第50位,价值上升到138.43亿,这是周大福连续六年荣登入选珠宝品牌的榜首。

2009年11月18日——周大福在北京798 D-Park设计广场隆重举行了品牌80载华诞盛典。周大福集团主席郑裕彤博士特别率周大福一众董事来京,与各界名流贵宾800余人,共同见证品牌80载辉煌历程的非凡荣耀时刻,绘制2020年开设2 000家分店的蓝图。

2010年2月28日——周大福品牌入选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美国世界著名企业联盟、和谐社会全球合作组织联合推选的2009年度中国市场最受欢迎世界著名品牌奢侈品150强(见图3.22)。

img72

图3.22  周大福珍珠系列珠宝

如今,周大福珠宝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共有超逾1 000家连锁店,并进一步扩张,目标到2020年分店更将有2 000家。现时,周大福珠宝每年销售额达300亿港元,市值逾1 000亿港元,聘用员工逾30 000人,是中国内地及香港最著名及最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品牌。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珠宝市场潜力越见庞大,周大福珠宝正在逐年增加投资,汇聚各方人才,为创造华人第一珠宝品牌的目标而努力。

讨论:

1.你认为目前中国本土珠宝品牌与经营存在哪些问题?

2.你赞成案例3.1中作者的这些建议吗?

3.周大福的成功经验真的适合国内珠宝企业吗?

4.你认为还有哪些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法可以帮助中国本土珠宝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