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

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一、缺少文化元素的品牌自然缺乏个性企业文化在品牌战略中的作用是内在的。现在中国通信的品牌个性在逐渐地区分,试图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清晰化,目标消费群体集中,这是一件好事。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品牌个性

一、缺少文化元素的品牌自然缺乏个性

企业文化在品牌战略中的作用是内在的。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文化作为支撑,品牌就没有自身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这对于实施品牌战略的公司或组织而言,忽视文化建设简直是致命的。

我们通常会注意到,个别做CI形象设计的公司,往往只注重公司品牌外观和色彩,忽视品牌的内在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表现的价值理念。实际上当我们谈到麦当劳(McDaunad)的时候,我们所注意的难道仅仅是它那个黄色的双形拱门“M”的品牌标志吗?更多的恐怕是会联想到它的品牌文化内涵:产品的质量和口味保证,方便快捷的服务,放心的卫生条件,无拘无束的快乐氛围等。没有文化,就缺乏对于品牌的联想,更谈不上对于品牌的钟爱。“万德福”作为一个很好的品牌创意策划,要“把麦当劳的‘M’倒过来”!很好的创意和想象,但是,倒过来之后呢?倒过来之后是什么?当然是一个“W”,那么这个W是什么意思呢?是“Wonderful”,英语的意思是“令人惊奇的”、“意想不到的”、“极好的”、“奇妙的”、“了不起的”……那么,翻译成万德福之后呢?作为一个中国快餐的品牌,万德福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赋予它什么文化内涵,在我的印象中这好像是北京亚运村的一个饺子馆,其中的饺子也没有什么特色,除了比别处贵一点就再也没有什么了。现在想去吃吗?已经找不到了,好像是倒闭了。这就是“把麦当劳的‘M’倒过来”的“W”的最终结果,这多少有些令人惋惜!这个品牌的文化追求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如果能够带些农民的质朴和狡猾,像阿宝似的能吼上两嗓子高音儿,也能展示一些“原生态”文化。万德福连这点文化也没有,跟一个文盲差不多。可惜呀!

品牌的底蕴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品牌其他都是空的,企业的文化追求什么,摒弃什么都应该清楚。西湖是杭州的品牌。试想如果没有西湖,杭州还是杭州吗?西湖没有太湖大,没有洞庭湖深,更没有新疆天山的天池清,它却名扬天下。主要靠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林升的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正是有了这些诗情画意,为西湖平添了几多文化底蕴,让人觉得“一湖山水半湖诗”,似乎积淀的全都是文化。再加上那些“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等西湖十景,苏堤、白堤、岳王庙、白素贞与许仙凄美的爱情传说等,满地都是故事,都是历史,都是文化。我曾在朋友的陪同下夜游西湖,各类茶社、酒馆里大都夹杂着一些“卡拉OK”等现代元素。我问朋友:“西湖歌舞几时休啊?”朋友回答说:“西湖歌舞不能休啊!休了就没有西湖这个品牌了!”言之有理。我也曾到过徐州,在朋友的陪同下游览过徐州的水光山色。徐州也有一个湖,那个湖比西湖大多了,什么名字但我记不住了。为什么?不出名,现在看来,仅仅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文化和故事,比起西湖就逊色多了。

当然,这种文化不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但是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文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是说文章的文采。而对于品牌而言,同样存在着文化内涵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对于品牌建设既是软肋,也是硬伤。厚重的历史和品牌故事,都是品牌的文化积淀。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TCL:为顾客创造价值。海尔:真诚到永远!都在试图建造和传播一种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强化品牌文化,突出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模糊是中国品牌的致命伤。就我们目之所及,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品牌却往往都是同一个经营模式,同一种经营理念,同样的企业文化。千人一面,谁也不比谁有更鲜明的品牌个性。

如果我们要问:开车的朋友最近两个月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加过几次油?在中石油又有几次加油的经历?回答很可能是:记不清了!你选择中石化,或是中石油的加油站是出于什么考虑?究竟是方便?还是服务好?反正都一样!如果你不是固定有一个公司的加油卡,那通常情况下,就是赶到哪儿算哪儿。我们再问:你知道直播“神六飞天”新闻时,是哪个润滑油买了2000多万元央视前后时段的广告?又是哪个品牌的润滑油保障了“神舟”核心部件的润滑、密封和检漏呢?是昆仑?还是长城?昆仑是哪家的品牌?长城又是哪家的品牌?很多人对此是模糊的,大多是记不清了。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两家在品牌个性上没有什么区别,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上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同样是服务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有什么区别?中国电信是做什么业务的?网通和电信是怎么划分市场的?似乎按区域划分,一个是南方的,一个是北方的。网通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北京的电信是属于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除了业内人士,一般的电话用户谁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不是我们不留心,实在是中国品牌的个性太模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移动通信呢?多少人在用全球通?全球通是哪一家的?神州行又是哪一家的?动感地带呢?现在中国通信的品牌个性在逐渐地区分,试图使自己的品牌个性清晰化,目标消费群体集中,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文化个性并不鲜明,品牌设计也无明显的市场特征,结果自然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实际上很多人搞不清楚。

金融服务业也是同样的局面。你的钱包里面有多少银行卡,其中有哪些是信用卡?哪些是存取款的储蓄卡?是长城卡还是牡丹卡?是金龙卡还是金穗卡?这些卡都是哪家银行的?能不能一个一个对上号?如果用一张卡你肯定明白,譬如开车的人手里都有一张牡丹卡,因为是违章罚款专用卡。其他呢?金穗卡是农行的,其他的就搞不清楚了。大家好多东西记不清楚了,就是由于中国服务业品牌个性不鲜明,甚至是没个性![2]

我问过很多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记不清楚!还有很多人反问:我应该记得吗?这个反问是有道理的,反正都一样的东西我们有必要明辨清楚吗?长城与昆仑这两个润滑油从品牌上来讲个性不是挺鲜明吗?更有一些人斩钉截铁地否定:中石化和中石油在我看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各种银行卡也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搞不清了!我们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中国服务业的那些巨头们,品牌定位相当模糊,品牌核心内容相当重合,品牌个性相当不鲜明!

举个广告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的,名为《珍重客户篇》的品牌形象广告,由著名演员濮存昕担纲主演,不惜以较长的时间演绎了一个都市青年的奋斗足迹:从骑车上班到有能力打车,再到住别墅开高级轿车,当然每一次的上升都与到银行存款攒钱的细节有关。我们不提这则广告的琴声悠扬、银行老存折画面的亲切感,或一个钱包里满满都是金卡的超现实夸张等细节,仅就整体立意来看,其描述的是人们在现代都市中打拼生活并最终成功的轨迹,很似中国银行出钱给建设银行做了广告,建行的品牌口号才是“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或许说中行给建行做广告稍显过分,但部分金融巨头的品牌形象定位模糊却是不争的事实。再以这则片子中的广告主题语为例:“了解您的辛劳,珍重您每一分托付”,据称这表明中国银行理解客户工作生活之辛劳,体贴客户每一分收获之维艰,深感打理客户权益之重任。其实,中国迄今尚无一家银行显示出懈怠客户权益之重托,以致人们因失去安全感而不愿上门存钱的;如果说这份“珍重”是指服务质量、网点便利,恐怕中行不见得就一定比工商行或建行强;如果说这份“珍重”是指金融产品优势领先、灵活创新,中行也不见得就一定比招商行等新锐银行强。于是,这份“珍重”指的是什么就显得很模糊,对我们非金融人士而言,中行应该具有的鲜明品牌个性,譬如涉外服务,显然远远没有被这则形象广告表现出来。

只是很替中石油、中石化、工商行、中行们可惜!毕竟在世界500强行列中有其身影,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中石油、中国银行作为北京奥组委的合作伙伴,甚至比海尔、联想有更多的孕育世界级品牌的资源,他们应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尽如人意?缺乏企业的品牌个性,是致命的!

中国哪些服务品牌最具国际竞争力?只有一个:姚明!姚明在娱乐业中顶尖的篮球市场(NBA)上,人气指数始终是最高的,姚明已经同火箭签订了NBA最高年薪的工作合同。相反,中餐馆开遍全世界,却始终没有品牌。为什么?缺乏企业文化支持的品牌,是谈不上品牌个性的。而对于星巴克那样的美国服务品牌,人们恨不得把它神化了!差别在何处?看看专栏6-2的文字叙述也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专栏6-2

星巴克的品牌个性

你去过星巴克吗?没有?那你实在老土!你听说过星巴克吗?也没有?那你更老土!

姚明第一次随火箭队到西雅图挑战超音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以他惯用的机智和幽默对记者说:“实际上我有点失望,我以为替补席旁边就会有一个星巴克咖啡店的。”不过那天他见到了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舒尔茨同时还是超音速俱乐部的老板。对姚明迷恋星巴克,他当然有几分得意。他说:“通过姚明,我们知道了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影响力。”

现在,在中国,喝咖啡和不喝咖啡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星巴克(Starbucks)。这是30年前诞生在美国的一个咖啡店品牌,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星巴克在美国和加拿大就已经有4300多家店面。仅在纽约曼哈顿那24平方英里的面积上,就有128家星巴克咖啡店。

提起西雅图,人们都知道波音和微软,两大世界超级品牌。可是在过去的10年中,星巴克的股价却上升了22倍,其股票收益超过了微软、波音、GE、沃尔玛、IBM等大公司的总和。这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

自从1999年1月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开设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现在已经发展到近30家,几乎在北京所有知名的写字楼和商场,都能够看到星巴克绿色美人鱼标志,甚至在北京故宫里都有星巴克。如今星巴克已经成为北京时尚人群聚集之处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国贸大厦、中粮广场、嘉里中心、东方广场、百盛购物、贵友大厦、丰联广场、赛特大厦、友谊商城……在上海,星巴克也发展到将近30家。一开始仅仅是明星光顾的星巴克,现在几乎是广大白领阶层休闲、会友消费的首选之地了。

现在的都市白领,似乎不去星巴克,你就不时尚,不去星巴克,你就不懂现代生活。为什么?

星巴克是一家以重烘焙咖啡豆为基业,再转进咖啡馆、罐装咖啡饮料、咖啡冰淇淋、咖啡馆情景CD唱片、零售家用咖啡机具,这样一个垂直延伸的综合企业。

星巴克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咖啡品质的上乘,而是它所营造的那种轻松、快乐、温馨、舒缓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顾客。一位喜欢星巴克的白领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落日的余晖从窗外透射过来,墙上的油画在光与影的和谐里尽情体现着某种文化的穿透力。咖啡机热气腾腾,人们的纸杯中泛着泡沫,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星巴克咖啡馆所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强调的不再是咖啡本身,而是文化和知识氛围。星巴克文化实际上是围绕人和知识这两个主题下功夫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利用尽量舒适的环境帮助人拓宽知识和能力层面,挖掘人在知识上的最大价值。

一位迷恋星巴克的朋友在网上这样写道: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灿烂。和女友逛完街,不想回家,于是给一个朋友即兴打电话,叫出来喝咖啡。很喜欢星巴克,随意点一杯咖啡坐下,然后静静地闻空气里咖啡的味道。在我看来,咖啡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闻。那一股浓香四溢的味道仿佛可以舒展我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朋友还没有到,我独自慵懒地靠着椅背,咖啡香在空气中安静地漂浮,承载着音乐,回荡于整个空间,置身其中,我惬意地胡思乱想着……

从这位“星迷”的文字里,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现代感、时尚、文化气息、品位,是品牌的个性散发出来的吸引力。

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写过一篇动情的短文就叫《星巴克》:“它很优雅地告诉人们咖啡的另外一种喝法和咖啡店的另外一种做法。”它是“咖啡业崇拜的庙宇”。他还写道:“有位老外给我讲,他现在去上海工作不感到难过了,因为上海有星巴克。他住的地方离星巴克很远,但他每早还是要去买一杯咖啡,因为没有这杯咖啡他一天都过不好。”

有类似毛病的人在中国似乎还不少,有位朋友每天下班都要步行去星巴克要上一份大杯“当咖”(当日咖啡),不管今天高兴不高兴,都要给自己一个小结和交代。他说,这全然是习惯,生活的习惯,而且喝“当咖”最有品位。

追求这种品位的有各色人等。三位穿着暴露的小姑娘在尽情地抽烟;一位男士在对着笔记本电脑发呆,他的咖啡已经不再冒热气;一位留着披肩发的男士、一位光头的哥们儿,正在和一位戴眼镜打领带的朋友,为出一本画册在商讨和争论。旁边是一个女孩戴着耳机旁若无人地随着节奏在晃动……星巴克所卖的是另一种独特的咖啡!

这就是星巴克。它是卖咖啡吗?不!它是在卖一种“第三空间”,和家、和工作单位都不一样的“第三空间”,这里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空间。

星巴克带着美国的文化基因,来到了中国,它的品牌影响力正在渐渐扩大,正如中国小孩要吃麦当劳,大人也要喝可口可乐,青年男女要看好莱坞片一样,这种文化基因也开始植入中国都市白领的生活之中。有星巴克的都市才是现代都市,有星巴克的生活才是现代都市生活。在星巴克,人们感受的是一种闲适,一种文化,一种时尚。

一个品牌在创造一种生活标准!

资料来源:参见杜婕、吴明著:《名牌天机》中的《星巴克式延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