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自我约束在中外出版业宏观调控中的不同意义

企业自我约束在中外出版业宏观调控中的不同意义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良好的专业运行秩序,是出版业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的自我约束也是宏观调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又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加之目前我国出版法制尚不健全,企业的自我约束缺乏依据,由此而使我国书业宏观调控迄今为止仍处于由各级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大包大揽的状况。

建立良好的专业运行秩序,是出版业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出版发行企业的自我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的自我约束也是宏观调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重点是处理好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动机与政府文化、经济政策之间的博弈关系,这比解决行政隶属关系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矛盾要艰难得多,它除了对宏观决策者的调控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还使得企业(市场主体)自我约束的意义也越来越突出。

在国外,出版发行企业的自我约束对书业运行秩序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前面所说,各国政府专职机构对书业的宏观调控是一种粗放型的间接调控,调控对象是书业市场而不是企业,调控目标以扶持、引导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为主,而很少对具体企业进行干预。这样,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又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企业要根据市场信息来组织自己的营销活动,要按照法律要求来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要根据竞争态势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配置自己的书业资源,要按照行规行约来处理好与同业的关系,要用预测的经营风险抑制赢利无限扩大化的欲望等。在利益机制的驱动力、竞争机制的活力以及风险机制的压力三者的共同的作用下,在市场规律的约束下,出版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以及通过行业组织互相监督、相互约束,构成了国外书业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出版发行企业在宏观调控中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同样由于宏观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出版企业缺乏必要的经营自主权,承受经营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对政府出版行政主管机关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加之目前我国出版法制尚不健全,企业的自我约束缺乏依据,由此而使我国书业宏观调控迄今为止仍处于由各级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大包大揽的状况。因此,现阶段应考虑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以改善我国出版业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种思路,如:通过取消由行政机关授予企业的某些经营特权以及废除经营中的某些地方保护性规定等措施,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营销环境;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动力;加强图书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出版发行业的行规行约,使企业的自我约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