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事件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中国事件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事件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及收视周欣欣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的新栏目《实话实说》开播了,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节目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的现场交谈,[1]开创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时代。而从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来看,不同级别频道中播出的节目类型也有所差异。

中国事件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周欣欣

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的新栏目《实话实说》开播了,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节目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的现场交谈,[1]开创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时代。与电视人物谈话节目的“星光熠熠”不同,像《实话实说》这样的事件谈话节目更注重对事件、情感、经历和文化的深度挖掘,打破了只有明星才能成为收视保证的铁律,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中开辟了以寻常百姓视角探讨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的先河。本文对政务民生、情感谈话、社会文化、平民生活、政经热点、成长教育和体育谈话七类事件谈话节目做一分析,从整体播出与收视概况、节目受众特征和典型案例介绍三个维度,对该类节目进行解读,与大家共享。

一、事件谈话节目整体播出、收视情况

事件类谈话节目由于其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和相对广泛的涉猎范围,因而在制作数量上较人物谈话节目更多。而在事件类谈话节目内部,由于选题切入点的不同,各类题材的节目制作数量也存在差异:政务民生、情感谈话和平民生活类节目由于所探讨内容与观众日常生活和情感经历更为贴近,因而制作数量较多,所占比重超过20%;社会文化类节目也由于拥有相对广泛的文化题材而占据17%的份额;政经热点类节目的制作数量相对要低,仅占8%;而成长教育和体育谈话类节目由于相对小众化,因而制作数量也较少。

从各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时长来看,情感谈话节目无疑是目前最受电视台青睐的一个类型,播出比重超过事件类谈话节目播出总时长的三分之一,而其突出的市场表现则反映出观众对其的收视热情,收视比重达到41.4%。此外,政务民生、平民生活和社会文化类谈话节目也是播出时间较长的类型,播出比重都在10%以上,而从收视的角度来看,除了这三类节目以外,播出量为7.4%的政经热点类节目获得了13.6%的收视份额,也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类型之一。与这些类型相比,成长教育和体育谈话类的节目播出和收视比重均不高(图1)。

数量众多的事件类谈话节目,在全国各级频道中均有播出。而从各类节目的收视情况来看,不同级别频道中播出的节目类型也有所差异。社会文化和政经热点类事件谈话节目,由于节目本身对新闻资源、话语影响力和文化层次的要求较高,因而在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中播出较多,获得的收视效果也相对更好。与之相反,政务民生类谈话节目由于其特定的题材选择和目标受众,在地面频道播出更多,同样也是在这样的播出平台上更易获得观众的关注。成长教育类节目则多在各地的教育电视台播出,与节目本身的受众定位更加契合。像情感谈话和平民生活两类较具市场潜力因而竞争更为激烈的节目,则在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中均有播出,省级卫视更多地从与自身定位契合的角度倾力打造一些品牌栏目,一些较具实力的地面频道也会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推出有影响力的情感类谈话节目(表1)。

img20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 2009年1—5月各类事件谈话节目收播比重(153城市,18∶00—24∶00)

表1 2009年1-5月各类收视较好的事件谈话节目举例(153城市,18∶00-24∶00)

img209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事件谈话节目观众特征

正是由于不同的谈话话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在谈话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因而其在不同目标观众中受到的关注也有所不同。从观众结构来看,收看体育谈话、社会文化和政经热点类节目的男性观众明显多于女性,而收看政务民生、成长教育和情感谈话的女性观众则多于男性。从年龄来看,体育谈话节目在15-34岁观众中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成长教育类节目则在45-54岁观众中所占比重最高。从学历来看,收看社会文化、体育谈话和政经热点类节目的高学历观众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收看政务民生、情感谈话和平民生活类节目的初中学历观众中所占比重更高。从职业类别来看,收看成长教育类节目的工人观众所占比重最高,收看体育谈话节目的学生和初级公务员/雇员观众比重更高。从收入来看,中低收入观众对政务民生、成长教育、情感谈话和平民生活类节目的收视比重更高,而收看体育谈话和社会文化类节目的中高收入观众所占比重更高(图2)。

img21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2 2009年1—5月各类事件谈话节目观众构成(153城市,18∶00—24∶00)

对各类节目观众集中度的分析,进一步反映了不同类型的事件谈话节目在不同目标受众中的收视偏好的差异。成长教育类节目明显受到年轻学生观众和工人观众的喜爱;体育谈话类节目则在男性、老年和高收入群体中更受青睐;政经热点和社会文化类节目,受到高学历、中高收入和干部/管理人员的追捧;情感谈话和平民生活类节目在中等学历、中等收入、中年观众中更具影响力;而政务民生类节目则受到女性、45-54岁、月收入1200元以下观众的青睐(图3)。

img21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2009年1—5月各类事件谈话节目观众集中度对应分析(153城市,18∶00—24∶00)

三、典型事件谈话节目分析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就对各类事件谈话节目中具有一定特色的典型节目进行分析,力图以小见大,从典型节目的分析中发掘每类节目的特点,体育谈话类节目由于案例数量的限制,在本文中暂不做分析。

1.情感谈话类节目——《涛出心里话》

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是随着社会转型期公众精神需求的日益强烈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家庭矛盾、情感纠纷为情感谈话节目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大量素材,目前的电视情感谈话节目多以展示、疏导和沟通为目的,在内容选择上多集中于家庭情感纠纷方面,节目的形式多样化,既有主持人与被访者一对一的交流,也有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与被访者探讨情感话题。下面我们就以浙江卫视的《涛出心里话》为例对其节目特色和观众收视进行简要介绍。

《涛出心里话》是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档情感谈话节目,每周一至周四21∶21播出,节目时长40分钟。作为浙江卫视工作日晚间2121播出策略的承载者,《涛出心里话》把主持人的姓名植入栏目名称以凸现栏目的特质——“涛(掏)出心里话”,强化主持人形象符号和功能,实现主持人和节目内容之间的相互牵动和提升。[2]在题材的选择上,《涛出心里话》以情感作为切入点,对发生在家庭之内的围绕夫妻关系、父(母)子亲情、兄弟姐妹之情等的事件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也对当时在社会中反响热烈的网恋、人肉搜索等进行讨论,话题选择紧紧围绕情感二字,并突出其间的情感纠葛。

从节目的观众构成来看,《涛出心里话》女性略多于男性、35-44岁年龄段的观众比重最高,初中学历观众占一半以上,初级公务员/雇员和工人略多,中低收入群体仍占据较大比重。从观众的收视偏好上来看,35-44岁、初中学历、工人、初级公务员/雇员、个体/私营企业和中等收入水平的观众收视倾向更强,是节目的重度观众(图4)。

img21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4 2009年1—5月《涛出心里话》观众构成与集中度(浙江)

2.政务民生类节目——《谁赞成谁反对》

政务民生类电视谈话节目也是近年来城市电视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一类谈话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在话题选择上突出与“政务”和“民生”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由于其特有的贴近性因而在地面频道上播出和收视都更为旺盛。在节目名称上,政务民生类谈话节目多采用“百姓”“都市”“民生民情”“市民”“政务”等关键字,在节目形式上,既有像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百姓热线》这样的由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热心观众共同分析评论的节目,也有像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谁赞成谁反对》、商丘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热点直通车》和厦门电视台海峡频道的《TV透》这样的针对碰撞的观点展开探讨和争论的辩论式节目。下面我们就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谁赞成谁反对》为例对该类节目特点和观众做一简要介绍。

《谁赞成谁反对》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一档直播抗辩式谈话节目,2008年11月15日开播,每周六晚21∶30直播。每期节目邀请4-6位专家和40位现场观众,针对所要讨论的话题,将专家分为“赞成方”和“反对方”,双方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所探讨的主题进行辩论。节目不仅在形式上采取辩论方式大大提高了观众的收视热情,在主题选择上也可谓颇具匠心,“麻将申遗,你赞成吗”、“恢复五一黄金周,你赞成吗”、“风水课该进大学讲堂吗”、“老年人应该避开高峰时间段乘车,你赞成吗”,这些主题既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又有当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话题,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节目的观众构成和收视偏好来看,《谁赞成谁反对》的观众以女性、25-64岁、中等学历、初级公务员/雇员、无业观众和中低收入水平的观众为主体;从观众的收视偏好上来看,女性、35-64岁、小学学历、个体/私营企业观众、初级公务员/雇员和无业观众对节目的收视倾向性更强,是节目重度收视群体(图5)。

img21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5 2009年1—5月《谁赞成谁反对》观众构成与集中度(浙江)

3.社会文化类节目——《文化访谈录》

社会文化类电视谈话节目关注的问题集中于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文化热点现象,邀请的嘉宾也主要以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名人为主,通过主持人和嘉宾就这些焦点问题发表的精辟见解,使电视受众能与名家和大师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同时也对一些热点文化现象做一梳理,使观众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该类节目对播出平台的影响力和资源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多在一些较具实力的卫视频道播出,下面我们就以中央台三套的《文化访谈录》为例对该类节目的特色和收视做一简要介绍。

《文化访谈录》是中央台三套播出的一档以“文化”为主线的谈话节目,每周一22∶13首播,时长28分钟。每期就一热点话题邀请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由主持人引领话题,节目现场充分运用多媒体设施,对话题内容依次展开,层层剥笋,最后让观众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3]《文化访谈录》每期选取的讨论主题是一大亮点,“《小团圆》再掀张爱玲热”、“热议兽首,辣评团长”、“好女爱嫁灰太狼”、“百年国图的新阅读时代”等都是紧扣文化主题但又不失热点性的选题,极易在观众中引发热评。与此同时,节目所邀请的“嘉宾群组”的含金量也是一个重大看点,在《春晚的底牌》主题中,节目邀请了春晚的总导演郎昆、主持人董卿、舞蹈编导姜刚、小品演员小沈阳、农民歌手老刘老马加入谈话,文化名人的号召力与选取主题的热度巧妙结合,将谈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访谈录》的观众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从构成上来看,男性观众、中年观众、中等学历水平观众和中低收入观众是节目的收视主体,但从各类观众的集中度来看,中老年、高学历、干部/管理人员和中高收入群体对节目更加青睐,无形中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受众传播价值(图6)。

img21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6 2009年1—5月《文化访谈录》观众构成与集中度(153城市)

4.政经热点类节目——《22度观察》

政经热点类电视谈话节目则将讨论的主题聚焦于社会重大事件、焦点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变革。由于节目在话题选择上的这种特点,因而每期邀请的嘉宾也都集中于在特定的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名人,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评论而发出有建设性的声音。该类节目多在一些较具实力的卫视频道、专业的纪实频道及新闻频道播出,通过专家对事件的深入剖析形成对新闻报道的有益补充。本文仅以深圳卫视的《22度观察》为例对该类节目特色及收视做一介绍。

《22度观察》是深圳卫视于2009年2月21日推出的一档政经热点类谈话节目,每周六、日晚22∶30播出,5月30日起调整为每周六、周日晚上20∶30分播出。该节目诞生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力图用经济的视角解读当时的热点,服务民生。从节目邀请的嘉宾来看,无论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都在财经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无形中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从节目探讨的话题来看,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农民工、中小企业发展、医疗改革、国际并购、国际货币机制、外贸出口、国企高管薪酬、烟草涨价、共募基金、中国航母、通用汽车破产等等,既有立足全球视角的高屋建瓴,又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热点话题,为节目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价值提供了保证。

作为一档政经热点类谈话节目,《22度观察》在观众构成上具有如下特点:男性观众略多于女性观众;35-54岁的观众是收视主体;初高中学历观众较多,大学及以上学历水平的观众也占四分之一以上;除了无业群体,初级公务员/雇员比重较高;中低收入群体仍占据收视主体。从节目的受众收视偏好上来看,35-54岁、高学历、干部/管理人员和高收入群体对节目最为喜爱,凸现了节目的受众价值(图7)。

img21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7 2009年1—5月《22度观察》观众构成与集中度(153城市)

5.平民生活类节目——《东升有约》

平民生活类电视谈话节目将视线集中于与百姓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和生活故事密切相关的人物,通过多角度的深入访谈,全方位地了解事件背后的人物经历、心路历程和情感生活。该类节目的访谈对象多为普通百姓,他们中既有充满乡土情怀的农民,也有都市中的白领;节目形式上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影视背景素材、VCR、现场采访、嘉宾观点、场外热线等等。该类节目在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中均有播出,本文仅对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东升有约》做一简要介绍。

《东升有约》是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2009年推出的一档新闻谈话类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间21∶50播出,每期节目20分钟。《东升有约》更侧重于对突发事件、时事政策、热点话题的关注,强调时效性和新闻性。节目中邀请的嘉宾既有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也有事件的见证人,还有事件的权威发布人,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除了对嘉宾的选择独具匠心以外,节目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多条结构线:一条线是嘉宾观点,一条线是现场受众的采访,一条线是影视背景素材,还有一条线是将谈话节目搬到事发现场即时直播。[4]例如,《让见义勇为成为文明创建的品牌》一期节目中对4月18日发生在常府街的抢劫案进行了关注,演播室现场邀请的嘉宾分别是见义勇为的当事人和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们在演播室与主持人对话,从各自多角度阐述立场和看法;另外,在访谈过程中穿插的新闻回放巧妙的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交代;同时节目中辅以南京市所采取的多种举措加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重视,再次将节目的主题升华到文明品牌创建的高度,在20分钟的时间内从多线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讨论。

作为平民生活类谈话节目,《东升有约》的受众中男性、25-34岁、55-64岁、初高中学历、工人、无业以及中低收入水平的观众所占比重较高;而从受众喜好上来看,《东升有约》更受55-64岁、初高中学历、无业人员和中高收入水平观众的喜爱(图8)。

img21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8 2009年1—5月《东升有约》观众构成与集中度(南京)

6.成长教育类节目——《教育人生》

成长教育类电视谈话节目是各类事件谈话节目中特色比较鲜明的一类,该类节目访谈的对象从名校名师到在读学生,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人群。成长教育类节目形式上通常也采用以访谈为主辅以短片多角度展示的方法,节目的播出平台多集中于专业的教育台,本文仅以中国教育台一套的《教育人生》为例对其做一简要介绍。

《教育人生》是中国教育台一套播出的一档演播室谈话节目,每周五20∶25播出,节目时长25分钟。每期节目讲述一位在教育领域和教育理论研究界做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教育工作者的故事。[5]在访谈的过程中,节目还穿插故事性较强的短片,把访谈对象的经历或故事表现的更加丰满。节目选择的讲述主体涵盖多个教育领域,既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家,也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唐山市开栾一中校长张丽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副校长申承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任陈枫都是节目访谈的对象,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感悟带领观众一起进入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节目的受众来看,《教育人生》的观众以35-54岁、初高中学历、无业群体和月收入1200元以下观众为主;在观众的收视偏好上,45-54岁、干部/管理人员和高收入群体对节目更加喜爱,是节目的重度观众(图9)。

img217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9 2009年1—5月《教育人生》观众构成与集中度(153城市)

【注释】

[1]参见CCT V:http://www.cctv.com.cn/program/talkshow/index.shtml。

[2]参见搜狐电视栏目:http://data.tv.sohu.com/lanmu/tvcolumn/68/。

[3]参见央视网: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whftl。

[4]参见赵志刚:《对话东升,探寻新闻真相》,http://www.zijin.net/blog/user1/189/archives/2009/15768.shtml。

[5]参见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http://www.cetv.edu.cn/program/a09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