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中国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特色及收视吴东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电视节目形态日益丰富,每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内部细分也日趋多样。

中国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特色及收视

吴东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电视节目形态日益丰富,每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内部细分也日趋多样。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细分形态之一,电视人物谈话借助电视媒介,通过访谈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围绕中心人物展开谈话,以访谈方式凸显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及其思想感情,提炼人生哲理,体会人生百味,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彰显人文精神,以之影响和启迪电视观众。

近年来,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主要类型、个性特色和收视情况,并从具体的节目案例出发,盘点国内较受关注的一些谈话类节目,如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号称中国“奥普拉”的《鲁豫有约》,以及分享“BOSS”个性魅力、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的高端人物脱口秀节目《波士堂》。

一、电视人物谈话节目的总体收视状况

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不能算是大众节目,收视自然不可能与“三驾马车”——电视剧、新闻和综艺类节目相抗衡。针对2009年前5个月播出的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卫视中收视领先的节目主要来自于中央台、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其中湖南卫视周日21∶00播出的《背后的故事》收视率明显高于其他节目,达到1.39%,而其他频道播出的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收视率都在1%以下(表1)。

表1 2009年1-5月卫视中收视较好的人物谈话类节目(153城市,18∶00-24∶00)

img20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观众特点主要用观众构成和集中度两个指标来表征“什么人在收看这个节目”和“什么人更爱看这个节目”。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的观众构成是女性高于男性,年龄以25-54岁观众比例最高,学历以初高中学历比重最高;在观众集中度上反映出,女性、45—64岁,月收入1200元以上观众更喜欢收看此类节目。(图1)。

img20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 2009年1—5月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观众构成及集中度(153城市,18∶00—24∶00)

二、不同类型的人物谈话节目收视特点

人物谈话类节目是以“人”为看点,借助人的故事来吸引观众,依据不同职业属性,将人物谈话类节目分为明星类谈话节目、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文化名人类谈话节目和混合类谈话节目。明星类谈话节目主要针对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的访问,这是人物谈话类节目中最大的一类,占到播出总量的七成。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主要以政府高层和知名企业主为访谈对象;文化名人类谈话节目在目前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属于较为小众的一类,主要以作家、画家或摄影家等文化艺术名人为访谈对象。混合类谈话节目则综合上述三类节目中的名人为访谈对象,人物和话题较为丰富。

2009年1—5月、18∶00—24∶00时段、153城市在播的近80档人物谈话类节目中,从播出节目个数的角度来看,在播的节目中61%的为针对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的明星类谈话节目,27%为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文化名人类谈话节目和混合类谈话节目两类加在一起占到12%。从播出时间角度来看,明星类谈话节目占72%,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占22%,其余两类合计6%。从收视时间角度来看,明星类谈话节目占85%,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占13%,其余两类合计只有2%(图2)。

对于四类人物谈话类节目与特征人群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个人月收入这五个指标进行对应分析,两者越接近,说明这类人群越喜欢收看这类节目。明星类谈话节目吸引的是年龄在25岁以下、学历初高中、特别是女性观众;政企精英类谈话节目和混合类谈话节目吸引的观众较类似,为45-54岁、男性、干部/管理人员。

img20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2 2009年1—5月各类人物谈话节目的播出个数及收播比重(153城市,18∶00—24∶00)

三、典型节目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四类人物谈话节目中,播出量和收视量最大的两类是明星谈话和政企精英谈话节目,而文化名人类谈话节目和混合类谈话节目两类在数量上共占12%,播出和收视比重合计均不足5%。因而,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仅选择播出和收视较具规模的明星谈话类和政企精英类节目的两个典型节目,对其播出收视状况和节目特色作一介绍。

(一)明星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1]

明星谈话类节目是目前播出量最大的一类人物谈话类节目,占到播出总量的七成,其中不乏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节目,像中央台三套《艺术人生》,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天下女人》,上海东方卫视《杨澜访谈录》,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还有一些地面频道也播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谈话类节目,像上海娱乐频道《家庭演播室》,北京台科教频道和财经频道的《非常夫妻》及《超级访问》。

1.节目简介及特色

2002年1月1日,凤凰卫视向全球华人同步推出周播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02至2004三年间,《鲁豫有约》先后访谈了156位人物,他们中既有记录共和国历史、承载着几代人集体记忆的尘封人物,也有曾经在前台呼风唤雨、后来却备受争议的焦点人物。2004年底,面对中国谈话类电视节目争相模仿、数量激增的市场环境,《鲁豫有约》悄然酝酿新的风格和模式,毅然转战内地市场。2005年伊始,北京能量影视传播公司接手《鲁豫有约》,更名为《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依托原班制作人马,把节目搬进了1000平米的大型演播室,每集除了嘉宾还邀请300位现场观众,更由原来的周播改为周一至周五日播、长度50分钟的节目,在全国30余个省级和地方电视台的不同时段播出。

《鲁豫有约》有以下几个特色:

明星主持人具有高超的谈话艺术

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往往素不相识,或了解肤浅,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谈话者卸去彼此间角色的面具,形成真诚、朴实的交流,主持人的态度非常重要。首先,陈鲁豫的谈话很真诚,不会让人感觉是在“做秀”,容易得到嘉宾真诚的回应。另外,陈鲁豫在谈话过程中对嘉宾还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在相互尊重的平等语境中对话,营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最后,陈鲁豫是个聪明的倾听者。节目中,她常常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嘉宾,让嘉宾充分表达,而她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

话语空间广泛,选题独具匠心

《鲁豫有约》明确了“说出你的故事”的节目定位,邀请的嘉宾都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从以往对历史人物和名人明星的关注发展到“对中国当下社会的全面关注”,话语空间更加广泛,更加民间化。

同时,《鲁豫有约》的选题也颇为独具匠心。节目选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对当下话题人物和新闻人物的关注,《鲁豫有约》对这些人物关注的出发点是他们身上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抓住了这些“新闻眼”而不是人物本身,节目才有了精髓,才可以常做常新。二是对有特殊经历的历史人物的关注。通过见证过历史沧桑的嘉宾的诉说,节目不但可以在经历过同样时期的观众中引起共鸣,也让年轻的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三是对系列节目和特别事件的策划。特别把镜头对准了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硬朗的社会话题,利用合理的尺度深刻挖掘有价值的选题。

直指内心的情感表达和积极正面的情感诉求

《鲁豫有约》虽然节目题材广泛,被访人物身份差异迥然,但是节目在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上有着统一的诉求——直指内心,启迪美好,在感动和感悟中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在《我为整容狂》一期节目的结尾,鲁豫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告诫大家:“如果不是心理或工作的需要,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去整容,相信你是最美的。”类似这样的质朴、坚韧、温暖、真挚的话语在《鲁豫有约》中很多,在带给观众心灵的抚慰的同时,也引导观众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2.节目播出与收视

虽然《鲁豫有约》在全国很多省级和地市级地面频道播出,但在全国市场上,收视表现最好的还是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上的播出。《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上的首播时间是周一至周五的10∶05-11∶00,重播是周二至周六的01∶20-02∶15,播出时长为50分钟。2009年前5个月153个城市数据显示,收视率较高的几天是在2009年1月1日, 2月4日,4月6日,5月30日和31日。

观众构成和观众集中度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可以考量节目的观众特点,数据分析显示,《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上首播的观众构成主要以女性,25-64岁,初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为主;观众集中度则明显表现出高学历高收入和高年龄段的喜好特征(图3)。

img20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2009年1—5月《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播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153城市)

从对《鲁豫有约》节目特色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明星类电视人物谈话节目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除了所邀请的明星嘉宾有吸引力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主持人和积极的情感诉求。主持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所面对的嘉宾一般都是星光熠熠的演艺或体育明星,在节目有限的访问时间内如何引导嘉宾围绕既定话题,真诚而愉快地交流,搭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话场”非常重要。同时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但要会谈,还要会听。通过倾听,主持人能够进一步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最终节目也有了自己的灵魂。除了主持人的重要作用以外,节目本身的切入角度和情感诉求也非常重要,通过与明星的交谈,观众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哪些方面呈现明星嘉宾的风采,引导观众体验明星的情感过程,对于突出节目的品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目前播出和收视数量最大的明星类电视人物谈话节目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邀请重量级的明星嘉宾以外,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二)政企精英类节目——《波士堂》[2]

政企精英谈话类节目也是播出量较大的一类谈话类节目,占到播出总量的两成多,其中较具影响力的节目有中央台二套《对话》,中央台新闻频道《面对面》,上海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播出的《波士堂》、《头脑风暴》,湖南卫视《听我非常道》。下面我们仅对《波士堂》进行分析。

1.节目简介及特色

2006年开播的《波士堂》打出的是“国内第一档商业脱口秀互动电视节目”的旗号,其实质是一档带有脱口秀性质的人物谈话节目。节目打破以往电视财经节目严肃有余的纸媒化倾向,将轻松睿智、人性化、平民化的电视表达手段充分融入到节目中来。

《波士堂》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与创新:

实施明星主持人战略

电视谈话节目归根到底要整合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因此主持人要素显得尤为重要。《波士堂》开播的两年时间里换过一次主持人。前任主持人曹启泰是台湾和新加坡的资深节目主持人,他本身的传奇经历以及其幽默风趣而不失大方的主持风格与节目诉求相得益彰,并能迅速抓住观众眼球。现任主持人袁鸣原来以《波士堂》的观察员身份经常做客节目,选用袁鸣接替曹启泰担纲主持,对节目延续性而言是最佳选择。

设置观察员

《波士堂》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重量级的商业精英作为主角,同时节目还创造性地设置了观察员这一角色。每期的三位观察员来自企业界、文化界或演艺界,这三位观察员大多熟悉嘉宾或是嘉宾的朋友。《波士堂》观察员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解放主持人,弥补主持人在专业问题上的缺位,观察员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对话、思想交锋是整个节目的核心和亮点,而主持人则充分主导节目进程和节奏。二是有利于形成话语互动体系,深入发掘嘉宾的内心,使观众看到一个更丰满的嘉宾形象。

整合媒体,立体化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起,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如何突出重围?《波士堂》在传播上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大胆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媒介,首次尝试网络直播。这一举措毫无疑问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录播的瓶颈。再加上后期制作完成后实现电视播出,电视、网络双线启动,大大增加了节目的收视人数。

2.节目播出与收视

《波士堂》在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频道播出,在这里我们分析《波士堂》在上海东方卫视上的收视情况。《波士堂》在上海东方卫视的播出时间是每个周六的12∶30,播出时长60分钟。2009年前5个月153个城市数据显示,收视率较高的几天是在2009年1月3日,2月7日和5月9日。

观众构成和观众集中度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可以考量节目的观众特点,数据分析显示,《波士堂》在上海东方卫视上播出的观众构成主要以女性、25-64岁、初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为主;观众集中度则明显表现出高学历高收入和高年龄段的喜好特征(图4)。

img207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4 2009年1—5月《波士堂》在上海东方卫视上播出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153城市)

通过对《波士堂》的节目特点及收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政企精英类的电视人物谈话节目来说,由于其访谈的嘉宾多为政府高层或知名企业家,在谈话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展现嘉宾的个性,强化嘉宾电视形象的亲和力非常关键。从表现手段上,以《波士堂》为例,节目采用嘉宾、主持人、观察员这一铁三角式的立体化现场构成,主持人负责主导现场,拥有与嘉宾平等地位的观察员通过对嘉宾的提问,更容易深入发掘嘉宾的内心,丰富嘉宾形象,三者形成一种在主持人掌控下的嘉宾和观察员之间的平衡。对于针对高端收视群体的政企精英类节目来说,在选择有一定话语影响力的政企界嘉宾和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讨论话题的同时,思考如何在谈话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话语体系,不断寻求创新,可以为节目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参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和CSM媒介研究:《中国电视情感节目市场报告2007-2008》,62页。

[2]转引自郭毅:《从〈波士堂〉到〈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http://www.byzc.com/zhuanye/YanJiuChuangZuo/489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