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培育策略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培育策略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的历程已经表明,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加快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先导型产业,是南京“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培育策略——以南京为样本的基本判断

李程骅(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生长的“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诸如强化文化创意园孵化器的功能、整合文化资源等培育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主体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指出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富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应该实施这样的战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关键词】 文化创意 主体培育 竞争力

一、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分析

(一)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生长的“生态环境”分析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存丰厚,同时拥有丰富的当代高新科技教育资源,是国家正在打造的“软件名城”,这就为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从20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南京就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动漫企业。进入21世纪,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逐步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了“自觉状态”,不仅打造了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新华报业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和南京报业集团等,而且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份额快速提升。一些以技术为主导的创意企业瞄准商机,依托南京科技产业园区,如珠江路电子一条街、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等在通讯、电子、电脑、网络集成等方面的优势和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使南京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与动漫开发、制作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南京的“动漫”行业为例,目前高校中自发成立的各类“漫友”社团就有近百个,并有了《壹动漫》杂志。各类动漫专业、游戏学院、网络学院等应运而生,全市的动漫制作企业超过10家。目前动漫已经成为我市文化产业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南京市拥有动漫企业40多家,有10所高校设立了动漫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2003年,南京市第一个创意艺术企业的南京圣划艺术中心在河西建立后,在4000平方米范围中进驻了18个艺术家工作室,产品已行销在国内外市场。南京景泰蓝工艺画创作室已经培训会员300多人,作品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地,还在杭州、镇江等城市开展了连锁经营。到了2005年7月,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公司南京分公司暨全国最大的游戏测评基地落户南京,标志着南京市在游戏产业的发展跨上新台阶。这些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获取,表明南京的城市定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门类齐全的人才资源、云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等,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文化资本基础和产业基础。

(二)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现状描述

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从“自然状态”进入“自觉状态”,则是在2004年后,其重要标志是主题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出现。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倡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南京发展服务业的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是南京城市空间“腾笼换鸟”使然。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属于智慧产业,需要人力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度集聚。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的历程已经表明,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最好的选择。如英国的雪菲尔德市的文化产业区,它并没有巨大的空间面积,而是以“族群效果”或者说是“群聚效益”为主,包括了31栋文化和创意建筑,比如千禧年博物馆、大学科学区、图书馆、BBC电台、艺术家村、油画陈列馆、艺术工作室、投资机构、中介代理、电影院和娱乐中心等,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聚合、渗透激活的“引爆效果”。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有两大类,鼓楼、玄武、白下、秦淮等老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的是老的厂区院落,而浦口、建邺等新城区,则是以全新的规划来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新的空间。由台湾亚洲创新文化集团独资建设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后,2007年5月份已经正式宣布落户浦口,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2亿美元,计划五年建成,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五个方面做大文章,同时还将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几乎与此同步,建邺区也宣布南京市首家国际创意产业园正式在河西CBD成立,包括宋都大厦、紫金大厦、东渡大厦在内的三栋标志性建筑将构成该创意产业园的主体部分,引导设计、软件、传媒、动漫、广播电影、音乐、出版等创意企业向河西CBD集中,将发展创意产业的规划与中央商务区首批楼盘交付结合起来,决定在这三个楼盘率先成立河西新城国际创意产业园。建邺区政府同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科技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企业作为未来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对在2007年12月31日前入驻河西CBD并符合地区产业导向的创意产业企业,其缴纳的税收留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在2007年12月31日前,给予100%的财政扶持。自2008年起,前三年,给予100%的财政扶持,后三年,给予50%的财政扶持,并对入住的管理人员在所得税减免、子女入学、就业户籍迁移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分析

在长三角和整个华东地区,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参与国内、国际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竞争,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及高科技资源聚集的优势。以人才优势为例,南京的38所高校拥有44.21万在校学生,高校和58所科研机构共拥有29.1万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有软件人才近8000人。10所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显示出当代科教文化的勃勃生机。2005年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据《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分析,南京城市竞争力已居全国第七位,综合实力列第八位。因此,加快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先导型产业,是南京“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南京在2006年上半年集中推出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规划。5月下旬,包括江苏文化产业园、石头城文化创意产业带、世界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金城科技创意产业园、南京晨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幕府山国际休闲创意产业园、南京广告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在南京“重洽会”上亮相招商。这些举措表明,南京市正在通过政府的产业导向和政策调节,来推进主题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从而达到集聚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长产业链、做出品牌的目的。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毕竟是新兴的产业门类,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形成品牌和行业影响力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培育。我们通过对南京主要软件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进驻企业进行调研,结合南京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及影响力,尤其和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企业相比较,明显感觉到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直面市场的竞争能力尚有待加强,多数属于“来料加工”的层次,原创的能力欠缺,鲜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多数企业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尽管有一些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企业前来设立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但大多数新兴的企业存在规模较小,分工的协作性不够,整体产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同类龙头企业的差距较大,南京目前的文化创意企业主要做产业链的中下游,上游的不多。与北京、上海、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相比,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明显存在市场运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依附型”的企业较多。三是市场开发和推广能力有待加强,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在每一类新的文化创意产品问世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促销工作,而目前南京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规模、品牌等方面的制约,在如何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目标方面考虑得不多,还不善于运用国际化的手段制成适合当代消费者的文化创意产品。四是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不够、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文化创意企业的大发展、规模化,必然要应对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数字空间的国际化的挑战,信息产品因反复使用变得更有价值,个体的创新思想通过互联网得到广泛的传播,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需要拥有自身丰富的多媒体产业以及思想文化的原创性,政府的职责就是要通过各个层面的政策引导,刺激艺术、科学各个领域的创新,将原创的思想整合到信息社会、网络世界。南京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专业技术人才云集,还是国家打造的软件名城,但至今还没有能在国内叫响的文化创意产品,这确实是让人感到缺憾的。

(四)南京文化创意企业的“产业园之路”前景分析

尽管南京多数文化创意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和品牌在国内叫响的较少,但南京的区位与城市空间资源的集聚优势、人才优势、高科技产业优势,使文化创意产业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特别是去年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热,各区都在高起点创办文化产业园,直接寻求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机会,产业链的雏形已显现,相信其整体的竞争力会有明显提升。

作为文化创意企业的聚集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意与产业结合的基础。首先是要拥有:优良的创业环境,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和高效的协调机制,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保障、市场法律保障;金融结构,完善有效的投融资支持,富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社会文化和知识资源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诚信、互惠、合作、富于功效的良好的社会网络等。其次,创意产业园需要能够发挥集聚效应的市场网络,以有利于培育创意企业群体,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以及高技术的基础设施支持,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第三,产业园区的重要功能是产业集群,创意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总体上可能有很大差别,但每一门类却有共同或相近的属性,例如,都生产同一类产品或相关产品,共同分享同一市场,采用大致相近的销售方式和渠道,产业上游的资源需求相同,科技理念与技术支持相同或相近。这样,企业可以结盟,共同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企业集群,具有较大的跨行业按需组合的特征,其主要构成为:相关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内容方面的企业,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信息咨询中介机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有经济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经验的公司。这种构成有助于开放集群内企业间的动态联系,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网。第五,创意产业园区的组合对人才构成的要求比较特殊。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后工业时代的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衍生和整合出来的,是在高度集聚城市空间里才能得以发展的,因此,通过打造不同主题的“创意生活圈”、“创意产业园”,从而建立起“创意城市”,并以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硬件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来集聚创意人才,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创意生活圈”是最能体现城市生机的处所,它可以是几幢建筑物,也可以是有相对区隔的某一社区,关键是新的创意观念和产品设计能够从中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同时,投资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管理者、政府决策者、中介人士等在这里形成互动,可以面对面地碰撞出新的创意思路、事物、产品以及规则。在这样的主题空间里,人们很容易找到知己与合作伙伴,而人力资源、技术产品、创意点子迅速得到“交流”、“试验”和有效推广。在这里,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学等进行冲突、较量、碰撞与融合。新加坡近年就实施了“创意社区”计划,通过将艺术、文化、设计、商业、技术等整合进社区的发展计划,来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激情,如设立媒体城,将高增值的媒体制作公司和有关的科研行业集中在一起,以发挥产业集群和创意人才高地的作用。

二、培育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主体的对策建议

尽管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整体的产业发展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都属于起步期,但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重要标志后,南京要避免“边缘化”,就必须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扶持,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主体——企业和企业群,从而达到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目标。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区域经济在产业升级中谋求创意文化支持已成基本趋势,创意产业的孵化范围和发展力愈发扩大和增强时,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虽然有文化资本、人才资源以及产业配套的综合优势,但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比肩竞争。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较多、产业链较长,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实现竞争垄断,南京可根据自身的综合优势,在主要产业的选择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富有行业竞争力的企业主体应该实施这样的战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一)从发展城市先导产业的高度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的龙头

文化创意企业在起步期,多数都具有规模小、市场推广能力弱等方面的特性,而一旦度过“生存期”,就会展现超强的扩张力和产业带动力。因此,南京无论对独立的文化创意企业还是植根在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的企业,都应该采取政策激励、重点扶持的政策,以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成活率”。这种激励和扶持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高效的,并且广泛传播,以加快产业聚集能力。以目前的长三角为例,10多个城市在经历高速发展后,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产业升级和转化成为必由之路,文化创意产业由于知识密集度高、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等特性,成为众多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突破口。而“动漫”产业成为各市的首选,但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常州的力度最大,其所争取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挂牌仅一年,就汇集了全国30家优秀动画企业,吸引注册资金2亿多元,美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地企业也排起长队陆续入驻。这些企业在杭州国际动漫节、韩国国际动漫展、戛纳国际电视节等大舞台上大展身手,而入驻企业的强大的协作网络,不仅具备每年达到上万分钟的生产能力,还基本形成了动画原创、动画产品生产加工、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动画人才培训的产业链。而这种超常的成长速度,主要得力于政策的有力扶持和推动。常州市自2004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卡通产业发展规划》,从原创品牌、原创能力、龙头企业、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以扶持原创为核心,紧跟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并进一步制定了实施细则。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在全国15个动画基地中堪称翘楚。如对入驻基地的企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总额形成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三年内全额奖励返还;租用的开发、生产和办公用房房租第一年全免,第二、第三年减半收取;去年基地有三个项目上报省发改委争取扶持基金,三个项目全部入围,可获扶持资金数百万元,广电、科技、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专门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产业政策构成的巨大磁力,使海内外动画企业为之心动,纷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或入驻基地,今年已经有32部动画片通过了广电总局的立项,其中12部动画片将在年内制作完成。在动漫产业的资源聚集以及产业链构建方面,南京已经落后于常州,但暂时的落后不等于未来的落后,因为南京具备的人才优势,的确是常州及无锡、苏州无法比拟的。从2006年开始,已经有40家动漫企业在南京落户,如落户浦口高新区的盛大网络公司,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都是国际一流的水准。同样在此落户的“鸿鹰动漫”则有着100多人的设计队伍,具有全套动漫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公司创作的卡通片《功夫学园》和《象棋王》共156集2 000多分钟,创造了南京地产动漫的新纪录,该企业从南京丰富的人才资源中获取巨大收益后,已决定将位于苏州的总部搬到南京。但目前问题的关键是,南京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扶持政策,都是各个区自行主张,且存在不系统、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南京要想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前来创业、发展,就必须尽快拿出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扶持的产业,同时在产业政策、税收、风险机制等方面制定出系统的法规或条例。

(二)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意产业者的风险

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在起步时,都不会有雄厚的资本、完善的市场渠道,需要靠智慧的放大来快速推进企业的快速成长,这一点和新经济企业的生长模式是一样的。我们在南京的世界之窗软件园、江苏文化产业园以及河西CBD国际创意产业园,对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创办人进行访谈中发现,资本小、场地小、市场窄、人才缺失是这类企业起步时的共同特点。但这些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开发的产品都具有比较高的附加值,但昂贵的市场开拓费用又常常令他们望而却步,这就需要风险投资者的鼎力支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这些企业走的是“精英路线”,宁愿用高于市场行情数倍的薪水聘请顶尖的设计师,也不为了撑门面多招一般水平的设计人才。建议南京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实行重点扶持,即从南京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主导产业规划的战略高度,选择几家起点高、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园区,设立一定的技术门槛,对引进的中小企业综合筛选后,进行资金、技术、税收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上的支持。一旦其中的部分企业突破了发展的“瓶颈”,在核心技术或市场份额上具有行业的优势,就迅速推介给战略投资机构或风险基金,尽快进入资本市场,逐步构建起产业链,以形成良性的高成长的发展态势。以南京河西CBD国际创意产业园为例,到2006年5月,已经有100多家公司确定入驻该创意产业园,其中约有80%的企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这些企业之所以表达了强烈入驻的意向,主要是看中建邺区政府已制定的以财政支持名义返还的100%的税收。可见,南京应对当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供求和盈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确定文化创意产品的税率和企业的税收政策,从而在整个城市形成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者的市场风险,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三)打破行业界限,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企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与创意是产业之魂,产业是文化创意之根,核心技术、工业设计以及市场推广,都需要各个领域的文化创意人才。而高端创意人才最大的成就在于自身的价值的体现。因此,有眼光、有实力的创意企业都会不惜代价争夺高端创意人才。作为全球最大的创意企业美国微软公司,每年接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求职申请达12万份,即使面对如此众多的求职者,比尔·盖茨还时刻感觉人才的危机,不论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现有他满意的人才,他都会不惜任何代价邀其加盟微软。而目前在新经济领域对微软最具挑战性的Google公司,其总部空间五彩斑斓,人们看到的不是大型计算机设备,而是玩具、宠物、堆积如山的免费冰淇淋,员工的办公室里可以安置小狗的位子,员工可以在公司总部玩轮滑曲棍球;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员工可骑乘电动滑板车或者儿童用的玩具车,甚至还有专门的按摩师。因为按照Google的规定,员工们要有20%的工作时间用来做各种运动。这种智力乐园式的办公场所,让员工享有更多冥想的空间,让工作变成了一种乐趣,也为公司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创意。由于处于市场前沿和研发核心,进入创意产业园的各类人才也和企业一样具有高成长性。我们从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南京的主要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态势来看,它们对人才构成要求很高:一类是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起码受过三个学科以上复合教育,如文化艺术的理论与创作、网络设计或相关专业技术、工商管理或金融经贸教育;另一类是在企业内、行业内、创意产业园区内配置不同的专业人才,形成多种创意人才的互补聚合优势,因为创意产业园区既需要优秀的科学家、设计家、工程师、建筑师、投资人、金融家,也需要“波西米亚人”,即富于灵感的艺术家(包括先锋艺术家)、民间艺人、自由撰稿人、文化学者,甚至哲学家,因创意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形化、文化化和艺术化;还有一类就是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他们在创造的境界上是相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高度集聚功能,正是培养适合市场竞争力人才的最好的实验场。因此,南京一旦把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就必须站在国际化的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环境建设,创造适合国际化创意人才的生态环境,如制度环境、生活环境、交往空间、社会氛围等。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方面应该同心协力,共同为国际化创意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激励而作贡献。只有培养出大批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人才,强化了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集聚性,南京才能保持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高级业态,高起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通过主题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打造来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是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大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做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网络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来整合城市的一切空间资源,而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属于以地理方式构建的多组合创意业态。即使是政府规划的同一个产业园区,由于受到道路分割、资源限制以及投资回报预期等方面的制约,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通过“越界”来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重组与合作,而数字化高端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眼光的产业园区,既要依托一定的实体创业产业园,同时要在实物设施的创意产业园区基础上打造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创意园区,建设一个能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化网上市场和数字化的交易平台,构建虚拟的产业园区的信息数字交易港,以最新的技术方式实现官、产、学、研等各个链条上的数字化高端整合。南京目前正在全力打造软件名城,此举应该和打造高级形态的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目标结合起来。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在宁设立科技研发机构若干政策的意见》、《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软件企业高级人才专项奖励实施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初步形成了软件企业在研发创新、孵化创业、产业化的环境。2004年,南京的软件企业超过600家,有7家进入全国软件业百强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20多家,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1500家,实现软件销售收入达109亿元。如果南京能把全国软件名城的打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政策、资本、税收等方面进行有机对接,既在宏观上整合了城市的技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同时又为一些软件产品注入了文化的基因,增加了附加值。在技术领域,把“软件名城”与“文化创意之都”结合起来,又可生成新的立体的产业链。无疑,从超前的战略眼光来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培育具有规模效益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立体的产业链,也不失为很可行的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Florida R.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New York:Basic,2002

2.Scott A J.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0

3.Charles Landry,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4.赵曙明.企业人才国际化:江苏省的机遇与对策.江苏省人才国际化研讨会.南京,2005

5.王如忠.创意产业引领上海新一轮发展.社会观察,2005(2)

6.任雪飞.创意产业的崛起与城市发展的便利性.城市规划导刊,2005(1)

7.吴绍中.加快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湘潭大学学报,2006(3)

8.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科技与管理,2005(1)

9.曹劲松,孔利,钟关虎.《南京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报告

10.李程骅.创意时代:传统媒体变革的新机遇.传媒观察,2006(8)

11.叶南客等.都市经济新景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战略思考.见:中国房地产评论(第6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注释】

(1)李程骅(1965—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教授,兼任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系主任、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