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是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是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管理, 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 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 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是新形势的客观需要_公安机关视野下的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整个社会由以往的静态封闭转变为动态开放的格局; 同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客观上也推动了社会运行的动态化趋势。 这些因素的交织使得社会治安面临的不确定、 不肯定、 不稳定的因素增多, 社会治安出现了新变化、 新特点、 新问题。 在封闭静态环境下所形成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 已呈现出极大的滞后性, 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动态开放的新形势。 在新形势下, 为了掌握治安管理的主动权, 必须创建与动态开放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机制。

(一) 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要求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发展的瓶颈将逐一放松, 这能帮助政府腾出手进行新一轮改革, 中国城市化推动在今后的15年~20年可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是公安机关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而进行的大调整, 也是一项社会工程。

在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我国社会治安尽管保持了大局稳定, 但案件数一直在高位运行。 从全国情况看, 2009年全国共查处治安案件1105万起, 刑事案件立案450万起以上。 同时, 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的犯罪高峰有一个十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从周期上看,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特别是2012年以来, 一些地方杀人、 爆炸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到社会治安稳定。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面临的治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 公安机关必须创新工作方式, 创建适合动态开放环境下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全方位覆盖的治安防控体系, 增强对社会面的治安控制, 以有效的应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管理, 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 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 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 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 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 社会化、 法制化、 现代化水平为主线, 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转变现有公安机构的职能为切入点, 以在社会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运转协调的服务管理合力为着力点, 努力实现“社会平安、 群众满意、 警民和谐、 科学发展” 的目标。

(二) 犯罪的动态化趋势增强要求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

伴随着利益格局的多样化,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呈现灵活、 多变的趋势, 整个社会处于人、 财、 物的高速流动状态。 社会的动态化趋势极大地冲击了在静态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控制体系, 使犯罪活动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 流动人口犯罪、流窜犯罪、 跨区域犯罪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动态化犯罪的冲击, 使得原有的静态社会控制模式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为了应对犯罪动态化的趋势, 公安机关必须创建针对动态社会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 以有效提升对社会的实时管控能力, 最大限度地压缩犯罪空间。

(三) 警力不足的客观现实要求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

警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成为制约公安机关职能有效发挥的瓶颈问题。 在严峻的治安形势和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面前, 按户籍标准配备的警力显得严重不足, 而担负的任务却越来越重。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不能无限制地增加警力。在这种形势下, 公安机关只能通过创建治安管理新机制, 以机制创新盘活有限警力, 进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从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