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客观评价自己,适应职业需要

客观评价自己,适应职业需要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后才能获得成功都是正常的。(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择业自信心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其实质就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大学毕业生应冷静思考自身的条件和就业的定位,分析个人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地确定择业的方向和期望值。其实,心理上的最大障碍是自己,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也是自己。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后才能获得成功都是正常的。在此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是难免的,产生心理冲突、心理误区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也是正常的。但是要将产生的心理问题及障碍及时调适,这是尤其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才能适应变化中的就业市场,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极调适,做到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一)适应市场,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而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办法,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可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也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抢先到这些地区工作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择业自信心

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其实质就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大学毕业生应冷静思考自身的条件和就业的定位,分析个人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地确定择业的方向和期望值。毕业生要按照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充分做好择业前的准备,以增强择业的自信心。

(三)积极参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

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大学毕业生应珍惜机遇,积极参与竞争,不怕挫折,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理想。敢于竞争就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实力,靠真才实学,而不能靠纸上谈兵。

(四)调整心态、完善人格

人的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态是一种进取的心态,消极的心态是一种防卫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在求职中偶尔出现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总能运用积极的心态支配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思考、乐观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失败者则总是受制于压力、困难及疑虑的左右,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还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我人格的不足和缺陷,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

(五)适度宣泄

大学生面临毕业时,经常会因一些事情影响个人的情绪,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性情暴躁等情况,适度的宣泄是消除这种不良情绪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向家人、朋友或老师倾诉,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一吐为快,使自己得到适度的宣泄,从而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理智。当然还可以去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如去打球、爬山,有意加大运动量来宣泄,达到平衡心态的目的。

(六)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但很多人对此认知度不够高。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心理困惑,可以到心理咨询部门或者机构进行咨询以寻求帮助。

知识链接

大学生择业需要注意四个心理问题

问题1:盲目自信、胃口高导致的巨大落差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挑来挑去挑花眼,这样容易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情绪,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殊不知,对于急功近利、扬扬得意的人,考官往往很反感。结果往往自己的优势是用人单位所不需要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等要求又不具备,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优势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从而大有生不逢时的感觉,心态一落千丈,自己认为名校名系,从小到大都是天之骄子,低就了就接受不了。

企业通常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有潜力的人、忠诚的人和敬业的人。对求职者而言,清楚了公司的用人要求,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求职方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未来新的就业模式是一个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被总结为“赚钱、充电、憧憬”,这个循环将贯穿我们整个职业生涯。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这个循环将从你与新公司的协调开始。首先,你将才智和精力投入到新公司中;然后你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工作能力,直到这个职位不再能满足你;最后你使用更高级的职业技能,以便得到更好的工作,使事业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循环模式让人充满自信,让每个人的事业和人生,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

问题2: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

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就是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有的同学大学学习不大好,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心里就胆怯,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在求职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甚至觉得自己确实真的不行,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

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认真加以克服。经过求职,要勇敢很多,成熟很多。其实,心理上的最大障碍是自己,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也是自己。不要一想到自己要在主考官面前说话,就开始想象负面的结果,就会怯场。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点集合起来,一一列举,形成一个优势。写下要说的重点,然后进行场景训练和演绎。所谓的优点是如何运用你的才干、能力、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这个优势就是你竞争的法宝。当然,自信不是自负,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但是,我们在阐述自己的优势时,不要不好意思,总觉得说自己的优点是不对的,开不了口、过分谦虚。勇气很重要,要敢于拉下面子,想尽办法去争取。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握手后又告别,最终没有得到。

问题3:盲目跟风引发频跳槽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又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这种心态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难免想有一番大作为,但是当自己的豪情被别人漠视时,也许会无力承受打击。当断不断、患得患失,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不能正确面对职场行情,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有不少刚毕业的新人自恃能力高,总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屈才,刚踏进单位就计划着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原来的山头最高。这个时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懂得自己平衡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抱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一窝蜂去扎堆,要选择与自己匹配的职位,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问题4:追求高薪四处碰壁

在选择企业时,“大、名、公、外”即“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仍是毕业生的首选目标。据宏威职业顾问调查显示,目前毕业生中,多数人更愿意到政府机关工作的占37.5%;选择到私企、外企工作的占32.1%;选择到大型国企工作的占22.9%;选择自己开公司的占7.5%。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跟风盲从、扎堆外企、实力不够、硬冲死拼,结果大都碰得头破血流、丢盔卸甲。

很多考生只是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练兵的机会而已。从大学生的角度看,选择外企也是一样,基本上是出于一种思维定式,总觉得外企就意味着丰厚的薪金、舒适的环境和更多晋升机会,人际关系似乎也没有国企那么复杂,外企的“造势”能力也比国企强得多。但很多高级管理人员认为在外企工作,无论英语多好,沟通还是会有障碍,无论职位多高都只是工具。而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国企既能给员工提供很高的薪金还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最重要的是需要对自己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有就是看哪种工作作风更适合自己。

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较之小公司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大学生刚毕业,选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机会、能够增长技能这几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己的职业还是一片空白,首先要为自己定下目标,该往什么方向发展,选择工作也就是要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或者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把金钱当做好工作的首要标准,你们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到了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再打破金钱与理想的平衡也不迟。其实没有完美的工作,每种工作都有好与坏的两面,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问题都会存在。如果觉得适合自己了那就尽量去忽略它的缺点,要学会平衡和知足。

(资料来源:http://zhiyeguihua.yjbys.com/daxuesheng/9400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