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结构市场化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对策

经济结构市场化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对策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交易中关键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价格调节要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政府只是矛盾的协调者,是解决矛盾的规则执行者。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以规范市场经济对财产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经济结构市场化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对策_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作用与当代表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建设处于起始阶段,再加之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必须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首先,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时,必须考虑宏观调控。即使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因多年经济危机的教训而转向对国家调控的关注,以降低和消解单纯市场的风险。微观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和相互竞争状态,其分散性和盲目性,可能加剧它们间的对立成为恶性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待完善,公有制制度下如何划分责权利和约束非法违规行为等,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其次,不能就经济论经济,经济结构始终和社会的其他结构形成相互作用的系统关系。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必须要考虑这些关系。第三,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将人还原为经济动物来处理的,这是将人的地位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人是主体,有理性和尊严,仅仅将之视作为追求物质生存而挣扎的动物,自然是将整个社会还原为动物性存在。这就是说,单纯市场经济不仅面临经济风险,而且面临政治乃至社会的全面风险。正如人和物的关系可以表现和反映人的关系一样,社会分工虽是人的关系,但是却体现了社会文明和发展的程度。如果不考虑社会文明和进步、不考虑人全面的发展和需要,仅仅将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方式来搞经济,就可能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能担当社会发展重任、有真才实学和体现文明进步的管理者、经营者,这不是一厢情愿和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在已经出现的恶性竞争中培养、扶持人才,必须要对人才的成长条件和可能性进行研究,而不能过于相信个人和仅凭关系形成的所谓“分工”。

因此,要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只是企业本身的事,而且是一个合理制度和市场环境建设的漫长过程。

解决多种所有制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宏观战略和智慧。我们不否定多种所有制形式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而是在肯定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并保证人们必要的经济权利和精神境界二者追求的协调。为此,至少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度上,必须规定市场竞争的主体秩序,即什么样的人和经济单位能进入市场竞争或成为主体,它们的资格、权利和责任应当如何规范。显然其中的根本是明晰产权制度,只有产权明晰才可能规范经营行为,解决企业激励、企业结构、企业风险等涉及企业根本利益的问题。第二,必须规定市场经济的交易秩序。即确立各种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交易规则,其中最根本的是价格规定和价格竞争的规则。在交易中关键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价格调节要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内容。第三,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必须建立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需要完备的肯定经营者正当合法的不可剥夺的权益和不能回避的义务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没有法律秩序,就无法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第四,建立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这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人文前提,如果没有规范市场行为的道德原则,如果市场行为无诚信,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及信誉,市场经济就难以健康运转,市场机制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只有协调包括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等社会主体的利益,使之变得和谐有序,才能使生产活动高效运转。必须保证一切合法经济实体享有平等投资的机会和权利。这些问题必须切实解决,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否则,它们就会谋求与权力的不正当结合。

2.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也使得政府职能发生相应转变。市场经济要求资源配置上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政府一般与此无干。政府只是矛盾的协调者,是解决矛盾的规则执行者。因此,要尊重企业自主权,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使之得以有序运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也要求政府转型,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大力强化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要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民主和自由,首先需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用人制度客观化;另一方面,尊重普通劳动者权益,使企业的逐利行为与社会总体秩序保持和谐。企业要重视质量、信用,政府应尊重社会公共价值、尊重劳动、努力协调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

要解决上述问题,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就必须有法律保障。我国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又要为其他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这些都需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法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承担新的责任。不仅企业之间会有法律纠纷。任何经济主体之间,乃至它们和政府之间都可能会有法律纠纷。另外,还应考虑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市场本身没有维护自我生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市场条件下的企业总在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企业主为了追逐个人或集团利益,常会导致诚信缺失,市场竞争需要货币稳定,这些都需要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宏观调控仍然是依靠法律力量加以调节。为了遏制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防止权力异化,保障经济正常发展,急需要完善法制建设。而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论国内和涉外经济行为,及境外的种种交易活动,都需要参照国际准则、惯例、法规进行调整。为此,首先要加强有关市场主体的立法,它是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组织形态和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要确认其主体资格,赋予其独立的权力和决策权。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以规范市场经济对财产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还需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及其监督法则,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行为实施法律调整。建立和维护自由竞争,诚信交易,互利合作的市场秩序,对市场主体与市场经济行为,应明确规则,并使之成为透明度较高的法律规则,这样,可使经营主体明确自身在市场活动中的行为准则,自行进入市场;也可使公众了解这些规范予以监督,对与市场运行有密切关系的监测手段和信息流动,也应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总之,市场化呼唤法制建设,只有在法律强有力的保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蓬勃而健康地发展。

3.思想文化建设的加强

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会导致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表现为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对此,我们首先要在法律为底线的基础上宽容、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其次是提倡主旋律,用科学方法引导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反对相对主义和不干涉的放任自流。具体地说,一方面,我们要有广阔的胸襟,要为人民大众的言论思想自由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和未来文化理想的建构,即对可能出现的社会思潮,做出前瞻性预测,加强对社会思潮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有的思想倾向做出预测,而研究传统文化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一个人既不能不远望自己的未来,也不能不反思自己的过去。只有在二者的狭缝中,才有可能真正地立足于现实。

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发扬社会美德,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要求应当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要发现和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以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进步。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做到与人为善,服务大局,实行依法监督和科学监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生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样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鼓励着人们干事业、干成事业的决心,尊重人们的创造愿望创造活动,使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道德是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人们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社会是否和谐,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在全社会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诚信为重点,结合各行各业实际,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推动市场经济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促进团结与和谐的良好互动过程,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良性有序发展的必要的文化环境。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精神文化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保证条件,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整合其他文化,抵制和消除落后、腐朽的影响,才能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将社会矛盾维持在社会发展的范围内。

【注释】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第2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