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鼓励和推动老龄人才社会参与,引导他们走向“老有所用”

鼓励和推动老龄人才社会参与,引导他们走向“老有所用”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在“老有所用”中的作用开发老龄人才,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用”,需要有多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努力。但是,为推动和引导这一工作走向正规渠道,形成合理的机制,老年大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主要理由是老年大学是面向老龄人的,关心老龄人才应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老年大学如何在开发和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在“老有所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9]。
鼓励和推动老龄人才社会参与,引导他们走向“老有所用”_“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

社会参与指的是面向社会,所强调的是“老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许多老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寿命延长,而且能较长时间保持健康,现在的老龄人能够对社会作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每位老龄人在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的指引下所参与的可能是正规的工作岗位,也可能是非正规的工作岗位;从事的可能是有报酬的工作,也可能是无报酬的工作,还可能是参与民间社团、老年协会、私营机构、老年大学、学术团体、文体团体、志愿者,甚至宗教团体的活动等,除了政府提供的服务之外,家庭、志愿者、社区老龄人组织,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特点要求社会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型社会,能够提供足以满足老龄人参与社会有需求的领域和活动项目,在这个前提下,老龄人的社会参与才可能从口号走向现实。

鼓励和推动老龄人社会参与可以采取如下三种方式。

1.拓宽老龄人社会参与的渠道

现在老龄人参与社会的渠道有如下四个方面,拓宽这些渠道正是当前老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科技咨询渠道。

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和有技术专长的退休人员,是我国老龄群体中的一支智力大军,以他们为主体的咨询服务组织已在全国各地兴起。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积极承担中小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工作。事实证明,在咨询服务这一行业,老龄人才可以大有作为。

(2)教育传授渠道。

我国有大批的离退休教师,继续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劳动。

例如,重庆退休教师协会主办各类业余学校165所,开设729个班,在校学生40 000余人。云南高教老年科技者协会成立8年来,累计兴办各种培训班114个,培训各种人才6 543人。

目前,离退休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办学的一支主要力量。

(3)卫生健康渠道。

卫生健康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老龄人才的参与,特别是离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例如,大连医疗卫生部门组织离退休医务工作者,自1995年以来,开办集体、个体医院35所,开设床位2636张,吸纳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1200人工作,串联门诊部120个,每天接纳门诊病人3600人,吸收1000余名人员继续工作。

(4)立足社区,构建“家门口”老龄人才社会参与的平台。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把社会参与的平台建在老龄人的家门口,是推进老龄人社会参与,发展社区的有力措施。

社区组织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可以为老龄人才的社会参与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意味着在老龄人社会参与问题上社区有着其他任何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提供多种社会参与的平台,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经验的老龄人的需求,如成立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书画社、保洁公司、家政服务公司、健康指导中心等。老龄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成就感、社会尊重感、社会价值感与意义感,这是其他组织或社团难以做到的。

2.积极组织老龄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老龄人再就业的机会毕竟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志愿服务者可以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内容则十分丰富,给老龄人留下了发挥自身价值的广阔空间。

例如,参与环境保护、社区服务、防灾赈灾、义诊支教、科普宣传、维护社会治安、指导开展社会文体活动、指导青少年成长、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

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特别需要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耐心等,这些恰恰是老龄人的强项。我国很多离退休老人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后,精神生活的需求随之产生,很多人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克服退休后产生的空虚和失落感,从中享受到新的生活乐趣。2008年奥帆赛、残奥赛上专门招聘的一批老年志愿者,青岛市文化局专门聘用的“五老”网吧监督员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位老人说得好:“老当离退,不做卧栈之马;体且健壮,愿放夕阳老牛。”这是很多老龄人参与社会的心情写照。他们通过讲革命传统、讲近代史、校外辅导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有许多老龄人积极参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老龄委开展的学形势、创和谐、讲法制等宣传活动。他们主动协助政府工作,参与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

3.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在“老有所用”中的作用

开发老龄人才,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用”,需要有多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努力。但是,为推动和引导这一工作走向正规渠道,形成合理的机制,老年大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主要理由是老年大学是面向老龄人的,关心老龄人才应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果老年大学能在老龄人才资源和社会经济建设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老年大学才能有活力、有生机、有价值,成为社会的需要。

众所周知,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而老年大学似乎是一个例外,好像它没有这方面的任务。现在很多人提到老年大学,好像只是老龄人的娱乐场所,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很多人认为老年大学除了帮助老龄人安度晚年之外,对社会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这一观点使老年大学办得不活,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老年大学忽视了对老龄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人才这一种重要的任务。

老年大学如何在开发和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在“老有所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9]。为此,老年大学应首先关注老龄人才“老有所为”的愿望,需要承担起纠正对老龄人才错误思想观念等的责任,在“老有所用”方面应具体地起到如下两个作用。

(1)推动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为实现“老有所用”创造条件。

老龄人才退休之后,独居在家里,不与社会接触,便失去了利用的机会,使这部分人才资源流失。对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实际上是做两件事。

①要大力倡导“积极养老”的新观念,冲破“封闭养老”的旧模式。创造条件,将这些人才凝聚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学术沙龙,使专业相近的专业人才能不断地进行交流,使他们形成合力,相互促进,激发新的思维,研究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老龄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智力的调动;工作重点应放在具有专长、专业技术、特殊技能、身体状况好、有志于再作奉献的离退休人才身上。

②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思考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向他们提出一些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课题,引发他们思考,充分运用他们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等特有的优势,参与决策咨询、区域经济规划咨询、科技攻关、工程可行性论证、扶贫兴企、科学技术成果评审,以及著书立说、讲学授课、培养中青年科技骨干等,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建设再作贡献。

老年大学应建立一种专门的机制来做这些事,使老龄人才凝聚成真正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及时发挥他们的作用。

(2)为老龄人才的“老有所用”搭建平台。

有了可以利用的资源,还需要有单位、有任务来利用这些资源。这就需要有一个“老有所用”的平台,使用人单位知道这些资源,使这些资源能在这些单位或任务中真正发挥作用。老年大学在建立这种平台中可以做如下四个方面的事情:

①设置老龄人才管理与协调机构。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为此,建议在老年大学中可以设立类似日本“银色人才开发中心”那样的老龄人才开发组织和协调机构,建立起与全市甚至全国联系的老龄人才网络,进行协调管理,实行分类指导,使老龄人才“老有所为”的心愿有处说、工作有人管、问题有人抓,把老龄人才“老有所用”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②推动国家调整不适当的对待老龄人才使用和管理的制度。目前在对待老龄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够适当的制度和政策,建议老年大学可以组织一些有水平的老龄人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一些研究,对这些制度和政策进行清理和调整。

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老龄人才服务体系和机制。老龄人才的“老有所用”同样需要面向市场。建议老年大学为积极培育和完善老龄人才市场方面做些研究,在推动和建立有利于老龄人才资源“老有所用”为宗旨的老龄人才服务体系和机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④建立“老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老年大学可以扮演这种“中介机构”的角色,为各种类型的老龄人才牵线搭桥,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起联系,为老龄人才有“用武之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

当然,上述这些事情单独依靠老年大学来实现是困难的,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开头,提出问题,推动研究,老年大学应该在这些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