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大千二画龙湫

张大千二画龙湫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大千二画龙湫1937年春,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结伴游览了雁荡山,并以雁荡山水为题材,创作了《大龙湫图》、《西石梁瀑布图》两幅山水画。有《张大千画册》、《张大千书画集》等。张大千一行游雁荡山时,当时乐清县县长张玉麟向他索画。这幅《西石梁瀑布图》是张大千在雁荡时创作好画稿,回到上海后,于同年9月完成。1979年,81岁的张大千在箧中翻到了《谒金门》词作,勾起了当年畅游雁荡山的回忆,于是又重画了《大龙湫图》。
张大千画龙湫_雁荡风物

张大千二画龙湫

1937年春,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结伴游览了雁荡山,并以雁荡山水为题材,创作了《大龙湫图》、《西石梁瀑布图》两幅山水画。其中《大龙湫图》还先后画了两次。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权,后改名猨、爰,字季爰。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九岁开始随母姐学习书画,12岁时被地方上称为“神童”。16岁在重庆求精中学时,因擅长画古装仕女,有“张美人”之称。18岁随兄张善子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20岁回国,寓居上海,先后拜曾农髯、李瑞清为师,学习书法诗词。21岁时,逃婚至松江神定寺削发为僧,法号“大千”,故世人称“大千居士”。三个月后,因不肯烧戒而逃离寺门,以行乞化缘为生。不久被哥哥找到,押回内江老家完婚。1936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1950年离开大陆,先后旅居印度大吉岭、阿根廷曼多西、巴西圣保罗等地,1972年侨居美国。先后出访美、法、日等数十个国家,并在那里举办画展。1976年,78岁高龄的张大千举家回国,移居台北,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5岁。有《张大千画册》、《张大千书画集》等。

张大千一生精力旺盛。26岁开始蓄须,红颜长髯,健步如飞,谈笑风生,迷恋京剧,精于烹调,讲究衣食住行,既追求中国古典传统意趣,又拥有西方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有“当代石涛”之称。尤精于绘画,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果蔬样样精通;工笔、写意、没骨、青绿、水墨,无所不擅;是拟古神手,仿古可以乱真。始习清初四僧(朱耷、原济、髡残、弘仁)画风,抗战期间泛涉各家,后去敦煌莫高窟等地临摹三年,超越宋、元、明、清,而上接北魏、隋、唐,遂创自己的艺术风格。年轻时,已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其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泼彩与泼写兼施,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代画宗。西方把他和毕加索并称为“世界当代绘画艺术双星”,誉为“东张西毕”。美国纽约世界美术协会推崇他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

1937年3月,在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后,展会发起人张大千与审查委员于非闇、黄君璧、谢稚柳等著名国画家,由温籍著名金石书画家方介堪陪同,结伴来到雁荡山,住在一家名叫“雁影山房”的旅馆(今雁荡中学所在地)。两天时间,他们先后游览了灵峰、灵岩、大龙湫、中折瀑、净名坑等雁荡主要景区的奇峰异嶂、飞瀑流泉,曾在净名寺铁城嶂前合影。游览铁城嶂时,张大千对方介堪说:“我断定雁荡山在几千万年至一亿多年前是火山地带,后来沉没海中,岩石受到海水的侵蚀;再后来逐渐露出海面;再后来呢,又遇到冰河期,遭到冰川、洪水的侵袭,岩石又进一步崩解和剥蚀,于是形成今日雁荡山奇丽怪特的山貌。”画家认定雁荡山是座古代的火山。

张大千一行游雁荡山时,当时乐清县县长张玉麟向他索画。于是在离开雁荡前,在旅舍拼上两张八仙桌做画案,铺开一张宣纸,张大千开始挥毫泼墨,一会儿就画成了一幅云烟横飞、气吞丘壑的雁荡山色图,取名《大龙湫图》。图上题有《谒金门》词:“岩翠积,映水渟泓深碧。中有蛰龙藏不得,迅雷惊海立。花草化云狼藉,界破遥空一掷。槛外夕阳无气力,断云归尚湿。”突然,张大千连叹:“可惜,可惜!”因为没有印章压纸。一幅国画,须有诗、印相配,才堪称上品。方介堪接着说:“不要发愁了!”于是拿出随身所带的刻刀,找来一方章石,细细揣摩一番,便持刀刻了起来,不久印章刻好,染上丹泥一盖,眼前就出现了清秀的“东西南北之人”六个白文篆字。此印章系即兴挥刀之作,不知现存何处。

印章文“东西南北之人”,是指当年同游雁荡的五人:江苏常州谢稚柳、浙江温州方介堪(东)、四川内江张大千(西)、广东南海黄君璧(南)、山东蓬莱于非闇(北)。这段现代文化界的佳话,已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谢稚柳(1910—1997),中国书画家、书画鉴定家,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武进人,历任上海文保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与西泠印社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及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介堪(1901—1987),金石书画家,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室号玉篆楼、蝉园、晚香堂,温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黄君璧(1898—1991),国画大师,原名允瑄,本名韫之,号君璧,晚号君翁,室名白云堂,广东南海人,后居台湾,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台湾师大美术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委员。于非闇(1889—1959),画家,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满族,山东蓬莱人,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西石梁瀑布图》画幅126厘米×56畅3厘米,纸本。此画为工笔小青绿山水,构图严谨,用笔精到,色彩清丽。中景西石梁瀑布于幽谷中奔泻而下,右侧高崖画有一棵苍松。近景石坡上有一老翁坐观飞瀑。画面清幽奇颖,气象博大高远,是画家青年时期一幅巨作。画上有题词《点绛唇》一首及跋文158字,记述游雁荡情况。《点绛唇》词:“石栋飞虹,砉然匹练垂天际。跳珠委珮,逶迤沾衣翠。荡涤烟云,人在蕊宫里。空凝睇,明朝吟思,梦掬银河水。”跋文为:“雁荡山奇水秀,微苦无嘉树掩映其间耳。此写西石梁瀑布,因于岩石上添写一松,思与黄山并峙宇宙也。图成更倚《点绛唇》题之。春间与蓬莱于非闇、南海黄君璧、武进谢稚柳,同游兹山,永嘉方介堪为乡导,下榻雁影山房。乐清张令索予辈作画。其时诸人皆无印,乃由介堪急就凿一章,文曰‘东西南北之人’。迄今诸人风流云散,唯予非闇犹得朝夕相见耳。偶忆及之,因书画上。丁丑秋九月,蜀郡张爰大千文。”这幅《西石梁瀑布图》是张大千在雁荡时创作好画稿,回到上海后,于同年9月完成。

1979年,81岁的张大千在箧中翻到了《谒金门》词作,勾起了当年畅游雁荡山的回忆,于是又重画了《大龙湫图》。他以晚年常用的泼墨泼彩手法作画,布局以大龙湫为主体,瀑布自悬崖飞泻而下。构图简练,画面水墨淋漓,色彩明朗。画上题《谒金门》一词,还题有记游文字近200字,内容与《西石梁瀑布图》跋文类似。此画现收集在台湾省博物馆1980年12月出版的《张大千画集》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