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率先开展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

率先开展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

时间:2022-05-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率先开展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1983年春天,一对浙江渔民夫妇抱着刚出生四个月的女婴,匆匆赶到二军医大长海医院肝胆外科来求助吴孟超。由吴孟超率先开展的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成功地为数十位4到12个月的婴儿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其中最大的肿瘤竟达1300克,除一例术后两年死亡外,其余全都健康地存活着。

率先开展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1983年春天,一对浙江渔民夫妇抱着刚出生四个月的女婴,匆匆赶到二军医大长海医院肝胆外科来求助吴孟超。这名女婴腹部长了一个硬硬的包块,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慌乱之中,经一名小儿科医师的提醒:去求解放军军医吴孟超救救你们的孩子吧!他们便连夜风尘仆仆地从舟山渔港码头赶到上海。吴孟超当即为女婴做了检查,明确诊断那腹内包块为“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于3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数患儿是在无意间发现腹部的硬块而就诊的。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50%以上的小病人发现时已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时机。肝母细胞瘤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期肝脏细胞的增生与分化发生异常所致。在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肝母细胞瘤约占50%。

如果不马上动手术,这个出生才四个月的小生命肯定会夭折;如果动手术,因为婴儿体质太差,血管细小且脆弱,可能难以接受这样一次大手术。吴孟超尽管已做了二十多年的肝外科手术,对这么幼小患者的肝脏手术却从未做过。其难度极大,后果也难以预测。

何去何从?确实太棘手了。面对渔民夫妇愁苦的哀求,他动了恻隐之心。

医生的一大天职是义不容辞地救命。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刚刚诞生就要被病魔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做医生的却束手无策,实在是一大悲哀。如果置之不理,更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冒再大的风险也得为女婴动手术。吴孟超安慰愁眉不展的渔民夫妇:“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www.guayunfan.com)吴孟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事们时,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已经功成名就了,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可他还是很坚定很固执地要尽最大努力去挽救这名女婴。于是,和团队成员制订了详细的适合婴儿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案,

并亲自主刀,花了一个多小时,成功地切下了女婴腹内重达600克的肿瘤,该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随后,吴孟超送患儿进了重症监护室。让吴孟超欣慰的是,小生命很顽强,三天后居然已能进食母乳了,一个星期后,各项指标全都趋于正常,体重还增加了1千克。10天后,她的父母千恩万谢地抱着婴儿平安出院了。

图 6-4吴孟超给手术后的患儿作检查(摄于1984年,二军医大长海医院病房,吴孟超办公室提供)

在吴孟超刀下救活了这个垂危的、幼小的生命,开了为四个月婴儿成功切除肝母细胞瘤之先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连美联社也把这一病例作为震惊世界医坛的重要新闻,迅速作了报道。这不仅是一台成功的婴儿肝脏手术,还开创了一个小儿肝脏外科的全新领域。

兴许是上苍的有意安排,当年的这名女婴18年后成为了一名护士,名字叫朱科娜,现在就在吴孟超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工作。当父母告诉刚懂事的她,“你是吴爷爷冒着极大风险,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朱科娜不假思索地回复:“那我将来也像吴爷爷一样做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初中毕业后,她决定报考卫校,学习护理专业,成为一名为病人送去爱心和温暖的白衣天使。卫校毕业前夕,她又一次来到17年前给她第二次生命的吴孟超爷爷身边,表达了期望能在吴爷爷身边工作,以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的心愿。吴孟超看到当年手术切除肝母细胞瘤的婴儿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姑娘,满心欢喜,也就留下了朱科娜,成为东方肝胆医院的一名护士,让她日后也献身于肝胆外科事业。原本采访吴孟超周围人物的安排中有“与护士朱科娜访谈”的打算,由于朱科娜本人谢绝,访谈只能作罢——笔者注。

当然,吴孟超对小儿肝脏外科的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1984年,一对印尼籍的华裔中年夫妇辗转万里来到上海,请求吴孟超为其出生刚12个月的婴儿林兴辉切除腹内肿瘤。在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去过好几个国家,找过好多位名医,都诊断为肝癌,但谁也表示无能力切除。这一对印尼夫妇已年过四十,中年得子,婴儿当然是他们的命根子。如今婴儿得此绝症,做父母的心都碎了。情急之下,他们不忘求神拜佛,但都无济于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中国有位叫吴孟超的名医对小儿肝外科很有造诣,便找到上海长海医院的肝胆外科来了。吴孟超听了他们的诉说,检查了婴儿林兴辉的病情,没有任何犹豫便收下了这位病婴,并安排孩子的父母陪住。

吴孟超的想法很简单:人家从印尼大老远跑到中国来找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对中国的信任。我们一定要站在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一切努力。

在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吴孟超亲手为婴儿切除了重达800克的肝母细胞瘤,使年仅12个月的婴儿脱离险境,转危为安。以后,这位男孩每隔两年都要到上海来复查一次。1987年11月18日的《上海大众卫生报》还刊载了吴孟超乐呵呵地亲着小兴辉脸蛋的照片。2001年7月,已在悉尼上大学的林兴辉又与父母来上海复查,他已长得比吴爷爷还高出了一头。

由吴孟超率先开展的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成功地为数十位4到12个月的婴儿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其中最大的肿瘤竟达1300克,除一例术后两年死亡外,其余全都健康地存活着。这一系列手术成功再次引起了中外医学界的震惊。

据2011年11月30日的《文汇报》报道:当年7月,来自江苏射阳县新坍的一岁半农家孩子小玥被查出患了肝母细胞瘤,无奈之下来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求助于吴孟超院士。10月13日,由吴孟超亲自主刀为小玥顺利切除了8厘米×6厘米的肝母细胞瘤。这是由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所设立的“小儿肝脏肿瘤治疗专项基金”资助的第一位贫困患儿,小玥的本次手术医疗费用获得了全额资助。吴孟超表示:“小儿肝脏肿瘤治疗专项基金会一直延续下去,我们要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里必须补充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例:1983年夏秋之交,由于吴孟超率先成功开展的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成功,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也引起邻国日本医学界的重视。同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肝脏移植学会邀请吴孟超参加会议,这当然不是因为吴孟超在小儿肝脏外科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功,而是由于吴孟超在70年代末已着手开展的肝脏移植的几列成功实践与理论探索。说起来,当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肝胆外科所做的肝移植手术并非国内第一例,排着他们前面的倒是上海的瑞金医院,吴孟超团队“试水”肝移植只是与同济医科大学几乎是同时,但从肝胆外科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等综合实力来看,吴孟超团队显然是遥遥领先的。吴孟超至今清晰地回忆起70年代末,他们尝试肝移植工作的艰难。尤其是面临正常肝脏供体来源的缺乏,有时为了抢救患者,不得不冒着风险将患者送到浙江省宁波,因为那里能获得供体。因此,移植手术后,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有时得在当地守候术后病人整整一周,待情况稳定后才返回上海。至今,吴孟超团队已成功施行了数百例肝移植手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1996年,一位来自连云港的初中女孩由于肝脏的豆状核变性,造成肝脏组织坏死,不得不进行肝移植手术。这位出生于世代教师家庭的女孩被确诊并须肝移植后,一时急得不知所措。好在知书达理的父亲头脑清醒地将孩子尽快送刚挂牌不久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由吴孟超和他的助手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如今这位当初的初中生已结婚生子,继承父母的事业,为“阳光下最辉煌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着。

回过头来叙述,那次在国际肝脏移植学术会议上,吴孟超荣幸地接受了日本器官移植学会荣誉会员的称号,会后还应邀到全日本好几所著名医学院校作有关中国肝胆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学术演讲,广受日本医学界的好评。说实在的,洋溢在吴孟超心中的激动是因为能对二十多年前那位傲慢的日本专家作出极有说服力的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