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留在祖国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留在祖国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时间:2022-05-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留在祖国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闻讯后,小镇李庄沸腾了,吴孟超随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师生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对李公朴先生等七君子为中国民主和平而奔走呼号的事情,吴孟超是一直心怀钦佩的。考虑再三,吴孟超终于决定继续留在国内,把书念完,以报效祖国。这是吴孟超生平第一次乘坐飞机。

留在祖国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闻讯后,小镇李庄沸腾了,吴孟超随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师生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整个李庄的茶馆饭店和街上到处都是人。富裕一点的同学倾其所有,拉着吴孟超及其他同学上了当地最高级的“留芬老饭店”吃饭喝酒。那天晚上,吴孟超喝得酩酊大醉。

师生们沉静下来的思考便是:同济何时能返回上海?屈指算来,吴孟超在李庄也呆了整整三年了。根据同济校史记载:蒋介石曾到宜宾巡视,问当时的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能否将学校留在四川重庆续办?徐诵明如实禀告,师生员工迫切希望返回上海,故无法从命。于是,同济迁回上海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了。1946年5月,同济大学决定从四川迁回上海。学校发给每一位师生一笔返上海的路费,不过得自己寻找交通工具。

吴孟超与吴佩煜商量后,决定先去一趟昆明。主要是吴佩煜的父母尚在昆明,她要去探望双亲。再说吴孟超的一位姓刘的同学,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昆明侨务处当上了科长,也曾多次邀请吴孟超去昆明协助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个缘由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凡自海外来的归侨学生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返回原来的所在地(国),由政府发给路费,有关的侨务部门负责办理侨生转(退)学事宜。吴孟超自1940年初离开马来西亚回国已六年多了,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家庭失去联系也有四年了,实在思念父母和弟妹,很想回侨居地马来西亚诗巫去看看。现在能到昆明申请一笔回马来西亚的路费,不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他俩相约另外几位同学,沿当年从昆明入川的原路,返回昆明。

那时申请回侨居国的侨生很多,办妥申请手续等待批复至少得花几个月。因此,吴孟超在昆明侨务处担任了几个月的临时抄写员,帮着填写表格。期间还兼做家庭教师,并在昆明的西南中山高级工业学校担任了两三个月的英文教员。这几项临时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对于经济拮据的吴孟超来说实在是“久旱适逢及时雨”了。

这期间,耳闻目睹的几件事对吴孟超日后去向抉择的影响还是挺大的。(www.guayunfan.com)7月12日早晨,吴孟超像往常一样去侨务处上班,发现昆明街道上军警明显增加,行人也在窃窃私语,似乎发生了不寻常的大事。原来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先生昨晚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凌晨在云南大学医院去世了。对李公朴先生等七君子为中国民主和平而奔走呼号的事情,吴孟超是一直心怀钦佩的。如今抗战胜利了,反动派竟然对这样的民主爱国人士也会下此毒手,实在令人悲愤。

7月15日上午,吴孟超同千千万万昆明各界人士去云南大学参加李公朴先生治丧委员会组织的报告会,聆听了闻一多先生感人肺腑的演讲。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首先大声质问: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为什么要杀死李公朴先生?

闻一多先生哲理独到地分析:

——这是他们(指反动派)的末日到了,他们害怕,他们恐慌,所以他们要制造恐怖!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疯狂行为,就是因为法西斯强盗恐惧人民力量的强大。

——反动派的无耻,正是李先生的光荣!

——反动派,你只看见一个人倒下去,却看不见千百个人会跟着站起来!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果然,闻一多没能“再跨进大门”,作完这《最后一次演讲》也惨遭特务杀害了。

这下,昆明市民被彻底震怒了!热血青年的吴孟超更是怒不可遏,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还在耳际回荡,“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个任务。”作为同济医学院学生的吴孟超心里明明白白。

那位在昆明侨务处工作的刘姓同学帮吴孟超办妥了有关回侨居地路费申请的手续,足足花了5个月时间。这5个月也让吴孟超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战后的满目疮痍,老百姓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了病没有任何保障……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主与和平的事业也亟待有为青年出力啊!吴孟超在关键时刻总会遵循“舍小家报大家”的做人准则。因此,在他领到了回马来西亚的路费后犹豫起来:现在要不要立即回马来西亚?回去了之后能不能再回祖国为争取民主与和平的事业而出力?是否应该回上海继续求学完成学业?……

剧烈的思想斗争,常常令他夜不能寐,食欲全无。扪心自问:“我千里迢迢从马来西亚回国,抱着读书救国的愿望,希望学成后报答父老乡亲,成为有出息的人。如今我已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了三年级,按照同济的学制,医学专业的理论学习为五年,加上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一共是六年。我学业未成,怎能半途而废呢?何况马来西亚家中的情况究竟是好是坏又不得而知,万一回去后再也不能回来呢……”

当然,他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割舍不下已经相爱多年的吴佩煜。爱情的力量当然也是让吴孟超作出是去是留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考虑再三,吴孟超终于决定继续留在国内,把书念完,以报效祖国。

吴孟超在昆明工作了几个月挣了一些钱,加上领到的那笔回马来西亚的路费,一改往日的拮据状况,便在昆明添置了一套崭新的西服。考虑到从昆明到上海交通实在不便,他又托侨务处的同学帮忙买了飞机票,于当年10月同吴佩煜一起乘美国军用运输机,从昆明飞到了上海。这是吴孟超生平第一次乘坐飞机。

兴许是吴孟超思念家人的诚意感动了上帝,偶然间从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同学处获悉,父亲已于几年前回到了福建闽清老家。而那时同济大学迁回上海的复校工作千头万绪,最早也要延迟到12月才能开学。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回一趟老家去见阿爸呢?从5岁离开福建老家,还真一直没有回老家去过。思父心切,说走就走。

原来吴孔钦在沙捞越积攒了一些钱,前几年回到福建老家,买了一块地,打算建房,以后人老了可落叶归根。没想到太平洋战争一爆发,他就回不了马来西亚了,只得在闽清老家住了下来,但战争的动荡与学校的不断迁移,他也确实联系不上吴孟超。

这时的吴孔钦已经是50岁的人了,长年的辛劳使得他的额头上添上了许多深深的皱纹,但精神仍很健旺。诗巫家中前几年的状况让吴孟超问得一清二楚。这下,吴孟超总算食有味夜能寐了。吴孟超也向阿爸详细汇报了这些年在国内的生活和求学的情况,阿爸听了自然甚感欣慰。望子成龙一如当年的吴孔钦叮嘱孟超一定得把大学念完,将来做一位名医,好光宗耀祖……吴孔钦还领着吴孟超去看了准备盖房子用的田和老屋后院堆放着的木材和砖石。

吴孟超回家乡还有一个夙愿——向舅舅汇报“成为有出息的人”的进程。哪里料到舅舅已去世了。吴孟超含泪上山看望了舅妈。

吴孟超很能理解父母思恋故土的情结,他对阿爸说:“以后你们回来了,我一定在二老跟前尽孝……”桑逢康:《吴孟超——游刃肝胆写春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第35页。

吴孟超在闽清老家住了将近一个月就回上海读书了。不久,吴孔钦也带着孟冬的媳妇回沙捞越去了。从此彼此再也无缘相见,这一别竟成了吴孟超父子的永别。

吴孟超回到上海后,便投入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中。

那时,上海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面对大批华侨青年飞回南洋,吴孟超坚定地选择留在祖国,迎接新中国的曙光。因为吴孟超自回国的第一天起,就下了决心:儿回来,就是要为祖国妈妈擦干眼泪,抚平创伤的。

这是吴孟超人生道路上极关键的第三次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