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拍摄纪录片《向肝脏外科进军》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拍摄纪录片《向肝脏外科进军》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时间:2022-05-0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我国是一个肝炎和肝癌高发的国家,为了让更多的受众直观形象地了解预防肝脏各种疾患的科学知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决定根据吴孟超团队的事迹,拍一部《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彩色纪录片。不幸的是,接下来的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所拍成的彩色纪录片《向肝脏外科进军》根本不可能如期上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居然把参与拍摄《向肝脏外科进军》还作为一条罪状,对吴孟超进行了“革命大批判”。

拍摄纪录片《向肝脏外科进军》_关于吴孟超的事迹

我国肝脏外科起步晚,当时又处于中外学术信息和技术交流闭锁的年代,以吴孟超为代表的我国肝脏外科工作者独立自主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在肝脏外科领域关键性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一系列领先工作,在短期内显著缩短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对于吴孟超团队的这一系列工作,著名肝脏病学家叶维法教授在他的论著中评价:“应该提出的是,在这个阶段(60年代)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等进行了肝脏解剖、肝切除后代谢改变、中肝叶切除等研究工作,使我国肝脏外科水平大大提高,广泛切除的手术也在我国较广泛地开展。”叶维法等主编:《肝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518页。

吴孟超和他的团队连连突破肝脏外科的“禁区”,接连创造了我国外科手术方面的奇迹,有关他的事迹和人物采访也被各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考虑到我国是一个肝炎和肝癌高发的国家,为了让更多的受众直观形象地了解预防肝脏各种疾患的科学知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决定根据吴孟超团队的事迹,拍一部《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彩色纪录片。

196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派出了国内著名的大导演和摄影师到二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与吴孟超团队合作。解说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担任,拍摄所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彩色进口电影胶片。导演郑小秋的意图是通过有情节的故事来普及医学知识,而不想拍成一部枯燥乏味、一般观众看不懂也不一定有兴趣的纯技术普及影片。因此,就不能采取通常纪录片的现场实录的方式,譬如跟拍吴孟超他们查病房、看门诊、做手术、搞科研……而是事先写好一个电影脚本,让吴孟超、张晓华、胡宏楷当剧中的演员,使影片在尊重技术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可看性。作为影片中的角色,“三人研究小组”成员多多少少需要有一点表演技能,这对他们来说要求还挺高,尽管他们在无影灯下,能如蛟龙戏水游刃有余,而在摄影机前,都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汗流浃背。无奈只得由导演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手把手地教,待他们照猫画虎学会了,再拍摄一小段,然后再教,再练,再拍……因此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前前后后花了吴孟超他们极其宝贵的大半年时间,后期制作又费了不少工夫。好容易1965年准备公映的时候,却赶上了部队取消军衔制。原来拍成的带有肩章、领章等军衔标志的服饰显然与现行规定不一致了,必须换成不分官阶,笼而统之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旗帜挂两边”的服饰。这样一来,影片就不得不重新拍摄不少镜头以作相应的替换。从现在的眼光看问题,倒是应该忠实于历史记录,真实反映那段岁月,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予以重拍,但那时一切都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谁也无可奈何。

吴孟超他们均是大忙人,他们的分分秒秒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毕竟当时他们的肝脏外科事业处于接连创新的阶段,三颗心全系在手术室与实验室,哪有时间陪着电影导演与摄影师们耗个没完没了?若不是为了宣传推广和普及科学知识,他们早就撒手不干了。再说领导上一再强调“这也是政治任务”,才不得不把自己变成让艺术家们赶来赶去的“鸭子”。话又说回来,在和郑小秋合作拍摄《向肝脏外科进军》,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整天忙得团团转的这三位大夫,让他们静下心来,梳理了一下这几年的科学实验与理论创新所走过的道路。(www.guayunfan.com)不幸的是,接下来的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所拍成的彩色纪录片《向肝脏外科进军》根本不可能如期上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居然把参与拍摄《向肝脏外科进军》还作为一条罪状,对吴孟超进行了“革命大批判”。甚至在批斗孙道临、郑小秋时也把他拉去陪斗,但每次批斗会结束后,作为“罪证展示”,倒会放映电影《向肝脏外科进军》。因此,那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参加批斗会的人不多,但听说要放映电影了,大家都踊跃来观看了。“这说明群众喜欢这样的科普片,这样的批斗会倒成了给脏胆外科作了普及与传播,效果也不错。”吴孟超访谈,2012年2月10日,上海。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如今吴孟超倒是这样来思考问题的,带有一丝苦涩的欣慰。

眼下,黄志强院士在《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的论文中评论:“五六十年代期间,吴孟超教授致力于肝脏解剖学的研究并发展了肝门阻断下肝切除手术,迄至今日,积累了世界上最大系列的肝癌切除病例。”

1964年,吴孟超在学术道路上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施了第一例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并获得成功。这一例肝癌复发再手术最早报道于1979年,此前国内外文献均无复发施行再次手术的报道。80年代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复发再手术逐渐被国内外同行广泛接受并应用,成为复发性肝癌患者有手术指征者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使复发患者获得了另一次根治的希望。

在20世纪60年代,根治性手术切除被医学界一致认为是治疗肝癌最好的办法,但相伴而生的术后复发问题也往往令人很无奈,国内外报道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达60%以上。以往的实践都表明,一旦复发转移,病人就没有生还的希望。因为对复发转移无论是再手术,抑或采用放疗、化疗,一般认为都不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教科书与文献都写得明明白白:凡复发转移的病人“再开刀”的和“不再开刀”的,最后的生存时间没有什么区别。但吴孟超认为,文献与教科书上的论述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还是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若是小的复发灶,若是远端转移的可切除病灶,在病人各方面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为什么不可以“再切除”?医学科学毕竟有其内在逻辑的,再说病人也有个体差异。吴孟超的成功往往都是敢于打破“传统”而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他同时开展的有关肝癌生物病理学特性研究,证实了肝癌存在单克隆和多克隆两种起源。多克隆起源者再手术能获得与初次手术相仿的疗效。自70年代起,由汤钊猷教授领衔的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团队,陆续对数百位小肝癌“复发再切除”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汤钊猷:《诱人的治癌之道》。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860页。

1964年5月,受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吴孟超作为团长率领中国肝脏外科代表团赴越南进行学术访问,与越南同行交流肝胆外科手术的技艺及术后处理的一系列学术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