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改革创新实现区域超常规发展

以改革创新实现区域超常规发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国内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和政策措施,建议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完善的试验区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结合江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举措,以促进南京实现超常规发展。
以改革创新实现区域超常规发展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五、以改革创新实现区域超常规发展

推进试验区的开发开放,要依靠省市的支持并加强区域合作。应该充分认识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分析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精心筹划,周密部署,通力协作,使试验区的开发开放能够顺利有序地推进。按照国内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和政策措施,建议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完善的试验区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结合江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举措,以促进南京实现超常规发展。

1.调整行政管理权限

“区域创新试验区”最核心的问题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议南京市委、市政府给予“区域创新试验区”相当于市级的经济管理、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等各项权限,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试验区发展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要素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建立高位调控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政府所拥有的要素资源的作用和所具备的行政调控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加大关键要素的主动衔接力度,合力推进产业、资本、人才、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跨江转移,加快试验区建设速度。建立高位领导机制,建议南京市委、市政府参照河西新城指挥机构的组成模式,成立江北地区建设指挥部,由市领导领衔挂帅,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实政策,明确目标,以强势的组织领导架构来引领推动江北地区建设,以高位的协调平台来解决瓶颈制约问题,实现组织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和发展力量的最大化凝聚。探索以开发区带动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开发区“事权集中、管理统一、高效精简”的优势,推动高新区、化工园与江北行政区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开发区带动辐射行政区,以行政区支持促进开发区,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

2.充分利用市场杠杆

以试验区为示范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彻底实行政事分开,使传统体制下的科研机构真正转变为市场型科研机构。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加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支持各类基地及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尤其要大力支持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将高新区和化工园作为国家高新业发展示范园区,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向高新区和化工园集中,充分发挥集群效应。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等在内的创新机制,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

3.形成新型金融支撑平台

建立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采用“引导基金”的模式,即政府创立的基金不直接投资企业项目,而是作为母基金,投资带动各个专业投资子基金,再投资于专业创投企业,以发挥导向和补位作用。积极争取在保险企业、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开放以及金融综合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试验区先行先试。设立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本行业各成员单位提供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等多项服务,提高行业资源融入能力,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施征信体系试点试验,将试验区作为南京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有关征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在试验区先行先试,建设全国征信体系示范区。

4.创新土地管理与利用

将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试验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试验区发展提供载体。一是创新试验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模式,建立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突破现有行政界限,将试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二是实行土地征收和农地转用相对分离,按照“一次审批、分期实施”的原则,依据试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试验区若干年的城镇建设所涉及的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总规模,一次上报批准,再根据建设需要和年度农转计划指标,适时实施农地转用,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用地供应。三是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纳入征地区综合地价,并开展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四是试行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和流转制度,完善土地配置方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五是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管理,优化土地收益的支出使用结构,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六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的多种途径和方式,以优先保障试验区发展为原则,为试验区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5.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

将探索和创新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重要任务,根据江北地区发展特点,循环经济探索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化工、电子信息、汽车等高新技术较为集中的开发区为重点,探索建设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形成品种多样、链条紧密、资源闭合流动、有效利用的新型生态工业结构。二是立足江北生态优势,高档次塑造生态城市名片。坚持“生态立区”方略,以生态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以生态元素提升产业层次,以生态品牌提升社会效应,以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品质,用特色意向区勾勒“生态江北”的轮廓,打造南京生态品质第一区。

6.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

对试验区所辖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对试验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试验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互动运作,用主力资本统筹各种要素,形成主力资本参与的强大建设动力。强化市场化组织,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实现由政府运作为主向项目外包为主的转变。强化市场化动力,坚持市场化运作理念,建立投融资大平台,充分调动存量资源的增值潜力。强化市场化投资,在试验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载体建设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和投融资平台运作机制,用市场要素引进建设主体,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多元投入、有效互动,形成引入主力资本不断实现突破的新格局。

7.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举措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下一步全国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如何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管理体制,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试验区不但要建成产业集聚区,还要建成现代化的新城区,并为区内农民向现代化过渡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释放和发挥试验区“强磁场效应”,把吸引力聚合成新的生产力,促进试验区持续发展。一是在规划工业生产区和新区建设时,配套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如家政服务、保洁、绿化、物业管理、收费、市场等,尽可能地多使用被征地农民,让失地农民参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二是在试验区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适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和服务行业。三是加大政府对生态、环保、劳动服务项目资金投入,把部分适合失地农民从事的工种和岗位留给失地农民,以增加其就业机会。四是建立了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把安置一定比例的失地农民作为招商引资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江北地区设立“区域创新试验区”,不仅是深入实践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更是充分整合江北各种资源、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将有利于推动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利于推动南京实现超常规发展,为全省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