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任务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任务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借助外力提升创新能力河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在二十位之后,与全国排名第二、第三位的京津进行协同创新,将加快破解河北省产业、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具有多重乘数效应,对提升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带动效应,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从河北省特点出发加快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促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借助外力提升创新能力

河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在二十位之后,与全国排名第二、第三位的京津进行协同创新,将加快破解河北省产业、社会、环境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具有多重乘数效应,对提升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带动效应,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从河北省特点出发加快超前谋划和顶层设计,促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一)采取多种协同创新模式

河北省是一个拥有近7300万人、18万平方公里的经济体,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发展经济学分析中也是一个“大国经济”的体量。所以,简单地将河北省定位为北京研发、河北转化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就河北与北京分工看,既存在着垂直分工(北京研发、河北转化),也存在着水平分工(河北与北京在同一产业层次竞争),还存在着河北拥有较优势的产业。所以,以协同创新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也不是一个模式。建议对河北省产业链与创新链进行梳理,构建以下三种类型的协同创新模式,最后形成一批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链:

第一类: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北京科技学科体系门类广博,拥有79家中央转制院所和59所高等院校,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1/3,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1/3,国家重点院校占全国的近1/4,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50%,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和产业化。河北省近临北京,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通过强化北京科技成果在河北省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河北省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第二类:河北为主,提升能力。在传统优势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有一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优势,如钢铁、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卫星导航等产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一定优势,通过与京津协同创新,吸纳京津科技人才为河北省的这些产业创新助力,进一步增强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国内地位。

第三类:破解难题,创新支撑。河北省县域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都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与管理创新难题,而这些正是京津的优势。通过加强创新合作,让有一定基础的县域特色产业构建起技术支撑,让现代服务业联结起高端人才支撑,能够大大促进河北省县域特色经济崛起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加快建设协同创新载体与平台

京津冀协同创新要落实到载体与平台上,才能将战略思路落到实处。新建、调整、提升一批面向京津的协同创新载体与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于:既可以针对京津科技创新资源专业特点搭建适宜吸纳、聚集京津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又可以与京津高层次人才建立起稳定的协同创新联系。建议:

(1)加快建设白洋淀科技城,为河北省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提供高端载体。建议充分借鉴硅谷、新竹等国际一流科技园发展经验,针对京津高端创新资源特点、需求设计与建设,超前谋划创新源头、园区环境、与北京相应的公共服务政策等,通过其关联影响、扩散效应、示范效应,为河北省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示范与引擎。

(2)建立一批中关村科技合作区,为京津科技人员到冀创新创业提供载体。目前秦皇岛已正式建立了中关村合作区,承德、沧州等地也在积极谋划。建议与中关村建立的科技合作区不要太多,既要发挥各市的积极性和优势,也要在省级宏观层面总体谋划。同时,要将关注点由享受优惠政策向与中关村建立稳定的创新联系转变,形成稳定的创新创业源,促进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面向吸纳京津高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新建与提升一批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将重点放在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创新链条、提供良好创新平台和服务上,吸引京津高新技术在冀转化和产业化,也吸引京津新兴产业向河北省转移。

(4)针对破解河北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产业共性技术,与京津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工程中心,推动河北省与京津大院大所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河北省的创新能力和对产业的支撑能力。

(三)出台促进各方主动合作的措施

协同创新涉及多个具体的利益主体,涉及省市县和企业等多个层面,必然产生利益分配、利益分享等问题,所以,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建立起激励兼容、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建议:

(1)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驱动协同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更多的创新主体合作、创新组织形成、创新资源流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形成等,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北京许多科技成果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南方省市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的结果。从河北省来讲,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规则、市场机制来促进协同创新。所以,河北省各级各部门、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要树立市场意识,做遵守市场规则、善于利用市场的能人。

(2)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鼓励作用。建议:一是设立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支持资金,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协同创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面向京津冀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等组织招标,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项目、工作予以支持,以京津冀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来破解河北省重大科技问题。二是对河北省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进行梳理,集成为促进协同创新的政策并适度优惠,面向京津两市进行宣传推介,吸引京津科技人员来河北省创新创业。

(3)根据河北省特点和实际,向国家积极争取与京津无差异的公共服务环境。河北省之所以出现高层次人才向京津流动、京津人才不愿意到河北来,很关键的一条是在京津能够享受到比河北省更优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议在推进协同发展中,将争取与京津无差异的公共服务政策作为向国家申请的政策重点,如高考录取条件、京津户口“含金量”、社会保障水平、中小学优质教育等,这是许多在京津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看重的。在过渡阶段,建议在环京津地区联合建立一批公共服务示范单位,如优质中小学分校、重点医院分院等,吸引京津创新创业人才到河北创新创业。

(四)建立协同创新“基础设施”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看,京津冀协同显然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期战略。推进协同发展、协同创新要有基础数据、信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支撑。建议:第一,建立京津冀技术交易网。通过整合技术市场信息资源,建立为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的信息平台,为京津冀区域内的企业、市县技术产权交易提供一条龙服务。第二,建立科技专家信息服务网。疏通京津冀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成果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建立京津冀科技合作、产业合作信息统计制度,定期发布,以便于对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动态把握,对运行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对未来发展进行谋划。

二、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破解产业技术瓶颈

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选择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以攻克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打造技术创新优势为核心内容,设立并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专项。

(一)生物医药专项

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市场空间广阔,利润率高居各行业之首。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环境的变化,我国疾病谱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不断创制优质新药,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药产品,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医药产业培育出了华药、石药、以岭、神威、四药等优势企业,取得了钙调素、丁苯肽、通心络等一批标志性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但目前河北省新药产品多为仿制药和引进产品,缺乏原创性前端产品,且存在原料药比重过大而制剂比重偏低的不合理产品结构,医药产业大而不强。通过设置本专项,突破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瓶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其关键技术主要是创新药物及制剂辅料研发、大品种二次开发等。

(二)新材料专项

新材料产业是河北省特色突出的产业之一,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但与国内外相比,在材料的高性能和功能智能化、绿色制造、工程化及规模化、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综合性能及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存在一定差距,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中小企业居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不多,明显制约了河北省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设置本专项,为河北省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关键技术主要是特种钢及有色金属加工、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设计加工、精细化学品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三)高端装备制造专项

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表现为技术上高端、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工艺和基础部件产业发展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为了破解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设置本专项。其关键技术重点包括:交通装备、端能源装备、智能专用装备、关键基础配套装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四)新能源汽车专项

迫于石油资源紧缺和空气污染严重双重压力,汽车工业正面临动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内外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的投入力度,高度一致地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呈现出大客车与乘用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汽车生产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局面。但总体上看,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偏小,省内具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较少。动力电池企业规模尚可,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偏重于加工制造。通过设置本专项,提升河北省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其关键技术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电池/电驱等关键零部件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技术攻关。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对促进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北省信息产业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基础产品领域优势突出,各类元器件及原辅材料等基础产品门类齐全,太阳能光伏、新型元器件、液晶材料、石英晶体谐振器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与周边省市相比,存在着产业核心竞争力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技术外生性强和根植性弱、外贸依存度过高以及“大进大出”的组装加工模式等问题。通过设置本专项,显著提升河北省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关键技术包括通信及导航设备研发、半导体照明新技术研发、平板显示关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六)新能源专项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势在必行。河北省在风力发电机组和叶片的生产研发、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生产研发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地位,但生产总量还较小,集中度不高,生产能力及规模偏小,骨干核心企业少。为提升河北省在该领域的整体水平,设置本专项。其关键技术包括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太阳能光伏技术及装备发展中关键技术瓶颈。

(七)钢铁产业升级技术专项

河北省钢铁行业在全国钢铁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已经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装备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在调整产业结构、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突破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非常紧迫。通过设置本专项,促进河北省钢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其关键技术包括耐腐蚀钢的开发应用、钢材减量化技术和应用、钒钛资源利用和钒钛产品开发、搭建高效率高质量生产平台的关键技术。

(八)现代生态农业专项

京津冀区域内人口密度高,不仅对农产品产量需求巨大,而且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速度的加快,河北省农业由生产型为主转向现代生态农业成为必然,确保本区域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本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主攻目标。其关键技术包括资源节约、高效型农作物种质创新及育种研发,粮棉果蔬菜等主体作物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资源优化配置,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京津冀果蔬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研发等关键技术。

(九)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专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峻。尤其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省份),水资源短缺(是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新标准的要求,大宗固体废物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要求,污染物排放强度大、负荷高,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本专项针对河北省钢铁、电力、建材、玻璃及制药大省的特点,就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开展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其关键技术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典型行业及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达标关键技术及装备、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十)现代服务业创新专项

转型升级是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的主题,从产业层面看,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是重要体现。从国内外来看,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融合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河北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35%左右,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与工业化中期世界规律不相符。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既有技术创新方面的,包括技术平台的提升、关键技术引导的业态变化,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催生的新产业,设置本专项就是通过政府支持,破解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创新瓶颈,加快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与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制造业服务化形成的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等。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从河北省科技资源与产业特点来看,虽然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优势,也形成了一批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但能够形成优势、位列前茅的不多。制约河北省产业发展的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研究市场需求。硅谷之所以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栖息地,与众不同的不是这里发明的技术,而是把这些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推向市场。换句话说,硅谷的故事是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的历史。著名创新研究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森伯格认为:“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以市场需求导向来实现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目的,是应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重点是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一)健全以企业为主、专家和中介机构等为辅的技术创新需求市场发现机制

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是技术创新的开始,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如果选择错误将造成重大损失。由谁来发现技术创新需求?显然,技术需求一般来源于市场,既包括消费者存在潜在需求、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其需求,也包括由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技术预见、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需求。但不管哪种类型,企业在其中起着核心主体的作用。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与消费者离得最近,为了竞争需要也始终在研究消费者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或引导消费者消费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除企业外,行业专家一直跟踪本行业的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市场动态,进行技术预见;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定位就是研究技术需求、推介技术成果、组织共同研发、进行技术服务等,这都是市场需求发现的重要力量。

所以,健全技术创新需求市场发现机制,就是建立主要由企业来主导、辅之行业专家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发现市场技术需求的体制。从政府角度讲,就是要由企业为主体来申报、组织,根据行业专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咨询、评审来确定和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机制。

(二)健全以利益为纽带、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获得市场利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的关键,所以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技术创新链利益分配机制,对技术创新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等给予合理的市场化利益。企业是技术创新及利益的主要受体,在技术创新成果完成后,必然需要进一步推动技术走向市场,获得创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收益,所以,技术创新的收益分配由企业来完成。虽然技术创新的分配是由企业主导来实现的,但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则,因为利益分配不合理难以使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企业也无法通过技术创新合作达到创新的目的。利益关系调整的核心是使参加技术创新的各方都能接受,各方都能保证创新的利益均衡。这也是市场导向的结果。对河北省企业来讲,要树立利益分享思维,学会与合作者分享利益。按照市场规律来形成利益分享关系,为了持续创新与竞争的需要,应当比其他区域、其他企业让利于合作者,谋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短期谋利、眼前利益就破坏了合作关系。

(三)健全以解决市场失灵、支持战略前沿为目的的政策促进机制

技术创新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在创新过程中存在技术成果的积累与共享,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和全社会带来额外的利益,也必然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但因为技术创新有高风险属性,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或不敢进行技术创新。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都通过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健全技术创新的政策促进机制,目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支持思路。通过减轻义务、减少成本激励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激励经济主体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目前河北省在这方面出台了相应政策,但还需要加大政策宣传与实施力度;通过赋予权利、增加收益激励技术创新,政府可以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经费支持,激发其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在这方面河北省需要增加经费、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赋予资格、授予荣誉激励技术创新,如对科研人员在职称评聘、奖励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来激励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二是形成政策聚焦。建议将分散在多个部门中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支持资金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定位与支持方向,与市场化的导向吻合起来,形成政府支持政策的合力。三是对政府为主设立的各类风险投资等要明确目标定位,完善业绩考核体系,使风险投资真正投入到风险事业中去,起到鼓励技术创新的目的。

(四)健全市场化的、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为目标的创新资源流动共享机制

创新资源只有通过市场化流动才能优化配置,这正是目前河北省存在的一大问题。建议:一是通过政府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起创新资源在全社会的市场化流动机制,消除企业、创业者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工资待遇、福利待遇、成长性等方面过大差距,让高层次人才更多地流向一线技术创新岗位。二是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改革,解决研究课题空转、一线科技创新人员职称待遇不公平问题,建立形成大学与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的良好机制。三是通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形成共享机制,使创新资源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政府要建立更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与效益

与先发国家相比,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式有特殊性,初始条件明显不同:一是体制逆向完善,没有经验可循,需要探索。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体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就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看,是逆向的,是破除原有体制后再建立新体制,其难度很大,次序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研究,谨慎从事。二是创新资源误配,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平台等游离在企业外,存在大量同质性或定位不清的创新机构,深化改革的难度很大。如何在充分发挥原有组织作用、将原有创新组织归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有不少教训。三是中国地大物博,31个省市自治区特点突出,科技创新在不同层级的政府如何定位,采取何种方式是应当研究的问题。并且,建国以来国家进行的科技资源布局,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各相邻区域间重复建设问题也很突出。这些都是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式改革的重要前提。根据国际一般规律,结合河北省特点,提出以下思路。

(一)明确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动因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达国家经验、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等综合考量,对现已经存在的政府科技支持资金进行研究和梳理,不符合政府定位的应当取消,对需要设立的要明确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能与作用,给其一个科学合理的“出生证”。同时,要根据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的特点和科技需求,研究全国整体的政府科技资金设立的原因与可能性,避免重复和低水平创新。根据改革方向,对应当加强的和应当取消的,分别明确思路,加快推进。

(二)根据不同阶段确定政府支持强度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其所遇到的问题、生存发展的关键点是不一样的,需要政府按照所处不同阶段和创新形式进行分类支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初期,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要高些。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逐步降低。但从国际经验看,一般在经济危机时期,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较高,在经济繁荣期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降低。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一般规律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强度较高的阶段,所以,政府加大创新投入强度、提高创新效率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职能。

(三)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

将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式完善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支持创新的同时,解决好科技创新资源误配置问题。主要包括:深化科技事业单位改革,将同质化的单位进行整合,在定位明确基础上整合资源;深化教育体制和科研院所改革,让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明确定位,积极参与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风险资本等热心提供资金支持,为新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撑。

(四)建立分散决策的资金配置与考核机制

转变科技计划管理方式,使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点配置到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上,是提高政府科技资源效率、破解技术关键问题的关键。重点是:一是将政府支持科技创新资金分配的决策权分解,将项目建议立项权、支持资金分配权、绩效评价考核权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与处室中,既可提高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又可减少偏差与腐败。二是建立科学严格的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市场规则由第三方进行评估,提高政府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创新型企业

(一)消除制约因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着技术研发能力强,成长性好,经济效益高,是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核心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多少,代表着一个区域的产业层次和产业技术水平,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育生成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面临的重要任务。

当前,制约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产业整体层次低,主要是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企业主动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动力也不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研发环节放在北京,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却放在河北省,有些企业虽然生产的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上难以实现。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措施是:其一,加快制造业的服务业化。河北省是制造业大省,但不是强省,主要问题是在“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处于劣势,推进制造业服务业,意味着依赖制造环节的优势,向前后延伸,通过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链优势、创新优势,可以有效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其二,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因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对部门的考核指标有冲突,所以在衡量标准、特别是有弹性的指标上,存在着一定的把握过严、优惠范围过窄等问题,建议出台相关管理部门协同的促进政策。其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与能力的认定培训。据调查统计分析,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对认定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认为太繁琐,不感兴趣也不愿意费事,这也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让企业知道努力方向与本企业的差距,弥补短板,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

(二)针对不同阶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要以做大做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目标,通过“孵化一批、创办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壮大一批”的发展路径,推动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快速提高,形成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无偿资助、创业投资支持、增强孵化能力、创新创业辅导服务、创新人才激励等措施,提高种子期项目创意转化率、初创期企业成活率,推动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扩张。

对于产品有一定市场成熟度、企业成长性较高、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投融资支持、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增强中介服务等,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含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品种、商标专用权等)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企业家。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细分领域内居全国前列,建有实力较强的研发部门,研发投入占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的科技型小型企业,要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提升研发能力、强化要素支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推动企业上市、提升品牌知名度、构建产业集群等措施,培育形成一批拥有商标专用权、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和领军企业。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发展创新联盟和创新链条

一个区域、城市包含着创新体系各要素如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企业、政府等,如何整合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是各地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创新组织链接起来,形成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体力量,是目前各区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更多的是偶然的、不是稳定的,急需整合与提升,形成稳定的创新链和创新联盟。当前任务重点是:通过利益关系设计,解决创新链、创新联盟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包括创新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即在创新链形成中过于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使创新链和创新联盟难以形成;技术转移过程中对技术定价认知的冲突,这也是为何北京的技术向南方转移而在京津冀区域不能扩散的重要原因;合作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冲突,各方在合作中信息不对称,或有意显性知识隐性化,隐性知识更加隐性,创新链和创新联盟不易牢固。首先,要提高合作意识,转变思维模式,从整体出发,与相关主体建立战略创新关系,优劣互补,共同发展与整体优化。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研究和统一协调创新合作中的问题,打破产学研等之间的藩篱,推动创新链和创新联盟的形成。三是鼓励合作编制技术研发规划,联合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促进基础、应用与开发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的开展。

六、推动各市县积极创新,构建特色突出创新体系

(一)建立支撑和引领各市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从地理地貌上分析,河北省既有深山、丘陵,又有大面积的山前平原,还有浅滩和海域;从各设区市产业基础看,既有唐山、石家庄、邯郸等重化工业城市,也有偏轻型化的秦皇岛、承德;从科技资源看,既有占据政治优势而形成的科技资源占河北省三分之一的省会石家庄,也有科技资源相对贫乏的衡水、承德,是一个特色突出的省份。所以,建议要根据河北省各市的产业特点、科技资源特点,有目标地建立各有特色的创新体系,核心是支撑和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开展河北省区域科技进步监测

针对目前在省级层面的较重视科技进步,但市县层面因主客观原因重视不够的问题,建议开展区域科技进步监测,及时向社会公布,敦促各市县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前期研究,也已经进行了试验测算,在条件成熟时全面展开。同时,开展河北省在全国科技进步水平分析,及时了解河北省在全国的位次,主要差距,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制定促进各市重视创新的政策环境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国家和河北省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约有三分之一企业不知道,有三分之一因种种原因未落实,所以,如何敦促各市县落实好科技创新政策是推进创新合作的重要任务。主要有: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成果孵化和创新的支持政策,对入区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按税法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切实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多种模式的产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中试和实验中心建设,省、设区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科技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向在孵企业倾斜。从政绩考核体系上,更多地重视转型升级,所以建议加入更多的科技创新的指标,减少粗放型的投资、产值等指标,促进各市县领导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七、适应创新发展新趋势,融合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驱动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子。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管理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新兴的产业巨头,无不是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典范。如人们所熟悉的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我国的联想公司等,都是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要推进管理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推进行业对标活动

河北省“十二五”时期开展的行业对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明确技术、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距,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更加具有了前瞻性和科学性。未来要根据新形势变化,对原有的对标内容进行扩展,加入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有关指标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行业对标活动,推进企业向标杆企业学习,并将对标活动作为对国有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争取涌现出更多的行业领军企业。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要适应人的特点而进行研究,以人为本在企业应当更充分体现,唯此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将人才聚集到企业。开展针对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咨询、培训,支持家族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投资主体及股权设置的多元化。

(三)鼓励企业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河北省因为是传统产业大省,从企业管理者到经营层,缺乏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也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课和强化的任务很重。所以,一是相关部门要组织有关培训,形成相应的知识背景。二是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每年评选河北省商业模式创新典型企业,进行宣传和示范,让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转型升级、塑造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三是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业发展资金,要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考核的重要条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和考核。

八、以人才创新需求为导向,聚集和充分利用人才

(一)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薪酬机制

一个区域能否聚集能够支撑其发展的人才梯队、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核心是待遇,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目前的薪酬制度,建立起以市场价格为基点的激励机制,是“十三五”河北省应当解决的重大问题。重点是:一是强化对民营企业宣传与引导,鼓励其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建立与创新成果挂钩的薪酬制度,鼓励技术骨干、经营骨干持股增股,推行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是改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特别是解决目前存在的以职称为主的薪酬制度,让工作业绩成为薪酬的主要指标,建立起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业绩和成果为考核内容的制度,解决熬年头、看工龄的倾向,让国有单位的人才能够进得来,发挥作用大。三是以市场的价格吸引人才,解决河北省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逆流现象:采取多方面政策吸引省外人才,但高层次人才却流向了北京、上海等地。

(二)建立分需求强度的人才待遇激励机制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基础条件、发展导向等是差异较大的,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吸引人才、配置人才要与区域的自然资源相符合。以往河北省出台的人才政策中,更多的是平均化的政策,即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研究的是什么方向,是按照学历、学位、职称、留学经历等来落实待遇的,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也产生了特别急需的并没有来河北省工作,而并不急需的人才却来了很多,造成人力资源的误配置。所以,在未来要按照需求强度来制定人才政策,对河北省急需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人才应当是比照先进省份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对特别急需的、或者创新团队,针对人才需求可以特事特办,以解决紧缺人才瓶颈过大的矛盾。

(三)营造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内容氛围

高层次人才流动性很强,创新要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一般趋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产环境优良、生活条件舒适、创新氛围浓厚和制度环境民主的区域。从创新要素和高新技术企业流动性规律可以看出,要素流动的本质属性是不可改变的,但吸引要素的良好环境是可以创造的。在高端要素中,人是最能动的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等主体在人身上,如何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吸引来并留得下,靠的是发展环境,是创新创业的环境。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高层次人才能够与本地的产业对接,与本地企业形成固定的、长期的稳定关系,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良好匹配,能够根植于所在区域,才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所以,必须下大力气造就企业聚集的良好生态环境,增强创新要素和产业的根植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