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

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彭锻炼摘 要: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有不同的结论,但缺乏从整体外部环境研究FDI外溢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但目前关于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FDI溢出效应的发挥、公共支出与FDI溢出效应共同促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发展或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文献还很少。因此,从公共支出与FDI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彭锻炼

摘 要: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有不同的结论,但缺乏从整体外部环境研究FDI外溢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本文采用公共支出不同成分作为影响FDI外溢效应外部环境的代理变量,用2000—2011年全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分析方法,分析公共支出不同成分、FDI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累积效应,公共研发投入和货物出口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FDI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本效应;在促进FDI发挥外溢效应方面,政府研发投入、预算内基础设施投入和预算内社会保障与就业服务投入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专利制度的改革对FDI推动我国发明创造等原始创新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支出;FDI;区域创新能力;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一、引 言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和追求目标。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的来源或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R&D投入、FDI和国际贸易,关于R&D投入、FDI以及国际贸易各自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已经很多,但整合三者之间的共同影响、研究它们对创新绩效共同作用的文献还较少(Chengqi Wang and Mario I.Kafouros,2009)。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文献认识到外部环境或制度因素对FDI区位选择、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有些文献研究了本土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对FDI外溢效应的影响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或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Narula and Marin,2003;Nuno Crespo and Maria Paula Fontoura,2007;Sourafel Girma,2009);有些文献研究了人力资本积累、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质量及其流动、制度环境以及腐败等因素对FDI外溢效应的影响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或创新能力的共同影响(Lipsey,R.and F.Sjoholm,2004;Javorcik,B.S,2004;Gao Ting,2005;Awokuse,T.O.and H.Yin,2010);还有些文献研究了政府政策、公共部门透明度对FDI外溢效应的影响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或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Seyoum,B.and T.G.Manyak,2009)。这些外部环境或制度因素往往可以归结为宏观环境,是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治理、管制甚至直接投入资金来形成或建设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来引导企业投入,形成全社会研发资金多渠道投入的机制,才能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力质量等因素需要政府在教育、培训等多方面投入才能得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自由流动、反腐败等社会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才能更好地实施;最后,政府的一些政策或者宏观调节手段需要投入财政资金才能最终实现。同时,对于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宏观环境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必须由政府投入资金来建设和形成,也只有政府具有这个能力去建设和形成。因此,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公共支出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更具有综合性,能更全面地理解影响FDI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但目前关于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FDI溢出效应的发挥、公共支出与FDI溢出效应共同促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发展或提高区域创新绩效的文献还很少。

其次,关于FDI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或创新能力影响的结论也没有统一答案。一些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FDI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或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Buckley,Clegg,Wang and Cross,2002a;Buckley,Clegg and Wang,2002b;Falvey et al.,2004;Buckley,Clegg and Wang,2007;Kafouros and Buckley,2008);而另一些研究表明它们的作用不显著(Damijan,Knell,Majcen and Rojec,2003)。其原因除了与所选取的样本对象、研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以外,我们认为,与没有全面考虑FDI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说,R&D投入、FDI外溢效应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因,那么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外因,只有内因和外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改善区域创新能力。也只有同时考虑内因和外因,才能准确地度量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政府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能够较好地衡量一个社会的宏观环境,因为一个社会宏观环境的建设和形成可以从公共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得到充分反映。因此,研究公共支出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解决由于变量选取不全面而带来的纷争。[2]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劳动用工制度的规范、土地行政的垂直化管理等制度变化,使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正在消失。虽然近年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这种增长势头必将放缓。[3]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社会环境,为现有FDI外溢效应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提高各地区创新能力。这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同时,对于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当地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重要启示意义(Luo,Y.,Q.Xue and B.Han,2010)。因此,从公共支出与FDI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我国公共支出结构与FDI外溢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角新颖,综合考虑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因(R&D投入、FDI、出口)和外因(预算内教育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知识产权保护等);第二,根据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公共支出成分与FDI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投入要素以及公共支出成分影响FDI溢出效应建立模型,采用动态回归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全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介绍计量模型、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第四部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及文献回顾

前已述及,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R&D投入、FDI外溢效应及国际贸易,但它们作用发挥的大小或程度又受制于当地的宏观环境。我们可以用知识(创新)系统结构图来分析这个过程(见图1)。

图1 知识(创新)系统结构简图

资料来源:Gill,Indermit,2002.“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Knowledge Economy’:Technology-Skill Complementarit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oductivity and Policy”World Bank,Washington,D.C.Processed.

图1描述了新知识或创新产生和吸收的过程或环境。图的左边是正规教育,包括从中等教育、高中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图的右边是国外技术传播的途径和促进采用、适应和创造新的组织、生产、市场的政策工具与制度(简称为“技术系统”)。基础教育和宏观经济稳定是可持续地应用、适应和创造新技术的前提。通过中等教育和高中教育获得的技术可以使企业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采用和适应现有的技术以及培训工人,而研究生教育使企业可以在科技和工程方面创新和开发新技术。

开放带来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但更多的是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促进创新、培训和便利国外技术转移的环境。智力成果的注册和转化是技术转移的关键。政府精心设计的鼓励、支持培训和研发的政策(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竞争性配套补贴、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框架等),其目的是提供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工人和竞争性环境。由于培训和研发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只有政府的这些政策才能使它们达到社会最优状态。而规制管理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是重要的催化剂。

此外,还要通过网络组织将同一地区内不同企业进行有效连接,以避免因协调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整体系统,可以使整个社会从技术停滞落后的状态,经过个人和企业以技术升级、应用和适应新技术的方式吸收新知识,从而进入一个开发新技术和发展基础科学的知识创造阶段(David de Ferranti et al.,2003)。

科技研发活动(R&D)因其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和外溢明显等特点,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来引导或激励企业进行R&D活动和投入,以提高一国或地区的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投入在引导企业R&D投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改善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Guellec,D.and V.B.Pottelsberghe,2004;朱平芳,徐伟民,2003;岳鹄,张宗益,2008;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2009)。

FDI能够使东道国的创新活动受益,其主要途径包括反向工程、技术工人的流动、示范效应和供应商—客户关系(Cheung Kui-yin and Ping Lin,2004)。FDI的外溢效应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当某些条件得到满足时,FDI的溢出效应才会对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些条件包括国内企业和区域的吸收能力(Nuno Crespo and Maria Paula Fontoura,2007),人力资本存量、本地企业促进技术转移的利益以及竞争环境(Magnus Blomstr迸m and Ari Kokko,2003);FDI与正式制度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已有研究发现一些特别的正式制度如商业部门私有化、金融部门的改革、汇率和贸易的自由化等对FDI有明显的影响(Alan Bevan,Saul Estrin and Klaus Meyer,2004)。而国内学者杨阳、姚利民(2009)分析了技术差距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技术差距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吴一平(2008)研究了FDI与能源价格波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很难包括影响FDI外溢效应的全部因素,所以研究结论有时会有较大差异。

已有研究成果还存在着如下缺陷,第一,只考虑了影响FDI溢出效应的部分因素,没有综合考虑整个外部环境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第二,对区域创新能力度量主要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4],而没有采用专利数量反映溢出效应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第三,较少考虑R&D投入与FDI溢出效应的相互作用,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交互项。本文将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图1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正。主要包括:①以政府在教育、R&D、劳动力市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作为这些因素的代理变量,综合研究这些因素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作用,克服自变量不全面带来的误差;②以人均总专利数量以及不同类型专利授权数量作为因变量,从全国和不同区域两方面分别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方法,克服回归方程中的内生性问题;③采用公共支出与FDI的交互项作为自变量,研究公共支出成分与FDI外溢效应的相互作用对不同专利类型的影响程度。

三、模型和数据说明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建立以下回归方程,分析公共支出结构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公共支出结构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主要分析创新的来源(R&D、FDI和出口)与公共支出结构作为投入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就是回归方程(1);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创新的来源(R&D、FDI和出口)和FDI溢出效应(公共支出结构与FDI的相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即回归方程(2)。

其中,i表示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1个省区市,t表示2000—2011年各年,βi表示各变量系数,其余各变量说明如下。

Patent:每万科技人员拥有的专利授权数量,我们又区分为专利授权合计数(topat)、发明专利授权数(inve)、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数(util)和外观设计授权专利数(desi)。各年的专利授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及各地区的科技人员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PubR&D:每名科技人员占有公共投入的R&D资金,全国及各地区科技人员和公共部门R&D资金数据均来自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PriR&D:每名科技人员人均拥有私人投入的R&D资金,全国及各地区科技人员和私人部门R&D资金数据均来自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FDI:每名职工人均拥有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用各地当年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除以当年当地的职工人数得到,FDI数据来自各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职工人数、美元兑人民币各年中间价均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Pubedu: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用各地当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除以当年全部在校生人数得到,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教育在校生人数均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Pubinfr:每名职工人均拥有的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额,用各地当年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额除以当地当年的职工人数得到,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职工人数均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Publab:每名职工人均拥有的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用各地当年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除以当地职工人数得到,这个指标主要用来作为各地劳动力市场规制管理、建设发展以及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代理变量,因为劳动力市场规制管理和建设发展以及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均来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Expt:人均货物出口金额,用各地当年货物出口总额除以当地职工人数得到,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Ipr:知识产权保护虚拟变量。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局采取专利代理派出机构制,根据不同区域专利申请情况在不同城市设立专利代理派出机构,有的省份设有派出机构,而有的省份没有派出机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预算经费也无法获得。所以,我们用专利法修正情况作为虚拟变量。《专利法》自颁布以来经历了三次修正,1992年9月4日第一次修正,1993年1月1日实施;2000年8月25日第二次修正,2001年7月1日起实施;2008年12月27日第三次修正,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由于我们考察的时间段是2000—2008年,所以我们以是否实施2001年新专利法为判断标准,设置虚拟变量,2000、2001年为0,2002—2008年为1。

主要解释变量的统计描述及其相关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从表中的结果来看,FDI、pubinfr、publab、expt等指标的标准误比较大,说明各地这些指标的平均程度较差。从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来看,pubR&D、priR&D和expt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较高。

表1 主要解释变量统计描述与相关系数矩阵

四、实证分析结果及说明

由于样本涉及的时间段较短(T=9),而区域数量较多(N=30),隐含着被解释变量滞后项与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为了获得各解释变量系数的一致性估计,我们将运用由Arellano and Bover(1995)和Blundell and Bond(1998)发展而来的系统GMM方法对回归方程(1)和(2)进行估计,这一计量方法可以克服该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在statal1.0中,利用xtabond2进行系统GMM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

表2 公共支出结构、FDI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结果(全国范围)

续表

说明:系数下方括号中的数值是t值,******分别表示1%、5%、10%水平上显著;表中的L(1)表示各自变量滞后一期。

首先,单纯从作为投入要素方面分析,上一年自主创新能力对当年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平均达到0.747,而且非常显著,说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这也是由自主创新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预算内研发投入(pubR&D)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朱平芳,徐伟民,2003;岳鹄,张宗益,2008),这可能与目前我国的研发投入主要由大中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承担、政府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关。私人部门研发投入(priR&D)对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为负,而且统计上十分显著,这主要可能与企业研发投入量多面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有关。FDI对发明创新专利(inve)有轻微的阻碍作用,且统计上显著;而对专利总量(topat)、实用新型专利(util)和外观设计专利(desi)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虽然程度不大,但统计上很显著。预算内教育投入(pubedu)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说明我国的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还需引进创新教育,发挥教育对原创性创新的基础作用。预算内基础设施投入(pubinfr)在滞后一年对发明创新专利(inve)有促进作用,但对专利授权总数、外观设计创新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影响不明显。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publab)对区域创新能力都有轻微的促进作用,统计上显著。而代表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法》的修正(ipr)对区域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这可能是由于2001年专利法的修正延长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的保密期限,加大了这些专利的垄断程度,减少了专利申请者继续创新的动力。货物出口(expt)对整个区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次,从公共支出各要素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的作用来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还是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全部研发投入(R&D=pubR&D+priR&D)滞后一期值对专利总量(topat)、实用新型专利(util)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外观设计专利(desi)作用不明显,对发明创新专利(inve)有轻微阻碍作用。FDI滞后一期值对区域创新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影响的程度较小,但统计上显著。货物出口(expt)对区域创新能力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预算内研发投入与FDI(pubR&D×FDI)对专利总量(topat)、实用新型(util)和外观设计创新(desi)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发明创新(inve)作用不显著;而私人部门研发投入与FDI(priR&D×FDI)的相互作用对专利总量(topat)、实用新型专利(util)和外观设计专利(desi)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发明创新专利(inve)影响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与公共研发投入与私人研发投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有关,公共研发投入主要由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承担,没有竞争压力,与低端FDI合作较多;而私人企业存在较大的市场竞争,为了抢占市场,私人企业都与高端FDI合作,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具体的分析还要结合利用FDI的企业所有制性质进行详细分析。预算内教育投入与FDI的交互项(pubedu×FDI)对当地创新能力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说明当地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与FDI企业合作的效果还很不明显。预算内基础设施投资与FDI(pubinfr×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程度较弱,说明预算内基础设施投资对吸引FDI、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有积极作用。同样,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FDI(publab×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对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有一定的帮助。专利法修正与FDI(ipr×FDI)对专利总量(topat)、实用新型专利(util)和外观设计专利(desi)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对发明创新专利(inve)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统计上都很显著,说明2001年专利权修订促进了FDI增强区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可能与新专利法延长对原创性发明创造保护的期限有关。

五、结论与启示

在综合考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我们就公共支出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的累积效应,政府研发投入和货物出口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还不显著。②FDI作为投入要素,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资本效应,对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公共支出各成分中,预算内教育支出对区域创新都表现出一定的阻碍作用;预算内基础设施投资对发明创新专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全国都是如此;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说明劳动力市场建设、人才流动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作用显著。④2001年专利法修正除对中西部地区的发明创新专利有促进作用外,对其他专利授权数作用不明显,说明不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利。⑤在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方面,预算内研发投入对FDI外溢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预算内教育投入对FDI外溢效应的发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预算内基础设施投入对FDI外溢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东部地区;预算内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投入对FDI外溢效应有一定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而专利制度改革对FDI外溢效应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发明创造方面,有利于FDI促进高端创新活动的开展。总体而言,目前政府增加区域研发投入、进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规制是吸引FDI、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目前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从创新的三大源泉来看,政府研发投入和货物出口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而企业研发投入、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显著。通过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内因和外因分析,我们认为,各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应在以下方面多做考虑。

首先,优化政府研发投入方式,政府除了直接投入研发活动外,更多地采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企业更多地投入研发活动,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

其次,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促进各级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当地人力资本积累;在素质教育中增加创新教育内容,从学校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FDI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增加当地原创性发明创造等自主创新成果。

再次,加强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严格执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整体劳动者技能水平,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最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适当的机制设计,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既能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又能消除因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的垄断所带来的阻碍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Alan Bevan,Saul Estrin,Klaus Meyer.Foreign Investment Lo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13):43-63.

2.Awokuse,T.O.and H.Yin.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Surge in FDI i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0(38):217-224.

3.Blomstrom,M.and A.Kokko.Human Capital and Inward FDI.CEPR Working Paper,2003(167):1-26.

4.Buckley,P.J.,Clegg,J.,Wang,C.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ward FDI and Spillover Effects Linear?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ase of 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3):447-459.

5.Buckley,P.J.,Clegg,J.,Wang,C.The Impacts of FDI 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2a,33(4):637-655.

6.Buckley,P.J.,Clegg,J.,Wang,C.,Cross,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Economic Growth: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China.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2002b,11(1):1-28.

7.Cheung,K.-y.and P.Lin.Spillover Effect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Evidence from the Provincial Dat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25-44.

8.Crespo,N.and M.P.Fontoura.Determinant Factors of FDI Spillovers–What Do We Really Know?World Development,2007(35):410-425.

9.Damijan,J.P.,Knell,M.,Majcen,B.,Rojec,M.The Role of FDI,R&D Accumulation and Trade in Transferring Technology to Transition Countries:Evidence from Firm Panel Data for Eight Transition Countries.Economic System,2003(27):189-204.

10.Falvey,R.,Foster,N.,Greenaway,D.Imports,Export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Economics Letters,2004(85):209-213.

11.Gao,T.Labor Quality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5(16):274-292.

12.Girma,S.,Y.Gong,H.Gorg.What Determines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World Development,2009(37):866-873.

13.Javorcik,B.S.The Composi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Evidence from Transition Economi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48):39-62.

14.Kafouros,M.I.,Buckley,P.J.Under What Conditions Do Firms Bene’t from the Research Efforts of Other Organizations?Research Policy,2008,37(2):225-239.

15.Lipsey,R.and F.Sjohol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ducation and Wages in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73):415-422.

16.Luo,Y.,Q.Xue,B.Han.How Emerging Market Governments Promote Outward FDI:Experi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45):68-79.

17.Seyoum,B.and T.G.Manyak.The Impact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Transparency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9(5):187-206.

18.Wang,C.and M.I.Kafouros.What Factors Determin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Evidence from China.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9(18):606-616.

19.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政府R&D资助、企业R&D支出与自主创新.金融研究,2009(6):86—99.

20.吴一平.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波动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国际贸易问题,2008(11):85—91.

21.杨阳,姚利民.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回归分析.北方经济(综合版),2009(2):25—26.

22.岳鹄,张宗益.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1997~2006.当代经济科学,2008(6):110—116.

23.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经济研究,2003(6):45—54.

Public Expenditure,FDI and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Development

Abstract: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of FDI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are many.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angle have different conclusions.But the whole studies of FDI spillover effect on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research are lack which based on extern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us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public expenditure as proxy variable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effect FDI spillover,using panel data of every province in China during 2000—2011,and using dynamic SYS-GMM,analysi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public expenditure,FDI and their interaction of them on FDI spillover.It finds that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has the cumulative effect,public R&D inputs and export have obvious promoting role and FDI has capital effec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On promoting FDI spillover effect,public inputs on R&D,infrastruc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have obvious promoting effect.Reform of intellect right protection fosters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such as invention in China.

Key words:Public Expenditure;FDI;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Dynamic SYS-GMM

【注释】

[1]彭锻炼,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E-mail:pengdL315@yahoo.com.cn。本文得到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重点学科税务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资助。

[2]当然,这不仅要涉及公共支出的总量和结构,还涉及公共资金使用或公共产品生产的效率问题。而后者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本文暂不讨论。

[3]2009年出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见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00225_402622945.htm。

[4]这一指标有两个缺陷。首先,企业为了获得政府对新产品的税收优惠,会虚报新产品销售收入;其次,它没有反映对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改进方面的创新(Cheung Kui-yin and Ping Lin,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