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用满腔热血浇灌气象事业_竺可桢的故事

用满腔热血浇灌气象事业_竺可桢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用满腔热血浇灌气象事业_竺可桢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气象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台风”。这篇文章是竺可桢于1966年写成的。当时,竺可桢患了肺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竺可桢斩钉截铁地回答。恰巧,竺可桢正在看她前几天抄好的稿子。几天以后,竺可桢在外孙女抄写的稿子上,做了303处修改。竺可桢用满腔热血浇开了这束芬芳、绮丽的科研之花。

用满腔热血浇灌气象事业_竺可桢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气象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台风”。一部分人认为,曾经使地球表面某些地方出现冰雪覆盖的“小冰期”又将出现,许多现在没有冰雪的地方,将要被冰雪覆盖。一些学者还在散布悲观情绪,似乎地球到了“毁灭的边缘”。

在这一背景下,竺可桢准备修改他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这篇文章是竺可桢于1966年写成的。当时为了出席在罗马尼亚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他用英文写了初稿。六年过去了,许多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而竺可桢对许多材料、情况的掌握也比六年前又进了一步。但是,比起过去,他的身体状况却大不如前了。

1969年,林彪、“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疯狂迫害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当时,竺可桢患了肺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开始,他被迫停止了剧烈的体育运动,改为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不久打太极拳也坚持不下来,就改为散步;最后散步也不能坚持,他又改为工作一段时间,就站起身来做做深呼吸。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他决定修改这篇论文,家人都为他的身体健康担忧。(www.guayunfan.com)

有一天,儿子来看望他,听说他要动手修改论文,便提醒他以前已经写过一稿了。

竺可桢说:“那是用英文写的。”

“找位同志翻译一下,不就可以了嘛。”

“不!我一边翻译,还要一边修改。有的段落,要重写;有的段落,还要增加新内容。”竺可桢斩钉截铁地回答。

儿子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竺可桢却很有信心地说:“可以坚持下来。”

他的亲人都知道,这与其说是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信心,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的工作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这毅力与信念支撑着他衰弱的身体,鼓励他完成未竟的事业。

竺可桢开始动手修改文章之后,由于身体原因,进度非常慢,有时一天也写不满一页稿纸。记忆力也不失时机地来欺侮他,原来如同刀刻一般装在记忆仓库里的材料,现在却逃得无影无踪。有时为了查阅一个很简单的材料,他不得不翻上一整天书籍、刊物、笔记。

工作的重负使他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有一天,他去首都机场迎接外宾,大家都站在停机坪旁等候,一阵寒风吹过,其他人没有任何感觉,而他却险些被吹倒。事实证明,他瘦弱的身体已经禁不起太大的折腾了。

但是,这些都没使他停下手中的笔。有一天,他的外孙女来看望他,发现本来就相当消瘦的外公,现在不仅更加消瘦,而且脸上充满了倦容。她心疼地劝阻他别再写了。

竺可桢摇了摇头,用缓慢而坚定的语调回答说:“不能!”

“那么,您口述,我来给您记录,成吗?”

竺可桢又摇了摇头,仍然坚定地回答说:“不成!”说着,他把手头的几页稿纸推给外孙女,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我一边写还要一边修改。”

为了帮上外公的忙,竺可桢的外孙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外公已经改过的部分,由她抄写,然后外公再修改。

竺可桢觉得这个办法还算可取,便接受了这个建议。

竺可桢的外孙女坐下来,铺开稿纸,一页一页地抄写起来。她想,应该尽可能抄得工整、清晰,以便使外公修改的时候看得清楚些。她抄了一页又一页,原以为很快就可以抄完,谁知天色黑下来,桌上还有一叠稿子没抄。她只得带回家继续抄。

几天以后,她把新抄完的一部分拿给竺可桢。恰巧,竺可桢正在看她前几天抄好的稿子。她坐在外公的对面,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抄错或者抄漏的地方。一会儿,她看到外公的眉头皱了皱,接着把稿子放下,拿起红笔在一个字下面加了四点。她凑过去一看,原来自己把“黑陶文化”抄成了“里陶文化”。接着,外公又在一个地方点了四点。又过了一会,外公再次放下稿子,用红笔画掉一个“下”字,并且改为“背”字。是啊,一般人们都说“背风”,而不说“下风”。她越看越惭愧,后悔自己太粗心,把稿子抄错了。等外公把前一部分看完以后,她拿起稿子一看,原来还算工整、干净的稿面,现在被勾画上一个个红圈圈,被加上一串串的红字。这些细小的错误,一个也没能逃过这位老科学家锐利的眼睛。这是多么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啊!

几天以后,竺可桢在外孙女抄写的稿子上,做了303处修改。又过了几个月,经过反复校正的稿子,拿去打印了,打印之后,他又进行了修改。终于,稿子拿到杂志编辑部,打出校样,他再次进行了修改。

后来,工作人员把大样送来给他审阅,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个别地方仍然不满意,于是又拿起钢笔,继续修改起来。改完以后,他嘱咐来取稿子的编辑说:“开印以前,我还要再看看。”编辑感到为难了,只得请他身边的同志和竺可桢商量:“没有大的变化,是否就不要变动了?”编辑婉转地说明情况,希望他别再修改了。

最后,《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

竺可桢用满腔热血浇开了这束芬芳、绮丽的科研之花。此时已是1973年的春天,距离《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的发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

他就是如此认真工作,他所取得的每一个成果,全靠热血来浇灌!他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全靠毅力与信念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