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立兵符,建立战时军队体制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立兵符,建立战时军队体制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立兵符,建立战时军队体制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坦言:军队要打胜仗,首先要懂得习战之方与治众之法。打起仗来,还要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即“字号”制度,使指挥员心中有数。这些都说明王阳明的战前准备工作是缜密、细致和全面的。

立兵符,建立战时军队体制_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坦言:军队要打胜仗,首先要懂得习战之方与治众之法。所谓“习战之方”就是军队的训练课目,要注意和熟悉各种地形及其处置之法,包括阵法,要能在各种条件下作战。每个士兵要熟悉自己在行伍、阵法中的位置与手中的任务。所谓“治众之法”就是各个作战单位的编制,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班、排、连、营、团乃至更高一级的建制,要善于发挥整体力量。《孙子兵法·形篇》里亦言:“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是同一层面上的意思。因为军队的战斗力要靠单个战士的勇敢作战,重要的是要发挥军队作为集团、整体的战力。集体战力的发挥有一主要门径,那就是各个部队根据人数的多寡以制定队形,然后通过队形有规律地协调运动,从而产生整体战斗力。关于军队的编制、组成,王明阳参照古代兵书《尉缭子》的分数之法,提出了适于山地作战的组成编制:

每二十五人编为一伍,伍有小甲;五十人为一队,队有总甲;两百人为一哨,哨有长、协哨(即副哨长)二人;四百人为一营,营有官、有参谋二人;一千两百人为一阵,阵有偏将;二千四百人为一军,军有副将。偏将无定员,临阵而设。小甲于各伍之中选材力优者为之,总甲于小甲之中选材力优者为之,哨长于千百户义官之中选材识优者为之。副将可以罚偏将,偏将得以罚营官,营官得以罚哨长,哨长得以罚总甲,总甲得以罚小甲,小甲得以罚伍众。务使上下相维,大小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自然举动齐一,治众如寡,庶几有制之兵矣。

编选既定,仍每五人给一牌,备列同二十五人姓名,使之联络习熟,谓之伍符。每队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总甲,一藏本院,谓之队符;每哨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哨长,一藏本院,谓之哨符。每营各置两牌,编立字号,一付营官,一藏本院,谓之营符。凡遇征调发符比号而行,以防奸伪。其诸缉养训练之方,旗鼓进退之节,务济实用。(《全集》,1241—1242页)

山地作战与平原作战有异,不适宜大部队展开,只宜较小部队分散行动,重要的是熟悉地形,彼此能协调战斗。所以,王阳明的这道“立兵符”的编制命令就符合这方面的要求:人数最小的是小甲,只有二十多人,属小分队性质,既可独立行动,又可与别人组织合围;最多的是两千四百多人的军制单位,在山地作战中,尤其是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的条件下,已是大部队了。要使两千多人的军队指挥自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数量过多、臃肿,指挥起来更不容易,反而误事。(www.guayunfan.com)

其次是权限与奖惩等问题,军队的彼此权限一定要职责分明。各部队的指挥官必须是“才力优者”和千百户义官中的佼佼者,不仅有能力,还要熟悉本地的地形。打起仗来,还要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即“字号”制度,使指挥员心中有数。从最小的小甲开始,逐级建立战时人事档案一式两份,王阳明仅凭手中这份“字符”即名册,就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部队,具体的位置、任务。因此,指挥员的姓名、能力、籍贯等都了然于心,有功就奖,有过就罚,对号入座。“以防奸伪”总的要求是,建立这样一套机制就是要能“实用”,有利于战事的进行。

对此,他在《兵符节制》《预整操练》及《选募将领牌》中有更详细的记述。

在《兵符节制》一文中,王阳明提出“习战之方,莫要于行伍;治众之法,莫先于分数;所据各兵既集,部曲行伍,合先预定”的建军思想,认为军队要作战,必须要有统一的编制,有了统一的、严格的编制,在平时训练时就能动辄得法,打起仗来,就能指挥有方了。在《预整操练》告诫中,提出要让有实战经验的人当教练,如龙南县捕盗老人叶秀芳的部下多经战阵,就请他出来训练军队。如果军队只有竭忠报效之心,没有实际作战能力,而且彼此动作不协调,“兵违将意,将拂士情”,就不能心志齐一,这主要是平时以实践的标准训练不够的缘故。于是他下令,“各选部下骁勇之士,多者二三百人,少者一百人,或五十人”,“顺从其便,分定班次”,分配到各个部队的班、组里面,以实战标准训练士卒。“耕种之月,放令归农,其余农隙,俱要轮班上操”,每次训练操作时,都要给口粮,即管饭。训练有成绩者,“厚加犒赏”;“违犯约束者,时与惩戒”。在将领的选择上,王阳明强调的是在山地作战,必须“素有胆略”,“才堪将领,熟知贼寨险夷,备晓盗情向背”。“忠慎同密”即既忠心耿耿,又办事精细缜密。

这些都说明王阳明的战前准备工作是缜密、细致和全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