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把握改革方向,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把握改革方向,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把握改革方向,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付选刚2015年暑假,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第三期高等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学习。这“四个全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提升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共同的、首要的任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更是如此,更需要尽快提升质量。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把握改革方向,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付选刚

2015年暑假,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第三期高等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等专家的10多场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诸多的感触,愿与同仁们交流、探讨、分享。

一、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历史任务,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在题为《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报告中,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对“四个全面”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习总书记的“四个全面”有着完整的思想体系,是统领全局,指导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全国工作的基本遵循,当然也是指导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遵循。顾海良说,习总书记的“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这“四个全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www.guayunfan.com)

高等教育与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要想为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就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要依法治教,就要从严管党治党。

高等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实现小康,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所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努力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专家们普遍认为,现在,中国是出口大国、是制造业大国、是经济大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却不是经济强国。要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目前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但是拔尖的、创造性的人才仍然相当匮乏,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急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有创新才能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甚至政治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则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光荣、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有创新才能的,甚至是国内外一流的人才,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二、认清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推出有效有力的改革措施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等专家都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快速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考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好多省(区、市)的高考入学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要,所以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稳定规模、明确定位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

经过快速发展,我国已有2700多所高校,好多高校的在校生都在1万人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三四万人,而高校的生源不仅没有增加,有些地方还略有下降。所以,我国高校在招生规模上都不会有大的发展,高校不应该把扩招,把扩大规模作为重要目标,而应该稳定当前规模,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校,发展历史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专业构成不同、师资队伍不同、学生来源不同、所处地域位置不同,所以各个高校不必盲目攀比、不必都求全求大,要认真反思,要总结经验教训,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在适合自己的办学定位上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谋发展。使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等不同类型的大学各安其位、各显风采、各谋发展。

定位明确以后,就需要优化结构。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优化结构需要总结过去办学的经验教训,需要评估自己的办学条件,需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需要预测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在优化专业结构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必贪多求全。在优化课程结构上关键是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既要有比较精干的专业课程,又要有其他的通识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强化特色也很重要。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上。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历史文化特点、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势等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以凝练特色、突出个性

提升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共同的、首要的任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更是如此,更需要尽快提升质量。因为地方高校都是由过去的专科学校发展而来的,过去的基础差、底子薄,扩招以后专业大量增加、学生大量增加、年轻教师大量增加,而教育教学质量是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的。所以,专业多、学生多、年轻教师多,但教育教学质量低,是当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高等院校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校舍建设等条件外,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也很重要。

在教师方面,除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加强教师境内境外的进修学习外,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调动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重要。现在,制约教育质量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相当多的教师,尤其是大量中青年教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投入不足,平时学习得少,钻研得少,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使教育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得不到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制约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为教育教学活动从人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构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决定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大小是教育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会好。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弱,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性院校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求知欲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低,没有大的追求,上了大学以后就等着尽快毕业找份工作谋生,所以学习就缺乏积极性,缺乏动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使他们有追求、有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力,这样师生都有了目标、积极性、动力,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作者:教育科学教研部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