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谋生之道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谋生之道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时间:2022-04-3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谋生之道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回到打铜巷,吴承恩的身份已经是致仕乡绅。其中“小子”是吴承恩的谦称,因为他是晚辈。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万幻,付之云烟。从一个很俗的例子《贺杨封君七十障词》中,我们可以见识到吴承恩的功力。晚年的吴承恩就靠润笔也就是稿费糊口。这意味着晚年的吴承恩没有多少资产,但并不很贫穷,因为收藏的花

谋生之道_关于吴承恩的故事

回到打铜巷,吴承恩的身份已经是致仕乡绅。朝廷对退休回家的官员除了免除徭役和发放少量的津贴之外并没有特别的待遇,但由于他们经历过科举,又在官场上走过,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脉资源,因此都会得到当地官府和商贾财东的敬重,有些还会成为社会名流。

七月,族叔公叶荃七十寿辰,有柬来请。吴承恩理当到场,这是他回归乡里后参加的第一个公共活动,提前几天,他写了一篇《贺笛翁太丈七十寿障词》,誊好裱起送至叶家。前曾说到,叶荃,号笛溪,是吴承恩夫人叶氏的本门叔叔,虽然仅长吴承恩五岁,但吴承恩得称其为“丈”;而比照小辈的身份,就得称其为“太丈”。这篇障词完全是私人定制,说笛翁:

小子则以翁之所履有三:处则为贵公子,出则为贤士夫,倦而归也则为乡耆俊。而平生之节,则又有三变,何也?

其中“小子”是吴承恩的谦称,因为他是晚辈。他用“处”“出”“归”三个词代表了叶荃青年、壮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定位为“贵公子”“贤大夫”“乡耆俊”三种身份,然后描述:

故方其少也,志意所向,云兴电飞,跃俊骑,鞲名鹰,雄剑良弓,辉映驰逐。江湖游侠,时候于其门;异端方伎,日列于其前。顾盼指麾,应接有不暇者,人则羡其豪。(www.guayunfan.com)既而所之既倦,谢遣故常,悬箔而有琴棋,挥金以收书画;横长笛,撰小词,寻奇春雨之亭,避俗水西之馆,论襟投分,皆海内知名士也;则又豪而变为逸。

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万幻,付之云烟。于是木鸡独全其天,刍狗泛观乎物,我忘冠裳,冠裳忘我;人劳机械,机械劳人,嗒然一室,不知孰为是耶?孰为非耶?则又逸变而为达。

又分别描述了三个阶段相应的生活方式:由于家世显赫,叶荃少小就受荫封有了职位,生活状态是声色犬马,仗剑游侠,因此称“豪”;孟浪过后的中年,生活优裕,以琴棋书画为风雅,以长笛小词为潇洒,因此称“逸”;及其经历世事,阅尽白云苍狗,已经修成了隐士风范,因此称“达”。这种对人物的刻画,实在是精准,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叶荃高兴,当即让家人把正堂的一幅寿字撤下,换上障词。吴承恩表示不妥,说寿字乃是山阳县令所赠,据说其人对书法颇为自许,叶荃手一挥:“不妨,这位兄台见到你定是甘拜下风的。”

障词是一类实用性很强、非常商业化的文体,不在诗词歌赋之列,也不入社稷庙堂之内,所以今天已经少见,但在当时的江淮、江南很流行。当时旧风俗,人家凡有添丁、升迁、寿秩等喜事,有赠“贺障”相庆的习俗。贺障,又叫锦障,类似于屏风,可以用布匹,可以用绸缎,也可以用织锦;颜色一般都用喜庆的金、红,然后写几个字表示祝贺。在大户或仕宦人家,贺障就是一件很精致的贺礼,不仅要装裱成屏风式样,还要配上一篇华美的障词。这篇障词通常都极为考究,因为主人会把所有的贺障都放在厅堂展示,一来图喜庆气氛,二来供来宾欣赏,而各路文人包括主人的清客自然会评头论足,因此这个时候就如一场武林大会,言谈之间,就有座次之别。

难得有人能把障词写好,包括那些名噪一时的文人。障词以一阕词为抒情基础,但要辅以大段四六骈文说事为引,大致在三五百字之间。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受主的家世和事端,实际上是一种命题定调的作文,有很强的规定性:文字要辞雅意俗,雅俗互见,开阖纵横,汪洋恣肆;气氛要以喜庆称颂为主,要能说得满天花雨、四座皆惊;词牌一般都采用有利于调弄气氛的长调,如醉蓬莱、双头莲、满江红、瑞鹤仙、归朝欢、帝台春和喜迁莺、沁园春等等,要酣畅,要豪放,因此这东西虽然不入庙堂,写起来却难,非等闲之人可以入手。

但吴承恩可以。吴承恩肚里的货色驳杂,释道儒三教皆通,上下九流无一不晓;笔下功夫扎实华美,诗、词、论、表、骚、赋、曲、颂及各种启、跋、铭、诔、赞、序、祭文等雅俗无一不精;棋、茶、书、画、兵、医、佛、道等等,除了赌以外,百事不缺,天生是写障词的上选。早年他介入商业性活动还比较有节制,但在四十岁左右决定舍弃科举之后,已经没有了顾忌,加之要糊口,商业性活动呈爆发性增长的态势,正如后来文献所记载,“投刺造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射阳先生存稿跋》),“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乾隆《淮安府志》)。其中障词的名声自然也水涨船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乡绅、盐商和漕运衙门的官员,以致沈石田山水、文衡山草书、吴射阳障词成了当时公认的雅玩三宝。

从一个很俗的例子《贺杨封君七十障词》中,我们可以见识到吴承恩的功力。当时漕运衙门的一位官员要去南京为他的朋友——当然也是官员——的父亲祝寿,找到吴承恩定制障词。官员的老人家姓杨,由于儿子做官曾经得过封号,因此称封君,与吴承恩完全没有往日联系;吴承恩应邀代作贺寿,也丝毫没有了解杨封君的其他渠道,这篇障词如何落笔,本来应该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但吴承恩举重若轻,轻灵一转身就避开了传统的从老人家履历开始的俗套:

兹者华岁开夫曼龄,嘉庆昉于七袠。神明益茂,体力逾康。紫泥绣黻,寓轩冕于山林;玄发青瞳,见神仙于邑里。户对三花,卧游嵩少;门环一水,坐对蓬莱。千岁庄生之树,粤自心生;三公王氏之槐,益徵手植。雀报弘农,环留世世;鹤飞辽海,书寄年年。……玉盏齐挥,欢生绮阁,班衣起舞,光间珠袍。云璈九气,共传世外之音;玉检三章,别有仙家之谱。

不了解杨封君老人家吗?没关系,知道老人家身体康健就行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嘛!老人家是河南人氏,河南吴承恩没有去过,这也没关系,夸奖一下中原人杰地灵就是了,而随之各种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老人家黑发童颜,神茂气紫,简直就是一位活神仙;老人家的家自然成了神仙故里,面对嵩山少室,常有三花聚顶;门口大约有口池塘或者有条小河,被形容为东海蓬莱;院子里大约有些树,也成了家世久远、世代官宦的象征,然后玉盏、班衣、珠袍、玉检、雀报、鹤飞、弘农、辽海,纷沓而来。对照一下《西游记》,如果吴承恩不具备作者的资格,谁还有脸面窃踞作者的宝座?

晚年的吴承恩就靠润笔也就是稿费糊口。后来的淮安知府陈文烛曾经记下了他去吴家老宅的印象,说“家徒四壁”但收藏的绘画书法作品不少,甚至包括了一些罕见的古代碑帖。这意味着晚年的吴承恩没有多少资产,但并不很贫穷,因为收藏的花费也是不菲的。我们今天可以在《射阳先生存稿》中看到障词三十九篇,其中有两篇与当时河下著名的盐商阎氏家族有关,而阎氏后人明确记载说他们的祖先曾经出高价向吴承恩购买过障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