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大贪官的背后_关于乾隆的事迹

大贪官的背后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大贪官的背后_关于乾隆的事迹同大多数官员一样,和珅在最初为官时,也是为政清廉,一心报效国家,从没有过“贪”的念头。其实和珅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清朝最大的贪官,关键在于乾隆的宠爱。乾隆将这种“改良”的“罚俸”称之为“议罪银”。可以说,“议罪银”的制度化,使得乾隆、和珅和大臣们三方受益。乾隆很生气,要杀了西宁以泄愤,收了好处的和珅从中帮忙,从中说和,结果这事以西宁交八万两罚款了事。

大贪官的背后_关于乾隆的事迹

同大多数官员一样,和珅在最初为官时,也是为政清廉,一心报效国家,从没有过“贪”的念头。他精明强干,才思敏捷,高超的外交手法连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也极为佩服。他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更是成为了皇亲国戚。但是,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开始日益膨胀,“贪”的牙齿露了出来。

他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迫害、恐吓、暴力、绑架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别的官员做这些,需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是他却往往能够轻松自若地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他控制着户部、税关与内务府这些衙门,总是能够做到一些“能使鬼推磨”的工作。“一时贵位无不仰其鼻息,视之如泰山之安”,位高权重,使他收起银子来能收到手软。当然了,他的手不会软,他从不会害怕钱多。

其实和珅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清朝最大的贪官,关键在于乾隆的宠爱。没办法,乾隆不仅给了他很大的权力,更肯听他的建议。那些朝中的肥缺,如河道总督、户部银库郎中、各地盐政等职位,没有他的点头是不可能得到的。一句话,花钱打通和珅这一关后,才能得到皇帝御批。就算是有些官员犯了罪被罢免了官职,只要花钱打通和珅这一关,照样能够得到复职。当然了,想要花钱打通和珅这一关,非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行了。

这样受贿,虽然能够赚到许多钱,但和珅毕竟是和珅,觉得以这种方式敛财还是有些太慢。事实上,和珅富可敌国,除了巧取豪夺、收受贿赂之外,更多来自于他天生的商业的头脑。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人们有了钱,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才觉得能够安心。但是和珅不会这样做,他认为金钱流动起来威力更大。他从贪污受贿开始,慢慢积累起一笔资金。有了钱做什么呢?他把这些钱大部分用于各种商业投资。他什么生意都做,金融、地产、矿山、医药、饮食,等等,只要是赚钱的行当,他都愿意涉足其中。据清史料记载,和珅被抄家后,他的一些“生意”也被抄了出来。他仅在北京城内,便拥有十多个当铺,另外还有印铺、瓷器店、药铺、古玩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等等,生意渗透到各个领域。可以说,只要是赚钱效益快的行业,就有和珅的身影。精明的商业头脑,为他赚取了巨额金钱。(www.guayunfan.com)受贿加上经商,使和珅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钱多之后的和珅,身上的商人气息更是浓郁。他有着强烈的契约意识,在金钱面前谁也不含糊,哪怕是至亲好友。据清史料记载,他的外祖父大学士伍弥泰向他借过两千两银子,他怕老头儿没有能力偿还,非得逼着他拿自家地契抵押;他的亲舅舅明保向他借了一万五千两银子,他规定每月一分起息,一直连本带利滚到了两万一千四百五十两。他哪里是一个贪官,更像是一个精明奸诈的商人。

乾隆喜欢他,其实也与他的“经商”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在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之前,这个负责皇室财政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没办法,皇家花钱总是比常人厉害得多。但奇怪的是,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之后,这种现象就不见了,不但没有赤字,居然还有了盈余。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同样一件工作,有人做赔钱,有人做赚钱,能力决定结果。这件事儿让乾隆更加认可和珅,一段时间之后,又加派他为崇文门税务监督。这更了不得,在和珅的经营之下,这个税关收入一下子跃居全国三十多个税关的前几位。这是什么?这是在为皇帝赚钱啊!对于这样一个精明能干,又能为自己赚钱的臣子,乾隆不喜欢,那才叫怪事。

和珅为乾隆赚钱的地方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创造”,比如“议罪银”的制度化。

议罪银的前身是“罚俸”。所谓罚俸,就是克扣工资,大家们犯了错,罚点儿工资以做警示。不过,随着乾隆中后期施政愈苛,执法愈严,乾隆渐渐觉得罚俸的数额太小,不足以警戒其心。那么该怎么办呢?简单,加重所罚的数额。大臣们犯错了,原本罚三个月俸禄,现在改罚三年俸禄,或者罚上个上万两银子,让他们肉痛,那么就不敢再犯了。乾隆将这种“改良”的“罚俸”称之为“议罪银”。可是,他并没有想到将“议罪银”制度化。

他没有想到,和珅却想到了。和珅掌权后,很快便发现了“议罪银”的妙处。罚俸的决定权在吏部,款项由户部承追,银两也交给国库充公。但是“议罪银”并不是国家旧制度,所以根本不需要走吏部、户部的程序,而直接由军机处负责。这样一来,那些罚来的银子,便可以直接装进皇帝的口袋了。这可是天下掉下来的大肥肉,乾隆喜滋滋地接着了,由此“议罪银”开始走向制度化。

“议罪银”的制度化,使得大清朝的万吨巨轮更加倾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直接告诉官员们,用钱可以摆平一切。无论是财政亏空还是没有办好差事,大罪小罪都可以一罚了之。所不同的是,大罪和小罪罚款的数额不一样罢了。这下可好,官员们会想:既然“罪”可以用银子摆平,那么为什么不顶着“犯罪”的头衔多捞点银子呢?反正出事了,把捞到的银子拿出来些就可以。于是乎,贪污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可以说,“议罪银”的制度化,使得乾隆、和珅和大臣们三方受益。乾隆的小金库富裕了,大臣们入狱或者掉脑袋的危险性小了很多,和珅则是更加富有。虽然“议罪银”都要归入乾隆的小金库,可和珅是把关者,他掌握着罚款的额度。于是乎,那些因犯罪需要交“议罪银”的大臣们,都要先来讨好和珅这尊大神了。和珅自然也是来者不拒,拿钱办事。

其实,和珅从“议罪银”制度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银子上的好处,他还得到了好的“人缘”。事实上,朝中有很多官员感谢这个制度,感谢和珅。举个例子,前内务府总管西宁,因为替乾隆做生意时处理不当,导致很多钱收不回来。乾隆很生气,要杀了西宁以泄愤,收了好处的和珅从中帮忙,从中说和,结果这事以西宁交八万两罚款了事。虽然这些罚款将西宁家搜刮得干干净净,但西宁还是很感激和珅,毕竟脑袋比金钱更重要。可以说,在这项制度的支持下,和珅在朝廷内外是“广结善缘”,除了一些清廉正直的大臣对此十分痛恨外,其余很多官员都与和珅走得很近。

和珅虽然位高权重,极得乾隆宠信,但在朝中也并非无所不能。事实上,乾隆一生从未完全将权力下放给任何一个人。比方说在军机处,一直到乾隆禅位,和珅始终不是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一直在他前面。不仅如此,阿桂还经常与和珅对着干,这让和珅十分生气,但却无可奈何。其实不止是阿桂,军机大臣王杰、刘墉、董诰等人也都与和珅相抗,毫不畏惧。这些都说明,和珅只是一个会弄权营私的宠臣而非权臣。当然了,这也说明乾隆虽然宠信和珅,但却眼不花耳不聋,能够明辨是非。

事实确是如此!有些时候,乾隆也不会庇护和珅。比如,乾隆五十六年(1791),护军海望窃取银库,和珅是库管大臣,被乾隆降了一级;乾隆五十九年(1794),吉林大库人参亏缺,和珅迁延不办,被乾隆连降两级。至于在用人方面,乾隆更非完全放手给和珅。事实上,和珅所掌握的人事任命权,都还握在乾隆手中。这是乾隆为帝的原则,不可能更改。

总而言之,乾隆皇帝确实对和珅十分宠信,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而和珅呢,也确实是一个既贪又滑又有才干的另类官员。据清史料记载,乾隆末年绝大多数贪污腐败案都和和珅有关,他成了贪官们的大靠山。他和他的党羽们,构成了乾隆朝最污浊的一股洪流,在不停地冲刷着大清王朝的沟沟坎坎。

对于和珅的贪污腐败,乾隆虽然心知肚明,但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者们分析,乾隆对于和珅的态度,就像瘾君子对待毒品,明知有害但却不愿意敬而远之。或许在乾隆眼中,和珅只是一根称手的拐杖罢了,他的贪污腐败只是这根拐杖上的一根木刺,不在把手的位置,也就不影响使用。

乾隆禅位后,和珅又享受了三年的太平日子。乾隆死后三天,新君嘉庆就以二十条大罪将他逮捕入狱。又十天后,他便被嘉庆赐死。和珅才华横溢,而且定力惊人,这从他的绝命诗中可以看出。见到嘉庆送来的白练之后,他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是幻是真,他的人生终于在贪婪中走到了尽头。

和珅死后,家产充公,共列房屋、店铺、器物、金银、田产等资产一百零九种。到底有多少?至今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清末梁启超先生说:和珅的总家产应该在八万万两左右,比全盛时期清朝十年总收入还要多。这样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难怪当时有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然了,他也在经商,他的钱很多都是来自于经商。但即便如此,他的贪污的数额还是耸人听闻!由此可见,乾隆对他是多么的纵容。

和珅是一个点,从这个点上不难看出乾隆末期官风之败坏。这样差的政治风气,大清王朝怎能不走向没落?这是乾隆之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