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错误的决策_关于乾隆的事迹

错误的决策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错误的决策_关于乾隆的事迹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乾隆派遣大学士杨应琚从陕甘称督云南,开始征缅。乾隆闻之大为高兴,颁下谕旨,下令加恩边地土司豁免钱粮。杨应琚“缅甸可攻取”的依据,来自于腾越副将赵宏榜。战场上,消息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乾隆身在北京,自然不能对缅甸的情况了若指掌。可惜的是,缅王并没有“悔罪求降”,他得知清军进据蛮暮、新街的消息后,立即大举反攻。

错误的决策_关于乾隆的事迹

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乾隆派遣大学士杨应琚从陕甘称督云南,开始征缅。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祖籍辽海。他是汉军正白旗人,初由荫生授户部外郎,然后仕途越走越宽。乾隆年间,他累迁两广总督,后调任闽浙总督,再移陕甘总督,拜东阁大学士。可以说,乾隆对他寄望很厚,希望他能够接替刘藻,肃清云南边境。

刚开始的时候,凭借运气,杨应琚打了几次胜仗。原来杨应琚刚到云南时,正好赶上缅甸境内瘴疠大作。为了躲避疫情,缅军只好渐次从边界撤退。缅军的“退”,给了杨应琚机会,他指挥清军趁机夺回了孟艮和车里等地。

随着失地的渐次收复,普洱地区开始平定下来。于是,杨应琚派出官兵正经界、集流亡、厘户口、定赋税,使这里的统治秩序渐渐恢复稳定。乾隆闻之大为高兴,颁下谕旨,下令加恩边地土司豁免钱粮。缅军滋扰边境的问题,总算是告一段落了。(www.guayunfan.com)前任总督刘藻至死没有办好的事,在杨应琚手中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这使杨应琚傲慢起来。回到昆明以后,他和下属官员一起商讨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他此时信心膨胀,很轻易地便听信了腾越副将赵宏榜的煽惑,以为缅甸首领势力孤单,容易征服,便决定出兵征缅。

抵御缅军和出征缅甸,根本就是两个层次的战争,必须要慎重。有些老成持重的将领劝他,认为“边衅不可轻开”。但是他却并不听取,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博取更大的军功。于是,他向乾隆上奏,声称缅甸可攻取,并说有些土司怨缅王残暴,情愿归附。

杨应琚“缅甸可攻取”的依据,来自于腾越副将赵宏榜。可是,赵宏榜的依据又是什么?原来,赵宏榜年轻的时候,在缅甸做过波龙厂厂丁,对缅甸的情况略有了解,和当地的某部头人亦有往来。他的确知道一些缅甸的内幕,但所知却极为有限,毕竟是多年前的旧事了。这次他为了邀功,便极力宣扬缅甸容易战胜,极力陈述缅甸木邦等土司愿意内附。而杨应琚根本就没有做过调查,便轻信了赵宏榜的话。

战场上,消息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败。杨应琚的做法,已然犯了兵家大忌。

乾隆身在北京,自然不能对缅甸的情况了若指掌。他以为“杨应琚久任封疆,夙称历练,筹办一切事宜,必不至于轻率喜事,其言自属可信”,相信了杨应琚的奏报。但是,他还是慎重地告诫杨应琚:“但其地究属辽远,事须斟酌而行,如将来办理,或可相机调发克期奏功,不致大需兵力,自不妨乘时集事。倘必须劳师筹饷,或致举动张皇,转非慎重边徼之道。”他甚至再三嘱咐:“务须详审熟筹,期于妥善,以定进止。”

即便是非常信任杨应琚,乾隆还是有所保留。他是天生的军事家,知道一名将领在把握战机时必须做到慎之又慎,因为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就会面临失败的厄运。

但是,杨应琚显然没有做到“详审熟筹”,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兵立功了。他再次上疏,声称“不敢坐失事机,亦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他又特别强调,自己并不是冒昧喜功,只是缅兵屡次侵扰云南边境,若不乘时办理,恐怕土司地区不得安宁。为了让乾隆相信确实是“事有可为”,他甚至在奏折中说,已经派木邦土司可靠属人,潜至缅甸,将其地方广狭道路险夷,暗中详绘地图,不日即可进呈御览。而且,预备调拨兵马等事,也早已秘密布置妥当。言下之意,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出兵缅甸必定会胜券在握。

乾隆传谕,嘉奖了杨应琚,但仍然不敢贸然出兵。乾隆不是不敢下令出兵,也不是迟疑犹豫,他只是想稳中求胜。毕竟,征缅是件大事。

杨应琚立功心切,见皇上迟迟没有回复自己,便再次递上奏章。为了打动乾隆,他在奏章中特别谈到了缅甸人的现状,说缅甸土司早已解体,内部十分混乱。而且,准备归降的木邦土司已将缅王监视人杀死,希望清军能够迅速至境。他还声称,自己已经调拨了三千兵马,准备前赴木邦受降。为了使乾隆更相信缅甸确实好打,他居然捏造信息,说缅甸王见大势已去,欲悔罪求降,故特请旨办理。

乾隆看到这道奏章后,龙颜大悦。既然缅甸王都“悔罪求降”了,那么大清王朝岂有不允之理?他颁发谕旨,称赞杨应琚“所办甚好”,对其进行了赏赐。当然,他也同意了杨应琚的请求。

三番五次上疏请旨,终于得到允准,杨应琚喜不自胜。他匆忙整顿军马,率军离开了普洱,前往永昌接受木邦土司投降。他以为,凭借清朝国威,出兵缅甸自然是手到擒来。

为了保证征缅更加稳妥,出兵前,杨应琚派人在缅方传说,声称天朝已经集结了陆路兵三十万,水路兵二十万,大炮一千门,驻扎于边境以待缅军投降。如若不降,则五十万大军将大举进攻讨伐。他是想以此来震慑缅人,使其不战而降。实际上,当时清军仅仅集结了不足两万人陆路兵,至于水路兵和大炮,则属于虚张声势了。

这招虚声恫吓,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军很顺利地便入了缅境,进据了蛮暮、新街等地。杨应琚窃喜,以为大功即将告成。可惜的是,缅王并没有“悔罪求降”,他得知清军进据蛮暮、新街的消息后,立即大举反攻。

缅王共集结了三万精兵,兵分四路,大举反攻,清军败退,后又乘势分别从边境的五个关口进行奇袭,声势浩大。清军兵弱,又加之准备不充分,仓皇应战中纷纷溃散。坚守新街的副将赵宏榜也遭到了缅军的强烈进攻,大败而逃。之前响应清军的土司见缅军势大,也只得随着清军残兵逃回云南境内避难。

杨应琚又惧又忧,犯了痰疾,他向乾隆报告了自己的病情,但却没敢如实报告战况。乾隆不疑有他,非常关心他的身体,调两广总督杨延璋去云南暂代军务,同时让杨应琚长子江苏按察使杨重英去云南探视父亲并为监军。乾隆以为杨应琚是劳累所致,故派人为其分忧。为了能使杨应琚早日“康复”,乾隆甚至让大学士傅恒之子福灵安带着御医千里迢迢去云南为其“治病”。

但是乾隆万万想不到,杨应琚的痰疾根本不要紧,他患的是“心病”。

一战惨败,让美梦中的杨应琚彻底惊醒。之前在乾隆面前已经夸下海口,此时战败使他忧心忡忡,这该如何交代?为了挽回败局,他迅速调集一万五千余军马,分路出击,希望能够击退缅军。

但是,缅军却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永北镇总兵朱仑出铁壁关,攻楞木,企图进击蛮暮,收复新街,但是却在楞木失利。水顺镇总兵乌尔登额带兵攻打木邦,同样功亏一篑。相反,缅军却趁着清军败退之际,一鼓作气,先后攻下了铜壁关、万仞关、户撤、陇川等处。更使杨应琚心惊的是,清军游击马成龙、班等以及都司徐斌、守备高乾等人,尽皆在混战中身亡。

清军一路败退,杨应琚刚刚升起的希望又破灭了。他不敢、也不能向乾隆报奏实情,他清楚地知道乾隆的性子。那么怎么办?无奈之际,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谎报军情。照理说,杨应琚不至于这么大胆,可是在兵败的打击下,他竟然愚蠢地以为,山高皇帝远,谁也不会知道真相。

于是,他向乾隆呈上“捷报”,声称清军大捷,斩杀缅军万余人,并说有缅军头目来营,恳请罢兵归降。杨应琚毕竟不傻,知道谎言就是谎言,终究会被拆穿,可是如果能够“议和”,那么就能很好地掩饰之前的谎言了。

可是,杨应琚还是低估了乾隆的智慧。带着御医来给杨应琚治病的福灵安,其实肩负着另一项使命,那就是探查前线战况。乾隆虽然信任杨应琚,但却还没有到偏听偏信的地步,他喜欢派出自己的“耳目”,眼见为实。结果,福灵安的奏报同杨应琚的“捷报”完全不同。乾隆知道,自己被这位信任的大臣欺骗了。

了解到实情之后,乾隆大为震怒,下令革杨应琚大学士与云贵总督职,将其逮捕入京,廷讯后赐其自尽。至于云贵一带有关与杨应琚一同造假欺罔的官员,都革职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