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锁”国_关于乾隆的事迹

“锁”国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锁”国_关于乾隆的事迹乾隆正对英国人反感,而偏偏这个时候,马戛尔尼通过和珅向他提出了几项要求。乾隆的这篇长谕,堪称一“绝”,它逐条驳回了英国人的请求,没有一点儿缓和余地。应该说,把国门“锁”起来,是乾隆政治生涯上最失败的一笔。英国人来到中国,带来了精密的器械和先进的军事科技产品。他们企图以此打动乾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说什么都晚了,乾隆趾高气扬地下令“锁”上了国门。

“锁”国_关于乾隆的事迹

乾隆正对英国人反感,而偏偏这个时候,马戛尔尼通过和珅向他提出了几项要求。礼物也送了,英国人开始切入主题,希望能够实现此行的目的。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乾隆才知道英国人此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他庆祝生日。他发了一道长谕,很干脆地回复了英国人的请求:

英国人想与中国互派使节。乾隆说:“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例改易服饰,天朝亦从不肯加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住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英国人想要开放珠山、宁波、天津。乾隆说:“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地方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尔国亦一律遵行,多年并无异语,其浙江、宁波、直隶、天津等海口均未设有洋行,尔国船只到彼,亦无所销卖货物,况该处并无通事,不晓谙尔国语言,诸多未便,除广东、澳门地方仍照旧交易外,所有尔使臣请向浙江、宁波、珠山及直隶、天津地方船泊贸易之处,皆不可行。”(www.guayunfan.com)英国人想要在北京开设一家洋行。乾隆说:“京城为万方拱宸之区,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人等在京城开设货行之事……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是尔国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

英国人想要获得一个岛,用以放置货物。乾隆说:“尔国欲在珠山海岛地方居住,原为发卖货物而起。今珠山地方既无洋行,又无通事,尔国船只已不在彼停泊,尔国要此海岛地方,亦属无用。天朝尺土皆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况外夷向化天朝交易货物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别国纷纷效尤,恳请赏给地方居住买卖之人,岂能各应所求。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英国人想要让生活在广州的英国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乾隆说:“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澳门贸易,画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寸。其赴洋行发货夷商,亦不得擅入省城,原以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今欲于附近省城地方另拨一处给尔国夷商居住,已非西洋夷商历来在澳门定例。况西洋各国在广东多年,获利丰厚,来者日众,岂能一一拨给地方分住耶。至于夷商等出入往来,悉由地方官督率洋行商人随时稽察,若竟毫无限制,恐内地民人与尔国夷人间有争论,转非体恤之意。核之事理,自应仍照定例,在澳门居住方为妥善。”

英国人想要改革广州贸易体制并公开关税。乾隆说:“粤海关征收船科,向有定例……毋庸另行晓谕。”

乾隆的这篇长谕,堪称一“绝”,它逐条驳回了英国人的请求,没有一点儿缓和余地。就连英国人提出的一个最小要求,希望能够获得较大的自由,比如住到省城,闲暇的时候骑骑马,四处游览观赏,他也拒绝了。他是大清王朝的家长,他有理由不让别人来自己家里玩耍。可是,他把国门“锁”起来,却似乎有些不够明智。至少这个时候,英国人是真心想要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他们为了贸易而来。

应该说,把国门“锁”起来,是乾隆政治生涯上最失败的一笔。当然,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失败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在中国的历史上,那些帝王们并非都愿意闭关锁国。甚至有很多帝王,主动派出船队出海探险,与欧洲遥通声息。从唐朝开始,中国的统治者们开始注重起对外贸易来。唐朝、两宋、包括元朝,都曾把对外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当然了,中国那些时候的对外贸易,多存在于同周边国家,或者东南亚国家之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原因是,人类终于能够打破重重大洋的阻隔,畅通无阻地进行海上贸易了。从16世纪起,西方国家以葡萄牙为先锋,终于到达了神秘的东方海面。从那时候起,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频繁进行贸易往来。贸易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带来了科技、知识、技术的交流与互通。如果中国能够吸收这些知识与技术,必定会变成一条真正的东方巨龙。

但可惜的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闭关锁国。

最先提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是明太宗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的帝王,并没有什么学历,甚至连小学也没有毕业。因此,他的眼光有限,认为海外贸易除了进口一些用不着的奢侈品,以及带来危险的海外势力外,并不能给国家带来任何好处。于是,他下令禁海,而且一禁就是很多年。在这种情形下,西方国家的那股发展浪潮,便被迫远离了中国。

清朝也曾一度禁海,目的是为了对付盘踞海外的郑氏集团。不过在荡平台湾后,康熙皇帝就下令开放海禁了。从这个时候起,中国慢慢开始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实际上,一同外国展开贸易往来,中国就展现出无比庞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绸缎、生丝、瓷器、茶叶等,不仅销到了东南亚,还远销到欧美。有经济学家称,一直到乾隆辞世的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然超过整个欧洲五个百分点,差不多相当于英国的八倍。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一心想要打通中英贸易通道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可是,这个机会康熙皇帝没有抓住,乾隆更没有抓住。英国人来到中国,带来了精密的器械和先进的军事科技产品。他们企图以此打动乾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但是一向精明的乾隆这时却迟钝了,没能捕捉到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个时候,英国虽然发展迅猛,但却还是没有能力攻打中国。这也就是说,中国完全可以在英国战舰攻来之前,先通过学习强大起来。说什么都晚了,乾隆趾高气扬地下令“锁”上了国门。

英国使团离开后,乾隆对大臣们说:“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驶,然便于水而不便于陆,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进内洋也,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

他真是太自信了,这注定大清朝要为他的“盲目自信”埋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