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乾隆教子_关于乾隆的事迹

乾隆教子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乾隆教子_关于乾隆的事迹大清朝的历代君王,都很注重对子孙们的教育工作。简单几句话,道出了乾隆教子的严苛。在乾隆的严苛督促下,乾隆时期的皇家教育,也随着盛世王朝一起步入了巅峰。在乾隆的“强制”管束下,进入上书房学习的皇子们,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皇子,而只是一群可怜的孩子。乾隆教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全”,内容广泛,文武兼修。事实上,乾隆更是重视对皇子们“明大义”的教育。

乾隆教子_关于乾隆的事迹

清朝的历代君王,都很注重对子孙们的教育工作。他们认为,只有教育好了下一代,大清朝才能永远鼎盛。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清朝的帝王把对子孙的教育工作做到了极致。因此,清朝多数皇子都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可以说,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乾隆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他教育下一代,更是一点儿都不含糊。他规定,所有皇家男童必须从6岁起就开始读书,而且每天还必须到上书房里去上课。至于授课的老师,他更是费尽心思从内阁与翰林院选择,所选择的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他明白,出色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他的严格督促下,他的那些子孙们,都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鉴于皇子皇孙们是天潢贵胄,老师管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乾隆规定,学生读书时不能随便离开房间。如果真的有事需要外出,则需要奏请。有一次,永璇未经奏请而擅离书房,乾隆知道后痛斥了他一顿。后来,就连永璇的师傅观保、汤先甲等人也受到了斥责。乾隆认为,学生们除了要用心读书外,还需要学会“检束身心”,否则将来遗患无穷。他最怕子孙们因为行动太自由从而在外结党营私,或者自恃身份枉法作恶,前朝有很多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他管教子孙读书之严,更胜先辈。

翰林院编修赵翼曾在《檐曝杂记》中写道:“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满语,汉译为‘闲散人员’在内府供役者)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以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www.guayunfan.com)简单几句话,道出了乾隆教子的严苛。站在血缘的角度来看,乾隆是父亲,或者祖父,他有权力疼爱自己的子孙。可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却必须放弃这种权力,严苛地督促那些孩子们,很难说这不是一种伟大的牺牲。

在乾隆的严苛督促下,乾隆时期的皇家教育,也随着盛世王朝一起步入了巅峰。历史学家们评价,那一时期的皇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严”和“全”。在乾隆的“强制”管束下,进入上书房学习的皇子们,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皇子,而只是一群可怜的孩子。

6岁开始读书,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下午四点钟放学,然后学习骑射之术,“严寒酷暑而不辍”,没有寒暑假。当然了,皇子们也有一定的假期,每年端午、中秋、除夕、万寿节、皇子本人生日这五日,皇子可免入书房读书。除了这几日外,再无其他休息时间。

每天卯时(上午五至七时),他们进入上书房上课,一直到申时(下午三至五时)方能出来,午饭就在上书房旁边的下屋里解决。考虑到学习久了会累,乾隆规定,他们每天在经过老师的同意后,可以到下屋里休息一两次,但是每次不能超过一刻钟。在读书的间隙,同为皇族的叔侄、兄弟之间,只可以谈学习的内容或者历史掌故,决不可以到处乱走,否则就要被施以惩罚。

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一直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一般来说,这种学习一直要持续到皇子15岁封爵建府时才可以结束。但是,如果封爵的皇子没有朝廷的差使,仍然要到上书房来读书,就如同现在的进修一样。

乾隆教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全”,内容广泛,文武兼修。同历代先皇一样,乾隆的目标,是要将诸多皇子皇孙培养成能文能武,满汉文化兼备,既熟知四书五经,又精通国语骑射;既有治国之术,又能领兵打仗的栋梁之材。他曾经说过:“朕谨识祖索家法,文武务要并行,讲肄骑射不可少废。故令太子、皇子等课以诗书,兼令娴习骑射,即如八旗以次行猎。”在他的授意下,乾隆年间皇子教育的内容,大致同清朝前期毫无二致,分为汉文、满文(包括蒙文与藏文)与骑射。清人福格之在《听雨丛谈》中说:“每日功课,入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三十分钟),自卯正末刻(六时四十五分)读汉书,申初二刻(三时三十分)散学。散学后晚食。食已,射箭。”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流程,中间或许会有变动,但变动不会太大。

乾隆崇尚汉学,所以对于皇子们的汉学教育,他尤为重视。除了挑选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儒作为皇子们的老师外,他更是把汉学的教学内容延展到方方面面。《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等,全部都是教材。至于清朝帝王圣训、顺治所辑《资政要览》、雍正所辑《圣祖庭训格言》等祖宗家训,亦是必读之书。但是仅仅这些,他还是觉得略显不足。为了更好地让皇子们吸收知识,他特意谕令各师傅依专长为皇子或者皇孙设计一些教材。这种教育方式,就很有针对性了,皇子们吸收知识很快。

虽然是满人,但毫无疑问,乾隆将满文的教育放在了汉文之后。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对皇子们的满文教育,而是非常重视。他认为,满文是满人之根本,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据《清史稿》记载,满文的教材也有很多,像《西域同文志》、《御制增订清文鉴》、《钦定清汉对音字式》、《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清文启蒙》、《三合便览》等,都是皇子们学习的教材。他还经常会出一些满文题目,来考察皇子们的学习情况。

另外一项教育内容,就是骑射了。清朝是满洲人从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因此历代皇帝都很注重武事教育。乾隆规定,幼年皇子们每日功课之一就是要拉弓射箭,不能有一日荒废。即便皇子们15岁学业结束,也不能荒废骑射练习,因为皇家的围猎活动,以及不定时的较射,就是检验皇子们骑射成绩的最佳场合。乾隆本就是骑射高手,很不喜欢那些弱于骑射的皇子皇孙们,所以没有人敢落下这门功课。

当然了,文武兼修,只是皇子们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已。事实上,乾隆更是重视对皇子们“明大义”的教育。他曾经对上书房的老师们说过:“师傅为诸皇子授读,岂仅以寻章摘句为能,竟不知随事规劝,俾明大义?”所谓明大义,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乾隆对于那些忘记“大义”的皇子,也非常痛恨。乾隆十三年(1748),富察皇后病逝,庶出皇子永璜、永璋在迎丧时表现得不够悲痛,被乾隆看在了眼里。他很生气,责骂他们“孝道礼义未克尽处甚多”,竟如此的“茫然无措”。因为这件事,他对这两个儿子很有意见,认为他们根本“无情”,降谕说“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竟为此剥夺了他们继承皇位的权力。

因为教子太严,所以他对于皇子们,都极少给予慈父的自然情爱。当然也有特例,他对永琏和永琮就极为疼爱,只可惜命运无常。永琰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后,他在冬至祭天大典上,当着永琰与其他皇子的面默祷上苍:“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当着儿子的面说出“令其短命而终”这样的话,想必除了乾隆,再不会有人能够说得出了。乾隆教子,确实是呕心沥血,但严苛有余,慈爱却不足。难怪他的儿子们,全都对他敬畏有余,却极少回报给他真挚的爱意。这是乾隆教子的成功,也是失败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