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太后也要防_关于乾隆的事迹

太后也要防_关于乾隆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太后也要防_关于乾隆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代帝王都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极为重视。纵观中国历史,太后干预朝政的现象屡见不鲜。皇帝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自然十分密切,世上任何一对母子都是如此。还有一些小事,也能体现出乾隆对母亲的孝顺。至于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乾隆更是花钱如流水,极尽铺张之能事。后宫不得干政,这是乾隆的底线。事情或者并不严重,皇太后只是无心提了一句,但在乾隆看来,

太后也要防_关于乾隆的事迹

中国历史上,每一代帝王都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极为重视。权力,是一切的基础,帝王手中的权力如果旁落,那么结果将会非常凄惨。

乾隆采取一系列手段,独揽了大权,使自己稳稳坐在大清朝的龙椅之上。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权力是一道诱人的大餐,总会有人在一旁虎视眈眈。皇权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一是被大臣们分权,二是被皇室成员分权,而后者尤为可怕。

确实如此,如果皇室成员觊觎皇帝手中权力的话,那么后果就很可怕了。因为,这将引起血腥的夺权斗争。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的那些儿子们,只是因为争夺储君之位,便已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了。由此可见,皇室成员之间的权力争斗有多么可怕!

在这一点上,乾隆做得也很出色。他通过种种手段,把大臣手中的权力统统紧握在自己手中,杜绝了大臣弄权现象的发生。对于皇室成员,他“预防”得也很严。(www.guayunfan.com)即位之初,乾隆的儿子们都还年幼,自然无法争权夺势,他也无须小心防范。那么他要去“防范”谁呢?除了兄弟之外,他最要紧“防”的是皇太后。他要“防”皇太后,并不是无的放矢。纵观中国历史,太后干预朝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汉朝的太后吕稚到清朝的孝庄,太后干预朝政的现象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究其根源,是因为皇帝同皇太后之间关系太过密切,这使得皇太后干预朝政有了可能。

皇帝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自然十分密切,世上任何一对母子都是如此。

康熙在世时,就曾预言弘历生母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看来确是如此,他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年,雍正即位,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后来又晋为熹贵妃。及至乾隆即位,她自然而然成了太后,尊号为“孝圣宪皇后”。

她的福气,自然不全是因为成了大清朝的皇太后,更多是因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在中国历史的皇族之中,乾隆是著名的“孝子皇帝”。孝为德之本,乾隆孝母,纯系天性,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有些许做作和掩饰。他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记载,登基之后,国务繁忙。但是,乾隆仍坚持像以前那样“三天问安,五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对于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来说,这不仅是难得,更是难能可贵了。

还有一些小事,也能体现出乾隆对母亲的孝顺。即位之初,乾隆为了作好表率,在平时生活中十分节俭。他甚至拒绝臣子过年过节给自己进献贡品,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是,他的节俭却没有用在母亲身上。每一次皇太后过生日,他都大操大办,绝不心疼银子。乾隆六年(1741),皇太后50岁大寿,乾隆为了让母亲开心,效仿康熙五十大寿时的做法,把寿诞场面操办得热热闹闹。那天,皇太后由圆明园返回宫中,他便组织了许多60岁以上的老人,在路边“瞻仰跪接”。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那一天,仅仅赏赐那些跪接之人,就花费了十多万两白银。至于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乾隆更是花钱如流水,极尽铺张之能事。而他铺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博得皇太后的欢心。

当然,除了在生日时博得老太太欢心之外,乾隆还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空闲”时间。乾隆很忙,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但是他总能想尽办法挤出一些时间,多陪陪母亲。有时候,即便是出巡,他也要带上母亲,陪她散散心,看看湖光山色。而老太太呢,也愿意跟儿子一起外出“旅游”。据《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记载,每次跟儿子出巡,老太太总是“乐此不疲,不管年龄已大,路途遥远,总是高高兴兴地出外旅游。一路上供应侍候,自然十分周到、殷勤,但风尘仆仆比在宫中园中无事静养,总要辛苦得多。也许正是因为她不喜欢宫廷中寂寞刻板的生活节奏,她宁愿跟着儿子到处奔走,游山玩水”。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乾隆对于母亲的眷恋和关爱。

但是,孝顺是一回事,权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乾隆极为孝顺,只要能让母亲开心,他愿意背上挥霍奢侈之名,甚至什么都愿意去做。除了一点,他一直都能把住权力关,不让母亲碰触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于他来说,这是忌讳!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雍正死后的第三天,乾隆就以新君的身份,发出了一道谕旨,用以告诫宫中太监宫女: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

很显然,这道谕旨针对的是后宫里的太监宫女,不让他们“闻风妄行传说”。他们是说者,那总得有听者吧!听者是谁?自然是皇太后。所以,乾隆这道谕旨的根本目的,是不让皇太后参与政治。不让她知道,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吗?孝顺和参政,根本就是两码事,乾隆懂得这些。

乾隆确实有先见之明。虽然从即位之初,他就做出了预防措施,不让皇太后参与政治。但是,皇宫本就是政治的聚集地,要想完完全全地把皇太后杜绝于政治之外,似乎也不太可能。有些时候,皇太后还是会在有意无意之间触及政治的边缘。

《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太后在和乾隆聊天时偶然提到,顺天府东面有座庙宇很灵验,不过年久失修,已经快要倒塌,希望皇帝能够拨一点钱,加以修缮。老太太一心向佛,有些念头,实属正常。但是她的提议却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了政治。后宫不得干政,这是乾隆的底线。

乾隆听见母亲这样说,满面堆笑地应承下来。可是一转身,他就狠狠地斥责了太后寝宫的首领太监陈福:“张保糊涂不知事务,陈福随侍圣祖多年,理合深知体统,几曾见宁寿宫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多少庙宇?朕礼隆养尊,宫闱以内事务,一切仰承懿旨,岂有以顺从盖庙修寺为尽孝之理?”虽然生气,但太监张保和陈福毕竟是皇太后身边的人,不宜重责。他再次警告陈福:“嗣后如遇此等事务,陈福等不行奏出,轻意举动,多生事端,朕断不轻恕。”事情或者并不严重,皇太后只是无心提了一句,但在乾隆看来,皇太后这几句无心之言,却正好与政治有关。他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件事自然也瞒不过老太太,她知道儿子为什么生气。自此之后,对于朝政,她再也没有多加妄言了。历史上乾隆皇帝与孝圣宪皇后之间子孝母慈,乾隆固然孝顺,而他的母亲也十分明理,一生从不干预政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